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真情让笔端飞扬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真情让笔端飞扬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程性质的表述是:“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样的表述,强调了课程的目标、内容须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可见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在语文教学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语文教师,他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准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来尽情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而祖国的语言文字的具体运用,就体现在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上。这里我只着重浅谈书面表达――学生的写作问题。从现实上看,学生们,特别是小学生,在作文时,都不知道如何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来正确表达真情实感,更谈不上什么妙用了。这是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作文教学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古人云“情动而辞发”,即情感是文章的灵魂。当学生眼中有情、心中有情时,就会笔端有情,情随笔落,就会使学生笔端飞扬,达到自然流畅、情真灵动的境界。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要学生能写出好的习作来,就要反复不断地去引领、开掘、留意生活的真情,让学生去领悟其中的真谛,学生写作就有了取之不尽的生活源泉。

一、引领真情,真情就在咫尺间

所谓“真情”,《现代汉语词典》中这样解释道:①真实的情况;②真诚的心情或感情。试想一下,作为教师,如果没有真情,我们的笔端能流出表意丰富、文句精美的文字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何况是年小幼稚、生活阅历贫乏的小学生呢!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真情就蕴含在丰盈的生活里。作为教者,就应担负起指引、带领学生深入到生活源泉中,去感悟、体验生活的真情这一不可推卸的重任。

六年级下册的“轻叩诗歌大门”综合性学习中,要求学生也能起步写诗。当我提出这个话题时,学生一时哑然,无所适从,不知如何下笔。面对此情此境,我灵机一动,便以我和学生六年相处的点点滴滴的生活感受,即兴吟出一首情真意切的小诗来,效果出乎意料地好。学生豁然开朗,欢呼雀跃,感悟到原来生活离自己很近很近,真情就在生活里。我便因势利导地说:“有了生活,就有了真情;有了真情,就会涌出一首首动人的诗篇来。”写诗对学生来说就成了一种快意的自我表达,学生也就敢于闯入诗歌园地,写下了许多生动优美、富有生活气息的诗歌来。虽时隔几年,至今仍让我记忆犹新。如:

等 待

花朵等待春天,

太阳等待白天,

诗人等待美景,

你在等待明天。

花朵在等待中积蓄能量,

太阳在等待中欣赏夜景,

诗人在等待中浮想联翩,

你的等待完全在浪费时间。

等待机会不如创造机会,

等待好运不如勤奋努力,

等待帮助不如自给自足,

等待明天不如把握今天。

这首诗写得何等的妙,其诗意诗境诗情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很难想象出自一个年方十一岁的小学六年级学生的笔下。又如《发呆》一诗:

明亮的月光下

一个人坐在椅子上发着呆

他不知道自己要想什么

也不懂得该想什么

一阵风轻轻地翻开桌上的书页

他“噌”地站起来

拿起书本

钻了进去

夜深了

皎洁的月亮慈祥地看着他

蝉儿的阵阵欢叫催他入眠

一切变得安静

月亮转而欣慰地望着他

这首诗同样也是出自小学六年级学生之手。这些诗句多么鲜活啊!是真情让诗句灵动。这就是教者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去体味生活真情而结下的甜果;这就是教者去拨动学生情弦而奏出的美妙乐曲。这样循序渐进去引领学生走进生活,悟得真情,就能逐步达到叶老所说的“感情波澜冲击着我,我就有了说话的欲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的情境来。

二、开掘真情,真情就在那灯火阑珊处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这就启发指点我们教者应该倾力去开发挖掘学生中眼看、耳听、心藏的那些活生生的素材,让学生从中体悟其真情,去感受真情的喷薄涌泻。

著名特级教师孙建锋就曾以“水花”这一教例,将“真情”变成了学生写作的内驱力与催化剂。

【教例】

“啪!”

课伊始,师出其不意地将一块湿漉漉的抹布倏地掷在黑板上,黑板上顿时呈现出一朵“水花”,而水花瞬时变为一幅“水画”。这幅画如磁铁般吸引着每一个孩子的眼球。

望着惊奇不已的孩子们,师相机诱导、点拨:“此时你们思绪翩翩,何不把刚才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随手写下来呢?”

