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在《建筑施工图识读》中的尝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任务驱动”教学在《建筑施工图识读》中的尝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介绍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概念及在《建筑施工图识读》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原因和效果,阐述了作者在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及教学评估方面的尝试。

【关键词】“任务驱动” 《建筑施工图识读》 教材编写 教学实施 教学评估

“任务驱动”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教师将教学内容隐含在典型教学任务中,以完成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经历明确任务、讨论方案、决策、任务实施、任务评估等环节,在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过程中,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整个过程中,学生参与任务分析、资料收集、个人探索、小组讨论、任务反思等多种学习方式,锻炼了综合能力;老师不再是教学的中心,而以辅导者的角色出现,起着指导、帮助、建议的作用。

《建筑识图》作为传统的专业基础课,培养学生的制图能力、识图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其地位历来受到重视。但是多年来中职新生学习水平持续下降,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习效果,我校根据调研成果对课程进行了重组,将原《建筑识图》中施工图部分和投影知识等内容整合为《建筑施工图识读》,并在该课程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现就《建筑施工图识读》浅谈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体会。

一、教学材料编写,应整体设计,通盘考虑

任务驱动不能只是一堂课一个内容的改革尝试,而是一门课程的改革,应当通盘考虑,整体设计。其重点是教学组织设计与教材编制。原有教材知识体系完善,脉络清晰,但显得贪大求全,并不吸引目前的中职学生,静心阅读、研究知识体系恰是他们的弱项,他们希望教学材料排版简洁,轻松易读,内容针对性强,学以致用,所以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关键问题是新教材的编写。

任务驱动中的任务是一个具体的、典型的操作任务,对中职学生能引发求知欲、激发好胜心,其难度应能令多数学生付出一定努力、花费一定时间能完成。这样的任务才有实际意义。结合中职学生更乐于动手的特点,我们的任务成果都是以图纸或模型的形式呈现,让他们在操作过程中被吸引着去学习新知识。

任务驱动的教材用典型任务来统领知识点,所有的典型任务的知识点合起来应当比较完整地反应整个体系的知识,但其呈现过程并不必按知识体系的逻辑顺序,而更多地会以使的用先后顺序。我们将教材分为“制图标准认识与制图工具使用”、“建筑形体表达”、“建筑施工图识读”三个模块。在第一个模块中,我们设计了3个任务:任务一:标准A4立式图纸制作;任务二:字符书写练习;任务三:手柄抄绘。以任务一为例,要完成标准A4立式图纸制作,必须理解图幅、图框、标题栏、会签栏等概念及制图要求,涉及到图线知识,使用到图板、丁字尺、三角板、铅笔、橡皮擦等工具。相对应的教材内容编写我们就只呈现这些知识,这样学生就觉得知识“必须且够用”,教材也显得很简洁,让人愿意去读。

我们编制的教学材料以任务为基本单位,每个任务分成五个部分:任务描述、任务目标、相关知识、任务实施和课后作业。各任务中知识点讲解尽量不重复,若后面提及前面讲解过的知识点则注明“见教材××页”。整个教材讲解过的知识点均注明出处“见××标准”,并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学标准和规范知识,培养正确使用工具书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实施,注重专业技能与综合能力培养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中职学校更加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曾经有的中专生理论知识掌握不错,但动手能力不高,被社会称为“高分低能”。后来的学生是理论学不了,技能没好学。当前环境下,加强技能培养既是社会的要求,也是学校和学生的必然选择。中职教育明确要求理论知识够用,强调加强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培养。《建筑施工图识读》重点培养学生施工图识读能力和一定的绘图能力,同时促进其空间思维能力的成长,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合作能力、方法能力、自我完善能力等。

教学过程我们采用“明确任务、方案讨论与决策、方案展示、任务实施、任务评估”的模式进行。第一堂课要对学生讲解教学模式和成绩评定方式,学生明白后再对班上同学进行分组,为便于成绩的统计,整个学期组员应当相对稳定。根据任务大小,可能安排1次课或多次课完成一个任务。

