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Z型拨针刀治疗项背部肌筋膜炎的临床心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Z型拨针刀治疗项背部肌筋膜炎的临床心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从项背部肌筋膜炎的病理机制、临床诊断思路,Z型拨针刀治疗项背部肌筋膜炎的作用原理、临床实践技巧等方面探讨该病的临床心得,为临床治疗项背部肌筋膜炎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项背部肌筋膜炎;Z型拨针刀;临床心得

Abstract: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values about treating the Nape myofascitis by discussing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on the fronts of pathological mechanism,diagnostic approach,the mechanism of action that the Z type needle knife treats the disease ,and the clinical practice skills.

Key words:Nape myofascitis; Z type needle knife;Clinical experience

项背部肌筋膜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其又名纤维织炎、纤维肌痛综合征、肌筋膜疼痛综合症,常由项背部肌肉、韧带、关节囊的急慢性损伤、劳损而引起,在受到外感、外伤、疲劳、姿势不良等不良因素刺激时诱发或加重,表现为反复出现的持续或间断的慢性肌肉疼痛,和(或)酸软无力的肌肉和筋膜的无菌性炎症反应。临床上主要以中医针灸、推拿等疗法治疗该病,常可取得一定疗效,但其缺点也较突出,如疗程长、费用高等。而Z型拨针刀作为一种安全、简便且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其临床推广的价值。现笔者就通过对多名项背部肌筋膜炎患者进行治疗的体会,从项背部肌筋膜炎的病理机制、临床诊断思路,Z型拨针刀治疗该病的作用原理、操作技巧等方面分享临床心得。

1项背部肌筋膜炎的病理机制

项背部肌筋膜炎属于中医“寒痹”、“着痹”的范畴,中医认为血虚不能荣筋,复感风寒湿邪凝滞经络,或因过度劳伤致血虚气滞是其病机,即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痛则不松,松则不痛”。现代医学认为,肌筋膜的反复损伤可致其水肿,炎性渗出,使肌筋膜室内压力增高,神经血管受到牵拉及卡压,导致局部缺血缺氧,联合局部的炎性刺激,产生疼痛或感觉异常。而疼痛又可刺激肌肉痉挛,血管收缩,使筋膜室内压力进一步升高,形成恶性循环。肌筋膜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可使其渐失去弹性,导致纤维组织痉挛及反应性增生,形成条索及结节。

2项背部肌筋膜炎的诊断思路

2.1明确诊断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进行诊断。①有外伤后治疗不当、劳损或外感风寒等病史;②多发于老年人,好发于两肩胛之间,尤以体力劳动者多见;③背部酸痛、肌肉僵硬发板、有沉重感,疼痛常与天气变化有关,阴雨天及劳累后可使症状加重;④背部有固定压痛点或压痛较为广泛,背部肌肉僵硬,沿骶棘肌走行方向常可触到条索状的改变,腰背功能活动大多正常;⑤CT或MRI检查排除椎间隙狭窄、重度骨质增生、明显椎间盘突出或脱出及椎管狭窄等。

2.2仔细触诊,精确定位 在拨针的临床诊断中,望闻问切均有其意义,但最重要的是用手去诊病。循足太阳经的方向仔细寻找压痛点、条索或是硬结,其多位于菱形肌、斜方肌、背阔肌、多裂肌的起始处、交叉点、成角点,仔细触摸其范围、方向和层次。仔细而精确的触诊是有效治疗的前提,是重要的临床检查之一,所以,多花费时间对患者进行查体,甚至超过针刀操作治疗的时间,是完全有其必要性的。

3Z型拨针刀治疗项背部肌筋膜炎的作用原理

Z型拨针刀是民间医生陈超然根据中医针灸之长针与圆针的特点制作而成的新型针具,其针体长18~24cm,进针部位少而治疗范围广泛,针尖圆钝则进入人体后对正常组织损伤小。在项背部肌筋膜炎的治疗中,拨针可以起到局部减张、减压、剥离及松解粘连的作用。同时,拨针的刺激可激活胶原酶,使形成粘连和疤痕的胶原纤维分解,从而解除血管神经受到的牵拉及卡压,加快血液及淋巴循环,促进局部新陈代谢,并打破疼痛所导致的肌筋膜病理改变,加重疼痛,形成新的病理性因素的恶性循环[2]。

4 Z型拨针刀的操作技巧

4.1Z型拨针刀的手法技巧 寻找项背部明显压痛点、条索及硬结等病变部位,分别以龙胆紫标记,以治疗范围的中心点及皮肤相对平坦处作为进针点,由进针点为中心向外消毒,半径约15cm。消毒后用利多卡因对进针点行局部麻醉,其次用50ml空针针头垂直刺入皮肤,深度以手下有落空感为度,复将针头提出皮肤表面,再刺入皮肤,如此反复以扩大切口至拨针能进入皮肤即可。用双手持拨针经切口垂直刺入筋膜层,后以15°左右向龙胆紫标记部位进行推剥,根据肌肉丰厚程度调整针刺角度,推拨时患者可有明显酸胀感,术者应用心体会针感,如阻抗感、紧缩感等,至针下明显松动为度,然后再回针至进针点,改变方向,继续推剥下一个标记点。

操作时运用空针针头进行局部切割可适当减少局部出血、控制切口深度及长度。操作过程中,尽量不要进行扇形推剥,以免加重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及局部组织粘连的形成;注意询问患者有无灼电感、疼痛感,如有,则应适当改变方向或深度,直至患者出现以酸胀感为主;若出现肢体反弹现象或全身症状,应及时作出正确的调整和处理。

4.2消除患者的畏惧心理 充分尊重患者,并调整好自己的心理和精神状态,与患者充分沟通,将病情如实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同时简单说明拨针刀治疗该病的原理、操作方式及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正常反应和注意事项,让患者在针刀治疗过程中有充分的思想、心理准备与配合。施术前适当转移患者注意力,在施术部位以左手作按柔切压手法, 尽可能舒解其紧张状态。确保治疗环境的干净整洁,尤其注意清理血渍及其它污物,尽量光线柔和,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尽量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

4.3熟练掌握局部解剖结构 局部解剖结构的熟练掌握是Z形拨针操作的基础,虽然拨针为针尖圆顿,安全性较高,亦不能排除因操作不当,刺入过深造成重要神经血管损伤,甚至刺入胸腔造成气胸等严重后果。而刺入过浅,进入脂肪层,造成剧烈疼痛且不会产生任何治疗效果,给比患者带来痛苦。

4.4切记“安全有效”原则 首先是安全,其次是有效。在治疗过程中尽量避开危险系数高的地方;定点治疗要少而精,避免盲目穿刺,从而减少损伤;对于某些病程长、范围广、病情复杂的慢性损伤患者,采用分期治疗的方法,避免一次治疗定点太多,剥离范围太广;对于有出血性疾病、局部皮肤感染、肌肉坏死、红肿、灼热、深部脓肿、体质虚弱、情绪严重紧张者应慎重治疗。

以上为笔者在拨针临床工作中的几点粗浅心得体会,谬误之处恳请同行老师们斧正。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0.

[2]朱汉章.针刀医学原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2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