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文房四宝村落 苍坡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文房四宝村落 苍坡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苍坡,以文房四宝布局:村右有笔架山下对应铺砖石长街为笔,凿五米长条石为墨,辟东西二方池为砚,垒卵石成方形村墙,井使村庄平铺为纸,行于其中,如在笔墨中游走……

楠溪江冬天的中午温暖如春,从冷清的丽水街上出来,走到岩头最繁华的新街上。到处都是阿杜嘶哑的声音,还有那些放了学,在街头闲逛的孩子们。吃了一碗楠溪江特有的素面,心满意足地走在异乡的阳光下。街道两旁的店铺门口,有许多正在晒太阳的小猫,它们随心所欲地摆着姿态,雍懒如同刚刚沐浴过的杨妃。

这一站是苍坡,离岩头最近的那个村庄。

建在“文房四宝”上的古村庄

苍坡离岩头不远,坐三轮车大概20分钟就到了。中间要经过一片碧绿的田野,两边地势开阔平坦,温暖的山风可以无拘无束地吹到游人的面前。

远远就望见了苍坡村子的大门,像一把大锁住进村的主要入口。门口处的人很多,除了往来穿梭的游客和导游,就是那些土生土长的村民们。大多是老人,在和煦的阳光下坐成一排,看着那些从远处慕名而来的游人,品头论足,交头接耳。还有趴在墙头上的孩子们,精灵鬼怪,探头探脑,都是小兵张噶的模样。

据说李氏祖先是在五代后周显德二年(955年)为躲避闽中的战乱,从福建长溪迁居到永嘉灵山的。他先是被周家招为女婿,后来东迁约一公里,也就是现在苍坡所在的位置上建宅,逐渐繁衍成为一个村落。现存的苍坡村是南宋国师李时日设计的,他依五行风水说在东方建两个池塘,四周开渠引溪水环绕村庄,以水克火。历经千风雨年沧桑,苍坡村虽然在古建筑中新增了几坐“洋楼”,但基本格局还没有太大的变化,仍保留有宋代建筑的寨墙、路道、住宅、亭榭、祠庙、水池以及古柏等。

楠溪江一带传统的“耕读思想”在苍坡的规划和建设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耕”指务农,“读”为入仕,因此,李时日在设计苍坡村落的布局时设街为笔,正对着村外的“笔架山”;街边挖有方形的池塘,也就是“砚台”;砚台边还摆有几根巨型石条,是为墨碇;有笔,有墨,有砚台,就剩下书写的事了,而村外的顷顷良田就是最好的纸张,每一次的辛勤耕作就是在这张纸上写下了最好的文章。苍坡李氏已经在这里耕耘数代,如果“写”成的“文章”集结成册的话,那也将是一卷让后人读而不厌的大书。

浑然天成古村道

漫步苍坡村中笔直的“笔街”,可以尽情欣赏两边的民宅建筑。它们大多有着雕刻精美的院门,“岁月无声却留痕”,如今,那些砖雕墙缝之中已经长满了枯草,宛如古稀老人。这些民居大多为宋式木建筑,或一进二轩,或二进三进四合院,中间院落宽敞,除了凉晒衣物外,还可以充当一个小型的“打谷场”,里面正晒着五颜六色的谷物和捆捆柴草。

民宅外面的巷道和院墙,都用青一色的鹅卵石垒成,简直是一座石头的城。在村中的小巷中往来穿梭,可以深切地体会到石头在楠溪江村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那些幽深的小巷蜿蜒曲折,两边的石墙壁在粗糙之中见整齐,在天然之中显出人的机巧和智慧。更难得的是那些越过墙头的青青翠竹,天生就应该和这样的石墙相依相傍,因此长得茁壮茂密。大自然就这样被古村的人还原在自己的家门口了。

有些民宅已经被当地政府辟为苍坡的民俗博物馆,游客可以到里面看看那些古老的花轿、苍坡祖先们使用的农耕器具等,相信人们会对古村人的生活有更好的体会。

仁济庙后大宗祠

眼前的苍坡大门十分朴实,它的外形分左、中、右三段,人字悬山屋檐,中间高,两边低。明间两柱上前后出四条大插拱,承托着橼檩。整个大门造型奇特,头拱、月梁、大头梁上都可以看出宋代木结构建筑的遗风。据说这道大门和日本“国宝级建筑”奈良东大寺的南大门如出一辙,因此被视为宋代建筑的珍品。

进入大门往左走,可以看到古柏沧桑,在苍翠枝叶掩映下的,就是村中的仁济庙了。仁济庙面阔五间,三面环水,说是一个庙,其实环境却如园林一般精致清幽。庙宇一般都造得刻板肃穆,李氏苍坡却不拘泥于这些,更注重艺术氛围和美感。推开大门,庙中间是一小方池塘,在四周建筑的合围之下更显得阴暗。虽是冬天,但池塘里依然浮萍点点,墨绿如同深不可测的潭水。据说庙中祭祀的不是观音、关公,也不是本族始祖,而是一个叫作周处的人。他的“事迹”曾经在《世说新语》中有过“报道”。传说周处在年轻时横行乡里,为乡邻们切齿痛恨。后来他改邪归正,为乡里除害,最后战死沙场,是历代人们教育青年改恶从善的楷模。苍坡李氏能够在村中设周姓人神位来祭祀参拜,可见他们的胸襟不同一般。