“明确任务”环节就是要让学生明白本次任务要干什么,有什么要求,操作中要注意什么。任务以实物制作或抄绘图的题目形式出现,这里往往有很多新专业知识需要学生学习,如果知识内容难度适中,容易理解,我们会引导学生分组自学,探讨掌握,比如任务“标准A4图纸制作”;若果有难度较高,则由老师引导或讲授,比如任务“绘制台阶三视图”,该任务目标是掌握三视图的投影规则,这是教材的难点之一,很多学生学习掉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需要老师主导进行精讲。

“方案讨论与决策”阶段,要求学生独立或合作拟定任务实施的方法和步骤,拿到组里大家相互讨论、研究、进行取长补短的修改,并最终确定本组的操作实施方案。此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方法能力、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

“方案展示”阶段,各组学生选派代表在班上展示本组的操作实施方案,既要对本组方案进行清楚明了的讲解,也要回应其他组同学对方案提出的诘问,能锻炼运用图纸辅助交流、语言表达、临机反应等多方面的能力,这些正是在官方正式场合工作所需的综合素质。对同学来说这也是他在组织里展示能力、扩大影响、塑造自己形象的机会。

“任务实施”阶段,由学生按本组的决策方案或其改进方案独立实施操作任务,鼓励相互讨论,相互学习。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同时持续关注学生们的工作进程,提供必要的支持,并在学生可能出现重大错误时进行提醒和帮助。

“任务评估”阶段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估,促进其跟着教师的引导逐步提高综合能力;要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评估,判断其实现教学目标的程度;要对整个任务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进行评估,反思得与失,优点和缺点,做出总结与改进办法,为下次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做准备。

三、重视教学评估,及时反馈,提升教学效果

现代职业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和提高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所以课程的评价既有终结性教学评价,更有以促进提升教育教学效果为目的教学评估。对一堂课里某学生进行教学评估,可以知道他对新知识掌握的情况,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状态,他在课堂中呈现的亮点与不足,把这些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并明确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和改进方法,能有效提高他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学评估实际上伴随着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

课程评价办法是教学评估的依据。我们《建筑施工图识读》的课程评价办法是这样的:

首先课程评价分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即期末考试占权重的30%,过程性评价即平时学习表现占70%。

平时学习表现是以任务为单位进行的评价,也称任务评价或任务评估。任务评价分为任务结果评价和任务过程评价。

任务结果评价,即以个人任务实施结果为依据的成绩,占任务评价的50%,任务实施结果一般为绘制的图纸或制作的模型,因评估标准明确故比较便于评价。任务结果评价数值为不同任务的结果的加权平均值。

任务过程评价,即以课堂全方位表现为依据的成绩,占任务评价的50%,是涉及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的导向性评价,包含清洁卫生、课堂纪律、组内协同、讨论状况、工作成果五个方面。为便于操作,任务过程评价以每次课为单位进行的,先由老师根据掌握的课堂情况按10分制分别给出各组得分,在下课前当堂宣布;课后各组组内互评后将老师给定的总分( = 本组得分×本组人数)分给单个同学,下次课前交给老师登记留档。任务过程评价数值为各次课评价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这样的评价方式实现了多元评价主体,既保证了评价的尽量客观公正,又完成了评估结果的及时反馈,同时毋需额外增加太多的工作量,操作性很强。

事实证明,《建筑施工图识读》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契合了中职学生的特点,作为样本的2013级“任务驱动”教学试验班和传统方式教学班级学生对比,在学习兴趣、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等方面普遍表现得更好。所以,我认为“任务驱动”是一种适合《建筑施工图识读》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值得总结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大红.建筑施工图识读[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2]王亮.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初探[J].四川:内江科技,2010.

[3]朱利民,赵利敏.浅析任务驱动教学法[J].山西: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