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言学是人学”浅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言学是人学”浅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莱考夫和约翰逊将体验哲学的基本思想概括为三条基本原则,构成体验哲学基础。作者从体验哲学角度分析潘教授提出的“语言学人学”的口号,进一步提出“语言学是社会关系学”主张。

关键词: 体验哲学 认知语言学 人学

“语言学是人学”这一提法不是我的创新。偶读潘文国教授“语言学是人学”一文,潘教授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提出这一口号:“这不仅是‘语言学是人文科学’的缩写,更寄托我们的希望,希望在对语言特别是对我们祖国的语言进行研究时,更多一点人文关怀、多一点民族和历史感情,即使在我们用自然科学方法对语言进行研究时,也不要忘了我们所研究的,是人的语言。”[4]我赞成潘教授的观点,拟从体验哲学角度阐述浅显之见。

体验哲学是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核心观点之一是人类的范畴、概念、推理和心智等皆形成于身体经验,基于对身体部位、空间关系、力量运动等的感知。寻根溯源,可至远古困惑“人的语言从何而来”。至18世纪中叶,获柏林普鲁士皇家科学院奖的只有赫尔德的《论语言的起源》。赫尔德开篇第一句:“当人还是动物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语言。”[1]这句话已成为语言思想史上的一句名言。它是一个断言,暗含三个论点:人与动物有某种共同东西,动物也可有语言,人的语言从动物语言演化而来。赫尔德认为:“自然自发语言不属于人类语言本质,不是人类语言根茎,而是滋润根茎的树液。人拥有的某种非本能内在力量即悟性才是人类语言创造的根茎。”二代认知科学强调心智体验性,认为人类在对外部世界种种现象感知体验过程中逐步形成思维和理性,抽象出认知模型,建立认知结构,获得意义。莱考夫和约翰逊(1999)将体验哲学基本思想概括为三条基本原则:心智本来就基于身体;思维大都无意识;抽象概念大部分是隐喻的。[3]以上原则构成体验哲学基础。

一、心智本来就基于身体

莱考夫和约翰逊(1999)指出,概念通过身体、大脑和对世界的体验而形成。人从认识自身和空间来认识世界,身体部位和空间概念是形成其他概念的基础,是人原始思维的出发点,也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根本源泉。人体部位词语映射到其他语义域中构成新词,如:

眼锁眼/针眼/扣眼/钱眼/心眼/诗眼/泉眼/猫眼/腰眼/嗓子眼

头头目/头名/头功/山头/树头/地头/笔头/船头/布头/手头

面桌面/墙面/门面/地面/江面/海面/票面/前面/后面/画面

口窗口/门口/河口/江口/海口/山口/路口/岔口/出口/入口

人体部位名称也经常出现在成语中。只要说话,诸如有头有脸、眉开眼笑、眼尖手快、手高眼低、伶牙俐齿之类张口即来。人类认知基于对自身和空间的理解,沿着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由身体和空间到其他语义域的道路发展。人类主体性与心理学家所说“人类中心论”有共通之处。人将自我置于宇宙中心,并以此为参照物形成视角、确定方位,生成“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等佳话。因而,从深层意义上说,心智是体验的、意义是体验的、思维是体验的。

二、思维大都无意识

人即使理解一个简单的话语也需涉及许多认知运作程序和神经加工过程,程序如此复杂,不为人所察觉。视觉、听觉、嗅觉、感觉等神经加工过程不能被意识到,大部分推理也不能被意识到,语言习得也多在无意识状态下进行。如下是一个五岁女孩和爸爸的对话:

――爸爸,一头大公牛来了你怕不怕?

――不怕。

――那么,看见蟑螂了呢?

――那也没什么可怕的。

――一声响雷呢?

――啊,那也没什么可怕。

女孩想了想,终于得出了结论:

――那么说,爸爸,你除了妈妈之外什么也不怕!

这段对话让人看后不禁捧腹。而女孩的问话既可说是童言无忌,又可称为严丝合缝。笑后回味,思考其稚嫩之语,是否也会点头称是呢?可是女孩又是如何完成“公牛―蟑螂―妈妈”的推理过程的呢?如何归化这一过程?开放的我?盲目的我?秘密的我?还是令无数语言学家、心理学家着迷的“黑匣子”问题?再看下面的对话:

彼得:“喝杯咖啡吧!”

玛丽:“咖啡提神,喝了不困。”

玛丽想不想喝咖啡呢?如果彼得认为玛丽想“提神”,就会帮玛丽冲一杯;相反,如果彼得认为咖啡会让玛丽失眠,他一定不做“出力不讨好”的事。那么,彼得会怎么做呢?

以下是诊所中的对话:

――夫人,真是个好消息啊!

――哎呀,我还没结婚呢!

