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写作如清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写作如清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柳袁照是出名的苏州才子,以能诗善文称著,当年常常被借到省教委写一些大块的文章,所以我认识他比较早。他的诗歌“天机自动,天籁自鸣”,有造化自然的中和之美,他那叙事写人的散文尤为质朴简洁而感人至深,在朋友圈子里很受称道。柳袁照谈作文教学,主张“诗性写作”。这是他的由衷之言,更是本色行当。

作文是语文综合能力的表现。心中所思,借语言文字以表达。口中所言即是话语,下笔所述即为作文,二者之区别在于是否见诸文字。但作文水平之高下,与所识汉字的多少,实在并无太多的联系,老舍这样的文学大师,全部著作也只涉及2500个汉字。按理口既能言,又识得一定量的汉字,便一定下笔能文。但害怕写文章的人很多,能写好文章的更少。你看儿童学说话,并没有多少人刻意地去教,但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无师自通,能自如地说话。学生作文是在儿童会说话的基础上,由受过专业训练的语文教师来教的,教了十多年,学生还是不善作文,甚至普遍害怕写作文。儿童学说话与学生学作文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是自然而活泼的,后者是刻意而死板的。作文的规矩太多,要求太高,学生总是伴随挫败的感觉,况且想说的不能说,不想说也得说,得完全按教师的规定说,久而久之,便逐渐失去了自主说话的兴趣和能力。许多学生日常说话滔滔不绝,一旦正襟危坐,临场作文便无言以对。

作文教学如何才能正本清源,返璞归真?柳袁照认为“教育要像一股清泉,活泼泼地流动”。以“泉”喻“文”,这是诗家本色。“泉”须有水的流动,“文”须言之有物。水从何来?有“源”方有泉水的流动“,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言何以生?有“情”才有语言的表达“,情动于衷而形于言”。情感正是作文的源泉,是谓情本体。水的品质在明净,文的品质在真切。章学诚认为诗文的标准是“清真”。他说“:清则气不杂也,真则理无支也。”柳袁照说“泉水要清澈明净”,作文“要情真意切”。文章终究是写给别人看的,总要“如泉水般清澈明净,才能让人喜欢,让人流连”。他认为作文要“顺其自然”,有如泉水的自然流淌“,随物以赋形,行乎其当行,止乎其当止”。柳袁照以诗的语言描述作文之道———“泉水从山崖泉眼里流出,本身就是一种优美或壮观的状态,遇到草木激起水花,遇到岩石激起浪花,一路奔流,遇到悬崖,就纵身一跳,成为一道瀑布,飞泻而下,跃入深潭,又静静地流淌。”文笔是这样的优美,说理是这样的透彻。诗歌以想象和联想为特征,以水喻文能唤起联翩的遐想。无论“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观,还是“黄河西来决昆仑”的雄浑,或“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的奇瑰,甚至决江河而下百川的威武,其源头也无非是山涧的溪流。那叮咚的泉水,一路流动,一路唱着欢快的歌。作文也是如此。柳袁照认为,内容与情感是第一位的,而方法技巧是其次的。“作文首先需要的是要有东西可写,又有东西可以表达,而这些东西是从心底里奔涌出来的,不做作,不虚伪,甚至也不雕琢,清清纯纯,清清爽爽,一派自然”,说得多好。鲁迅先生称赞刘半农的文章便是以“小溪”作喻,说他虽浅,但“不浑浊”“,清澈见底”。古人云“诗家者流,以淡泊为高”,为文如清澈的小溪,不故作高深,不混沌驳杂,这便是诗性的写作。古人说“道法自然”,作文也要法其“自然”。

自然出于本色,儿童本有赤子之心,然而我们的作文教学却偏要引导学生作无病的雕琢之文。教师的作文指导倘一派莫测高深的玄妙,学生的作文便“为赋新词强说愁”。口是心非,为文而造情,如何写得出感人的文字?记得若干年前,江苏教育出版社编审姚卫伟托着一本沉甸甸的作文指导书对我说“:这是专家的专著,你看光文章开头便有三百法之多,如此繁琐,学生怎么会不害怕作文呢?”看来作文的指导必须以简驭繁,有如诗歌的写作,要以凝练的语言叩击学生的心灵,激起感情的共鸣,才能收到举一反三、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柳袁照以自己的散文《夏老师》为例,现身说法讲述作文之道,他扣住“情”发问,简洁而明快:文中何处最动人?这是一种什么感情?

由哪些场景、细节写出?由此表现出夏老师是怎样一个人?纲举目张,不枝不蔓———“文章的思路、脉络、情节、场面、结构都在其中”。文既因情之激发而萌生,也随情之演变而展开,情感跌宕起伏则文脉曲折回旋,场面之精彩、细节之精微、结构之精巧,均在其间。曹丕《典论•论文》说“文以气为主”,气势即是文章感情的显示。老师如何教学生作文?柳袁照显然主张将学生的情思导向于审美的发现,注重内心的体验,而后是自然地表达。他不赞成弃自然而就功利,反对用文章作法之类的僵硬冰冷的框架来规范生机活泼的情思。作文教学的艺术绝不是请君入瓮的计谋,不是设法将学生导入教师预设的圈套,更不能把学生的生活和感受装到一个预先打造的容器里。面对同样的生活现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朱光潜曾以大树为例,植物学家看到树的光合作用,木材商估算这棵大树有多少体积,艺术家则从树的伟岸挺立看到人格的独立不迁。同样面对一汪泉水,柳袁照关照和追求的是“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审美境界,另有人关心的是此泉水怎样才能灌进瓶,装进箱,卖到钱。面对学生的作文,柳袁照遵循叶圣陶先生的主张———“我手写我心”,关心的是情感的诉求、自然的表达,而不是物化的规矩。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要善于发现美,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形诸语言的表达,这便是诗性的写作。写作确有些方法,但又没有定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章学诚说“:语言之有起止,啼笑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