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妙用“穿插引进”,激活文言课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妙用“穿插引进”,激活文言课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穿插引进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且是一种教学艺术。教学中巧妙地穿插引进,是提升文言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适时适度地穿插引进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难点,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升华学生的情感,从而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穿插引进 提高教学效益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之精华,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充满着神奇的美的力量,尤其是中学语文教材中所选择的文言文,大都是千古传诵的佳作,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但文言文的教学现状一直不容乐观,特级教师钱梦龙曾说:“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怎样才能使文言文课堂教学焕发生机,让学生爱学、乐学?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巧妙地穿插引进是提升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这里所谓的“穿插引进”,即在课堂教学中,为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教师有意暂时中断或靠近教学主线插入其他教学内容或活动的一种教学手段。在文言文教学中,适时适度地穿插引进,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或激发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或另辟蹊径,突破难点;或旁征博引,触类旁通;或渲染气氛,升华情感……

一、在激发兴趣时穿插引进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启动机制。它与学习活动可以相互激发、相互加强。学习动机一旦形成,就会自始至终贯穿于某一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唤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动机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往往以讲读为主要方法,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引进一些互动、体验性的教学活动(表演、辩论、竞赛、访谈等),创新知识呈现的方式,就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特级教师魏书生教学说明文《核舟记》时,因开头一段人物位置关系不太好理解,为了弄清空间顺序和人物神态动作,穿插引进了表演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分别扮演坡、鲁直、佛印来表演三人坐船头的场景。这一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钻研的主动性,学生认真研读课文并积极讨论,对表演不到位之处进行评点。互动的表演活动促使学生深入地研读文本,体会核舟的精妙、艺人技艺的高超,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再如教学《愚公移山》一文时,部分学生对愚公移山的行为提出了质疑,认为智叟的劝阻虽然语气有嘲讽的意味,却是理智的。为了更好领会文章主旨,我适时穿插引进了课堂小辩论的教学环节。将全班同学分为正反两方,正方以“愚公非愚”为论题,反方以“智叟实智”为论题展开辩论。创新的课堂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一时群情高涨,唇枪舌剑,场面火爆。辩论中,学生不知不觉就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认识到文章并不是宣扬大家去移山,而是要大家学习愚公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在突破难点时穿插引进

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的文言文,有相当一部分都是产生在特殊历史背景下的重要文章,由于年代久远,学生对相关历史背景、作者生平缺少应有的了解,往往给理解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的情感增加了难度。此时如果我们能适时穿插引进相关历史背景资料、作者生平介绍、作品相关的评价鉴赏资料等作为补充,就必能给学生以启发,有效突破理解上的难点,帮助他们多元解读课文,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记承天寺夜游》一课中有关“闲”字的品读历来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学这一课时,我在赏析了“庭下月景”之后,穿插引进了两则助读材料:①公元1079年,苏轼因为被人指出用诗歌来诽谤新法,其政敌以“讪谤朝政”的罪名把苏轼投进监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苏轼被贬黄州,成为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书公事”,近乎于流放。②苏轼在黄州生活时写的诗句:“不令寸土闲,饥寒未知免。”“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自笑平生为口忙。”材料一让学生体会到坡并非真的想做“闲人”,这种“闲”包含着一种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无奈。材料二让学生了解到这里的“闲”并不是身体上的清闲、无所事事,而是体现了作者内心的悠闲,有一种闲情逸致。两则材料的引进带学生走进苏轼的人生境遇,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他尽管身处逆境,却依然具有闲情雅致,并积极追求美好事物的乐观、豁达之情怀。

三、在知识迁移时穿插引进

当代建构主义学说认为:真正的理解只能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活动过程。否则,就不叫理解,而是叫死记硬背或生吞活剥,是被动地复制式地学习。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不能无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简单、机械地“串讲”课文,而是应适时捕捉新、旧知识,课内、外知识之间的联系点,相机穿插相关知识,进行有效迁移,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

例如,《桃花源记》原是陶渊明《桃花源诗并序》中的“序”,虽然二者在体裁上、内容的选择安排上、具体的表现手法上各具特色,但它们的主题是一致的,都是通过描绘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假想的“桃花源”,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批判,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教学《桃花源记》一课时,我在学生理解文本、把握主旨的基础上穿插引进了《桃花源诗》,要求学生进行拓展性的阅读,在《桃花源诗》中找出与《桃花源记》中的语句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诗句: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②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③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荒路暖交通,鸡犬互鸣吠。)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童儒纵行歌,斑白欢游诣。)前后两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构成一个完美的整体,既加深了学生对《桃花源记》主旨的理解,又实现了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野,训练了学生阅读课外文言材料的能力。

四、在升华情感时穿插引进

音乐、歌曲是一种美的艺术、情感的艺术,它可以陶冶性情,净化心灵。中国文学历来与音乐的关系密切,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也就是说音乐能使学习达到艺术美的最高境界。在文言文教学中,适时穿插引进适当的乐曲,能使其与文章有机结合,营造出更美好的艺术氛围,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既活跃气氛,寓教于乐,又激发兴趣,陶冶情操,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愚公移山》一课时,我抓住中学生对歌曲,尤其是流行歌曲兴趣较浓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穿插引进了欣赏流行歌曲《愚公移山》这一环节。歌词中“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面对者王屋与太行,凭的是一身肝胆”的老人形象引起学生们的共鸣,听着慷慨激昂的旋律,品味这耐人寻味的歌词,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文中愚公那坚定的话语:“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这一环节不但更好地增强了课文的表现力,而且让文中不怕困难、艰苦创业、坚持不懈的愚公精神深深地植根在学生心中。

总之,穿插引进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而且想穿插引进得适时适度,我们就需要深入研究学生,把握学情、钻研教材、探讨教法、广泛阅读,扩大视野。只有这样,才能捕捉每一个有利时机,“信手拈来”,巧妙穿插引进,使文言课堂教学重新焕发生机,实现文言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同时也应认识到,“穿插引进”永远不是教学的主线,不能“插”得太多、太偏,否则会导致主次不分,鱼目混珠。为追求一节课的“亮点”而牵强地穿插引进,反而会有画蛇添足之嫌。

参考文献:

[1]余映潮.穿插引进――教学设计艺术谈.语文教学通讯,2009,(9).

[2]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学语文教学,1997,(4).

[3]赵凌云.谈谈语文课堂教学中背景资料的介入.语文学刊,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