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古典诗词翻译时的意境再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中英语言、文化、习俗、思想等方面存在的不同造成中国古典诗词英译面临着极大难度。如何在翻译时准确传达原文含义,同时再造诗词优美意境是译者面临的较大难题。本文从了解诗词创作背景;营造音韵格律美;灵活掌握翻译技巧三个方面入手,通过诗词翻译实例,分析翻译中国古典诗词时意境再造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古典诗词 翻译 意境
中图分类号: G3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023-02
对中国古典诗词进行翻译,不仅是语言的对译,要准确完整传达原诗词的含义;同时更是文化的传递,译文应传达原文蕴含的思想内容,向读者展示原诗歌优美的意境。而中国古典诗词往往具有丰富的词藻,多变的句子,优美的韵律,有的甚至引经据典,涉猎广博。如何在译文中进行意境再造,尽量做到翻译对等,是本文重点探索的问题。
1 深入了解诗歌创作背景
翻译不仅是语言的对译,也是文化的传递和再现。译者在进行翻译活动时,需要对原文的创作背景乃至作者生活经历、创作风格等都有较为深入地了解,才能够做到准确传达原文含义同时真实再现原文意境。
例1:唐代诗人寒山在一首自传诗中写到“时人见寒山,各谓是疯颠。貌不起人目,身唯布裘缠。”
美国诗人、学者施耐德将其译为:“When men see Han Shan, they all say he is crazy and not much to look at―dressed in rags and hides” 寒山原诗通俗直白,施耐德译文极为简实,力求重现寒山不拘小节,狂放不羁的诗人形象。
寒山出身官宦人家,却因多次科举不中遁入空门。诗作在当时不被世人接受,直到现代才逐渐受到世人推崇。其诗作中常寄托着对世俗的不屑和对知音的渴求。在他的另一首诗中有突出体现:“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不恨会人稀,只为知音寡。”
例2:南唐后主李煜代表作《虞美人》中写到:“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位国君,经历国破,被俘,投降等一系列遭遇。了解他的生平,将这句词译为“On the balcony last night,again an east wind, the moon was so bright, I couldn't bear to look toward my old kingdom.”采用第一人称译法,使读者身临其境,深入感受词人创作时的悲痛情绪。
2 营造原诗音律美
诗歌意境再造体现在保留原诗形式上的美感。我国古诗翻译大家翁显良先生认为诗歌英译要保持中国古典诗歌的本色。这本色在于意象以及加强其艺术效果的节奏。只要能再现原文的意象,不一定模仿原文章法字法句法。
例1:翁显良先生所译初唐诗人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译文:
I See Them Not
Men there have been-I see them not
Men there will be-I see them not
The world goes on, world without end
But here and now, alone I stand-in tears
译文中三次出现“I see them not”,巧妙运用repetition(重复)的修辞手法,营造出余音不绝的效果,增添音韵美,传递出苍凉、不平的心境。
再以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译《登幽州台歌》为例:
On the tower of You Zhou
Where are the great men of the past
And where are those of future years
The sky and earth forever last
Here and now I alone shed tears
译文采用ABAB韵,符合原诗乐感,读来韵律感强,琅琅上口。
例2:唐诗《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英译为:
At moonset cry the crows, streaking the frosty sky.
Dimly lit fishing boats’ neath maples sadly lie.
Beyond the city walls, from Temple of Cold Hill,
Bells break the ship-borne roamer’s dream and midnight still.
译文前两句分别以“sky”“lie”结尾,后两句分别以“hill”“still”结尾,押尾韵的修辞手法使译文读起来极有节奏感,最大程度保留原诗的音韵格律美感。不失为汉诗英译的佳作。
3 灵活运用翻译技巧
英译中国古典诗歌既要正确理解和准确传达原诗的含义,又要保持诗歌的格律、音韵美感,甚至要传递诗歌文字背后蕴含的深刻文化思想,是翻译中较难完成的。此外,由于中英两种语言在词汇、句型、语言习惯等方面的不同,有时甚至存在翻译“不对等”“不可译”现象。因此,在翻译时灵活、准确运用翻译技巧,成为诗词翻译传情达意的有效方法。
例1:以唐代诗人李商隐《无题》诗中写到“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刘郎”指东汉时刘晨与阮肇同入天台山采药时遇到仙女,结成一段奇缘,而回家后就仙凡两隔,再也难以见面了。“蓬山”指海上仙山。原文借刘郎的典故表达自己对心上人的思念,难以见面的惆怅。然而译成英文时,很难在诗歌有限的文字中解释中国传统神话典故,因此译为“But far beyond my reach is the Enchanted Mountain,and you are on the other side, ten thousand peaks away.”译文略去“刘郎”的典故,直接以“you”来翻译,如同与心上人对话一般简明直接表达落寞和痛苦。
此翻译利用了翻译技巧中的减译法(又叫省译法),作用是略去一些无法翻译或难以交代清楚的内容,避免造成阅读障碍,使译文简练,易被目的语读者理解。
例2:唐代诗人杜牧《清明》诗中写到“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为“Where can a wine shop be found to drown his sad hours? A cowherd points to a cot amid apricot flowers.”考虑到便于英语读者理解诗歌含义,译文中使用了增译法,增译了“drown his sad hours” “a cot amid…”,帮助读者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在翻译时深入了解作者创造背景,译文营造原文音韵美,灵活适时使用增译法、省译法,甚至转译、意译等翻译技巧,有助于在译文中准确传达原文意境,帮助读者在理解原诗词内容同时感受优美的意境,力图做到翻译对等。
参考文献:
[1]翁显良.意态由来画不成[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3.
[2]许渊冲.中国学派的古典诗词翻译理论[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11.
[3]冯琰.小议许渊冲唐诗翻译技巧[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
[4]汤菲菲.唐诗典故英译的审美再现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04.
[5]何媛媛.文化差异对唐诗意象英译的影响――以柳宗元《江雪》英译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3(27).
作者简介:杨蓓(1982-),女,甘肃兰州人,硕士学位,通过国家人事部翻译资格考试。就职于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应用外语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翻译与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