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音乐教学中的“四两拨千斤”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音乐教学中的“四两拨千斤”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课堂提问是教育艺术中的一种手段,它能引起学生反应,增强师生之间相互交流,也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教学情况的一种反馈方法。恰到好处的提问能在一堂课的音乐教学中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应该从提问入手,从而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内部,把握音乐的要素,理解音乐情绪,体验音乐美并能与音乐产生共鸣。然而,笔者发现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常见的问题分析

(1)“热闹型”:追求热闹场面,提出的问题,学生一律齐答,课堂气氛表面上很热烈,实质上所学的知识学生并没有掌握,实在是空洞。这种情景在一些公开课的“秀”上经常出现。

(2)“简单型”:这类问题没有思考价值,属于无效提问,比如,“这首歌曲好不好听?”“对不对”“想不想学呀?”等。问题没有目的性,往往成了教师的口头禅,长此以往,学生会丧失思考的能力。

(3)“刁钻型”:提出的问题空泛,难度大,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让学生无从回答。比如,欣赏乐曲时教师提问:“这首音乐告诉了我们什么?”这个问题回答的范围太大,让学生感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从哪些方面来回答。

(4)“泛滥型”:这种情况主要体现在提问没有新意。比如,在乐曲作分段赏析时,每个乐段都提问:“这段乐曲速度怎么样?”“情绪怎么样?”如此一来,会让学生生厌,谈何思考,哪来的课堂效率?

二、提问方式有效性的探究

(1)目的明确式探究。课堂中设计的问题应该是紧紧围绕着教学的,所设计的问题都是服从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比如,上欣赏课,让学生带着很多问题去聆听音乐,会让学生无欣赏、思考的时间,他们会顾此失彼,起不到很好的鉴赏作用。因此设计的问题必须少而精,没有思考价值的不提,不利于智慧启发的不提,这些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都要考虑到,也可以将一个大目标分解成很多的小目标,逐步解决。而且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临场应变的能力,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时调整下一个提问,才能使学生主动去聆听、感知和体验音乐的美。

(2)逐步深入式探究。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形成是从认识的低层次逐步向高层次过渡和发展的,因此提问要有一定的规划,要按照课程的逻辑顺序,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深入。教师在问学生第一个问题之后,可以顺着思路问第二个、第三个,使学生对音乐的理解逐层深入,以达到提问的效果。

例如:在《游击队之歌》教学设计片段中,初步欣赏时师提问:“这首歌曲的速度有什么特点?”生:“轻快。”(这个问题很简单,听一遍就能够体会到。)师:“节奏是紧凑的还是松散的?”(对于节奏的表述,学生可能会有模糊的概念,用比较式的问法简洁明了地能让学生体会到节奏的表现。)生:“紧凑的。”师:“通过速度和紧凑的节奏的综合,可以总结出情绪有什么特点呢?”生:“轻快、活泼。”教师这时候要抓住时机,及时发问:“轻快活泼的情绪会塑造游击队员们什么样的形象呢?”通过引导,学生就能想到音乐塑造了游击队员机智、勇敢、灵活、顽强的英雄形象,就这样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从音乐的表面走进音乐的内部,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教师还要发挥临场应变能力,抓住时机及时发问,应与学生思维同步,否则难以创设提问的意境。

(3)灵活多变式探究。教学中的提问不是一成不变的,不能形成一种套路,不然会让学生形成思维定势,不利于思维的开拓训练。提问时要巧妙地利用好教材中的变与不变,设计出更为科学有效的问题,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问同时还需要注意找准着眼点,选择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巧妙设置问题。

(4)分布均匀式探究。音乐新课程的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使他们从中受益,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题,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课堂中的有效提问应该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加,但同时也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应把握好不同类型、程度学生的需求,才能让学生从中受益。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在音乐课上设定不同功能的提问,根据教学目标、内容的难易程度,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提问的对象,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综上所述,课堂中的有效提问是推进和发展教学过程经常运用的方法,也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更是形成有效课堂的必不可少的关键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在新课标的理论指导下研究教材、学生和课堂,不断提高自己提问的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打造有效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常青藤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