正如孙老师自己所说的:这个教例如心灵的“鼠标”,激活了孩子们丰盈的生活底蕴。孩子们的思绪像镜子反光似的旋即回应,笔下语言如春蚕吐丝般绵延挥洒,情感如开闸的河水而源源流出。孩子们的作品便异彩纷呈――犹如万朵鲜花无一色同,万朵云彩无一形似。

孙老师这一案例更鲜明地告诉我们,当学生沉浸在“真情”的氛围中,学生的习作就会以一种更自然、更精彩的状态进行。对于学生来说,习作是一种难得的快乐的享受,而不是一种精神负担。

在和学生朝夕相处中,我也试图仿学孙老师,有意识地精心去开发、挖掘学生的生活真情。记得有一次美术课后,我偶然走进教室,发现满地花花绿绿的纸屑,不堪入目,一时怒上心头,本想冲学生发火,后又转念一想,何不就地取材,挖掘这一生活内容的深意来达到育人学文的一箭数雕的目的?于是,我一面利用活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教育,一面以此去调动、激发学生的生活情感。我语重心长而又不失诙谐幽默地对他们说:“今天,大家看到了吧,我们的教室里开满了五彩缤纷的‘鲜花’,可惜呀!可惜这些‘鲜花’开在了不该开的地方。”学生见我脸无怒色、语无怒气,反而被逗得懵懂了。当学生还未回过神来,我话锋一转:“今天老师要求你们以‘鲜花开满教室说开去’为题,写篇文章。明天早晨交卷。”顿时学生情绪亢奋,兴趣盎然,点头称是。而第二天如期全部兑现诺言。这一小小的临时即兴的作文教学举措,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既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又写出了一篇篇情真意切的好文章来,真是生活蕴真情,真情出佳文。看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拘一格的灵活点拨,显得多么重要。请看学生们的肺腑之言,如:“栽种这些‘花’的罪魁祸首是我们这些幼稚无知的小家伙。解铃还需系铃人,我们要义不容辞去清理,铲除教室里那些不雅观的所谓‘鲜花’,它们的归宿地应该是垃圾桶,而不是教室。”“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今天我们要为自己营造一个明净宜人的学习好天地,明天我们要为建设一个美丽富强的祖国而种花植树,贡献绵薄之力。”“鲜花,美化环境,愉悦心境,而我们栽植的这些‘杂花’,就在我们的脚下,污染环境,愁苦心境,我们情何以堪!愧呀!愧呀!”……学生的心境,通过美文可略见一斑。

此时,写作对学生来说是不吐不快了,而源源流到纸上的全是不得不说之言,不得不抒之情,是平时挤不出来的上乘之作。正如刘勰于《文心雕龙・情采》中所说的“为情造文”。因此,教者要适时开掘学生的生活真情,学生就会成为一个感悟丰富的人。感情一丰富,哪怕你百般去压抑它,也会势不可挡地冲破阻力,学生就会一吐为快,如行云流水般宣泄自己的生活真情,有一种前所未有的酣畅淋漓的痛快。学生就能体悟到“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

三、留意见真情,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一诗中写道:“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诗中的意境是多么令人向往啊!

作为小学生,他们的情感如冉冉初升的太阳,是绚烂多彩的,这是他们所特有的宝贵财富。要知道“儿童可以作为成年人的老师”。作为教者,要教育他们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体味生活。让他们处处留意生活,感悟真情,充分展示他们潜在的聪明才智。创造适宜他们成长的环境和条件,让他们的情感五彩斑斓,让真情围绕其周身。这样,就给他们的习作注入了新鲜活力,让他们走进了万紫千红的百花园。

如黄旭同学在毕业前夕写的《难忘校园》:“……这超大的操场,留下了我跑步时洒下的汗水,留下了我跌倒时流下的泪滴,也留下了我一串串的笑声……”而汪月在写同一素材时,另辟蹊径,在《情钟校园》一文中写道:“闲暇无事的我信步校园,忽见樱花树惊变!上个星期还是一树雪白芬芳,而如今已是落英缤纷,花稀叶绿。樱花树啊!你可知道,明年你再次开花的时候,树下就少了一个赏花人了。那拾着落花、嗅着花香的日子,那肆意玩弄花蕊、抚摸花瓣的日子,那追逐采花的蜜蜂、戏弄树觅食的蚂蚁的日子,真的离我远去了吗?真的一去不复返了吗?虽然我将要进入中学校园,但小学校园的美景以及我对校园的爱,永远驻在我的心中。”这些小作者细心留意生活、留意真情,把自己留恋校园、钟爱母校的情感抒写叙述得淋漓尽致。

这就是天真无邪的孩子们独有的个性语言,这就是他们真情的流露。孩子们关注社会生活,留意生活细节,真情就会满于山,溢于海。孩子们的真情就会“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孩子们的笔端就会轻扬飞舞,习作就会达到那“自然而灵动”的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