从庙旁的偏门出去,就是李氏大宗祠。按古代的建筑风俗习惯,祠堂不近庙堂。但是李氏却没有在乎这些。这里是苍坡、方巷两地(苍坡曾有李氏兄弟,在离苍坡不远的地方另建村庄,名为方巷村)宗族聚会、重大族事庆典的地方。凡参加三试“金榜题名”的族人均要披红戴花到此祭拜列祖列宗。在李氏宗祠的牌匾上“氏”字一旁多了一点,不是笔误,是因为村中还有几个非李姓氏的人家,这一点表示接纳相容外姓人的意思。

大宗祠内照旧也有戏台,平时是村民文化娱乐的场所。现在不年不节,年轻人大多出去打工了,因此戏台显得有些落寞。只剩下一群在上面疯跑的孩童,不知祖先牌位为何物。

望兄望弟情深义重

在仁济庙的旁边有一座造型别致的小亭子,名叫望兄亭,初建于1128年。站在亭子里往村外的东南方向看,就是苍坡的“同胞村”方巷村了。那里的村头也有一座亭子,名叫送弟阁,两个亭子隔着阡陌纵横的田野遥遥相望,让人们不禁又想起当年那个情深义重的故事来。

传说苍坡李氏第七世祖李秋山和他弟弟李嘉木分家后,兄长迁居对岸的方巷村。然而兄弟俩个感情很好,分家后仍频频往来,每每促膝长谈到深夜,分手的时候还要相送到村口,直到来的一方平安到达对岸,举起手中的灯笼以示平安,兄弟两个才分别转身回家。后来,兄弟俩商定在苍坡村和方巷村各建一座亭阁,阁朝北,亭朝南,两亭之间盈盈一水相隔。这就是送弟阁与望兄厅。

望兄亭有楠溪江古亭中少有的精致,特别是披檐,曲形的弧度放足,檐角飞翘,十分轻柔。两处亭阁四面开敞、八面来风,遥遥相对,情谊绵绵。据说曾经有台湾同胞特地来看这座亭子,一见之下,不禁两泪涟涟,真可谓“双亭隔水频相望,两地同源本弟兄。”

关于这样兄弟友爱的故事在苍坡村中还有很多,例如离望兄亭不远的水月堂也是一个这样的建筑。不同的是水月堂是李氏第八世祖李霞溪,为追悼他抗敌阵亡的兄弟李锦溪而建的。它四面环水,环境清幽、雅致,只有一座长两米的小石板桥连接西岸。整个建筑横向三开间,正面有一个小院子,里面有水池和猴山,还有镂空的围墙。镂空围墙起到了“漏景”的作用,据说游客在院子里可以清楚地看到外面的景象,而外面的人竟然一无所知。

在笔墨间流走,可以不知疲倦。我站在青石铺嵌着宋代一品官的冠冕上,左看那是真实的人间:远远的男人们在砚池中洗刷一天的辛劳,井水边的妇女重复朴素的日子,放牧了一天的牛走在回家的路上;而我的右侧,则似一幅远古图画,斜阳古柏,宗祠森森,古亭中二三老人像忘机的隐者。心中陡然间竟生出了天上人间的感觉。

相关链接:

1.概况:在永嘉岩头镇,楠溪江一带地处亚热带。南宋淳熙五年门(1178),李姓九世祖李嵩邀请国师李时日规划设计,以文房四宝布局:村右有笔架山下对应铺砖石长街为笔,凿五米长条石为墨,辟东西二方池为砚,垒卵石成方形村墙,井使村庄平铺为纸。十世祖李伯钧又在东池畔建仁济庙和太阴宫。从五代周显德二年(955)始祖李岑迁居至今,除村落位置和范围保持原样外,尚建有明清时期的寨墙、住宅、祠庙、亭台。李时日题寨门的对联“四壁育山藏虎豹,双池碧水贮蚊龙”,至今犹在。

2.区划:温州永嘉县岩头镇苍坡村,区号:0577,邮编:325113,门票:15元

3.交通:外部交通:温州――楠溪江,温州火车站乘33路公交车到安澜亭码头轮渡到瓯北,乘往岩头方向的中巴,车资11元,1个多小时可达。雁荡山――楠溪江,雁荡山(响岭头)与楠溪江(岩头)之间有直达班车,均为7:30、12:30开(旺季16:00还有一班),绕道乐清、永嘉城区,3小时可达,全程票价25元。内部交通:岩头中心景区内主要道路都是三级柏油路面和水泥路面,有乡村中巴往返穿梭于各主要景点之间,有兴趣的话,不妨在岩头镇上借一辆自行车(一般旅馆都有借),把沿江的一个个景点(狮子岩、芙蓉三冠等)和古村落(芙蓉村、岩头镇丽水街、苍坡村)等兜个遍。从岩头村到苍坡村步行只用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也可以乘坐三轮车,大概需要3元左右。旅游旺季也有要15元的,千万要做好准备。

4.住宿:可以住在距离苍坡村不远的岩头镇。虽是私人开的,设施简单,但淋浴、空调、电视等都有,只要70元左右一间。其中,兴隆旅馆的单人间只要40元,干净舒适。

5.饮食与特产:楠溪香鱼、杨梅、大鼋、素面都是这里的名产。尤其是做“挂面”,非常别出心裁,相信会让你觉得别有一番风味。建议就在下榻的宾馆用餐;如果想在街上用餐,需要有与店家“斗智斗勇”的思想准备,岩头镇上餐馆都是私人经营,所有菜单都不标明菜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