――那……可是个坏消息了。

对话中,从好消息到坏消息的推理如何完成?对一系列问题的思索令笔者坚信“语言学是人学”这一观点。在一定的情境中,听话人从特定前提(包括背景和语境信息)中推导说话人意图。听话人所补足的隐含前提与说话人期待他补足的隐含前提不一致会产生话语误解,而误解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另外,误解是人们交际、交往和交流的鸿沟,直接影响人际关系好坏。从这一角度上说,“语言学是社会关系学”。

三、抽象概念大部分是隐喻的

隐喻基于体验,让抽象思维成为可能。为了实现“具象的抽象”,“心情”可以“收拾”,“理想”可以“放飞”,“孤单”可以“告别”,连“时间”这样抽象的词,也可具象化:“半袋烟工夫”、“一眨眼”、“弹指一挥间”等表达方式都与具体形象、意象或动作有关。爱因斯坦对时间相对论的论述常被比喻为:“坐在火炉上两分钟像是两小时,坐在漂亮姑娘旁两小时像是两分钟。”如下是恋人间的对话:

(听到钟敲响,九响、十响,接着十一、十二响),热恋着她的青年感慨至极地叫道:

――和你这样在一起,时间确实过得快啊!

――别说傻话啦!那是爸爸在拨发条。

“时间就是金钱”的隐喻中,时间本身不是钱,但被概念化成像钱一样的资源,既可像钱一样浪费,又可节省、理智地花费。隐喻是一种独特思维方式,隐喻语言和思维方式既利用时间又放弃时间,建立永久的同时性和空间形式(即永恒)。隐喻的基本作用是从始源域将推理类型映合到目的域,隐喻性推理使抽象科学论述成为可能。美国哲学家库从语言哲学的独特视角对科学革命进行深入研究,把科学革命视为科学语言尤其是科学词汇表或词典的变更。隐喻在新概念诞生中起推动作用,库恩把科学发展看作是一个“具有隐喻特征的过程”。[2]物理学用生活中有形的水理解抽象的电,就有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术语。而山头、山腰、山脚等人体部位映射词可归为最简单的隐喻。我们伴着“我们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这些亲切隐喻长大。《爱在旅途》让我们体验到“爱情是旅程”隐喻:旅途中有快乐也有艰险,爱人一起排除万难向目的地前进,否则无法维系关系。“情长路更长”、“坠入爱河”、“牵手”更演绎了这一隐喻。隐喻是在语言学中绽放的绚丽奇葩,在世代流传中凝聚了哲人的睿智和经验,凝练深邃、含蓄隽永。隐喻之花因观赏而绽开,镶嵌着时代特征。人类社会的飞速变化可从词汇变化上豹窥一斑。新版《现代汉语词典》增加6000多条新词,“反恐、、网恋、作秀……”,这些生活中不经意冒出的新词都有了标准释义。新词的出现记载着社会生活的巨大变革也丰富了语言。“伊妹儿、克隆、WTO”之类新词让我们感受到时展,“美眉、3q、+U、3H学生”等网络词汇令我们忧虑,“山寨、雷到、太空人、月光族、组合拳、铁砂掌”等已经渗入我们的经济生活。想必隐喻之树也会因此另生他枝吧。

鱼儿会游泳,鸟儿会飞翔,人们会思考。语言学是人学,是人的学问。词是事物的符号,无意中的遣词造句会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物理学三解:一曰“勿理”,二曰“雾里”,三曰“悟理”。“勿理―雾里―悟理”的推理也是“黑匣子”问题。研究人的语言始终不能脱离生活,语言是心灵和文化教养的反映,高尚的语言包含真诚的动机。从一个人最欣赏的格言可看出个性。莱考夫说:“言为身份。”话语分析研究表明,不同群体语言受思维和文化定式影响。中产阶级话语模式强调时间性、信息量、生活节奏,既无停顿,亦无重叠;岛国生活节奏舒缓,话语模式停顿时间延长,信息渐次传播。语言学是基础,看似稀奇古怪的术语、繁琐的定义是高楼大厦的一砖一瓦,待人去铺平、打实。研究语言学须建立跨学科视野,不单为了研究而研究,要将研究放置于人的社会生活中,融历史宽度和哲学深度于一体,路是踏出来的,历史是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参考文献:

[1]Herder,J.G著.Yao Xiao-ping译.The Origin of Language[M].Beijing:Business Press,1998.

[2]Kuhn,Thomas著.JinWu-lun,Hu Xin-he译.The Structure of Science Revolution[M].Beijing:The University of Beijing Press,2003.

[3]Lakoff,George,Mark Johnson.Philosophy in the Flesh: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M].New York:Basic Books,1999.

[4]潘文国.Linguistics As Human Studies[J].Journal of Baicheng Teachers College,2006,Vol.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