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中国古城源流看中华文明起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中国古城源流看中华文明起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中华文起源于黄河流域,不过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苏秉琦提出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源的,中华大地上的早期文明是“满天星斗”,我国古代早期城址分布也证明了这一点。

据考古资料,湖南沣县城头山大溪文化城址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城”,时间距今约6000多年。

城头山遗址位于湖南省沣县西北约10公里的车溪乡南岳村东南,居洞庭湖西北岸沣阳平原中部的徐家岗南端东头,城址平面略呈圆形,面积约8万平方米,城垣残存高约4~5米,城址保存有东西南北4个缺口,应该是城门的位置,城垣外侧有城壕环绕。城内西南部比其他地区高出约1米左右,中心有一夯土台基,坐西朝东,东西宽约20米,南北长约60米。城内一共发现10多座大溪文化和屈家岭文化夯土台基式的房屋建筑,200多座大溪文化墓葬和500多座屈家岭文化墓葬,还有一个占地数百平方米的陶器作坊,在城东墙内的地面上发现一座大溪文化早期的祭坛和数十座同期祭祀坑。经过考古发掘,确定古城曾经4次修筑,其中第一期建于大溪文化早期,距今约6000年:第二期约建于大溪文化二期偏晚,距今约5600年;第三期约建于屈家岭文化早期,距今约5200年;第四期约建于屈家岭文化中期,距今约4800年。

此后,距今大约6000年至5000年左右,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和山东的大汶口文化都发现有城址。仰韶文化晚期的河南郑州西山遗址,时间距今约5500年左右,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北郊23公里处的占荥镇孙庄村西,位于枯河北岸二级阶地的南缘,南北长350余米,东西宽300余米,占地面积10余万平方米。其中仰韶文化城址平面近似圆形,直径180米,推测城内面积原2.5万余平方米,现存城垣残长265米,城外有壕沟环绕,发现城门两座,即北门和西门。城内发现房屋基址200余座,大都残缺,西门内东侧有一座大型夯土基址,东西长14米,南北宽8米,周围还有数座房屋基址环绕,其北侧有一个占地数百平方米的广场。发现仰韶时期两处墓葬,共143座,一处位于城外西部,另外一处位于城内北部。根据考古资料,在郑州一带,北依黄河,可能存在着以大河村遗址为中心,呈半环形分布的聚落群址。西山城址是次于大河村遗址的次中心聚落之一,是这一聚落群中北部聚落的中心。这似乎体现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已经产生了国家的雏形。山东地区大汶口文化晚期,距今约5000年的西康留遗址中也包含了城址。遗址位于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西康留村北,南临薛河故道,西邻小魏河,处于两河交汇的河旁高地上,东西长450米,南北宽约440米,面积约20万平方米。大汶口文化城址位于遗址中西部,东垣长约180米,南垣长约175米,西垣南段残长约45米,北垣东段残长约76米,估计面积约3.5万平方米。城内建筑布局情况尚不清楚。

到了龙山时期,全国各个地区的不同文化的遗址中都出现了城址。

龙山文化的平粮台遗址位于河南省淮阳县东南4公里的大朱庄西南台地上,高出附近地面3~5米。平粮台龙山城址平面为正方形,长宽大约185米,占地面积3.4万余平方米,在南北城垣中部发现有缺口,应当是城门所在,在门道下还发现有陶水管道。城内发现房屋基址10余座,其中有高台建筑;此外还发现有陶窑3座,墓葬16座,灰坑260个。平粮台附近分布着众多龙山文化遗址,大多数在数千至两万平方米之间,平粮台城址是众多聚落的核心。

城子崖遗址,始建于龙山文化早期。位于山东省章丘市龙山镇以东武原河东侧台地上,该遗址中分别存在有龙山文化城址、岳石文化城址和周代城址,其中龙山文化城址平面近似凸字的方形,东南西三边城垣较直,北边城垣弯曲外凸,拐角呈圆弧形,东西宽445米,南北最长540米,面积约20万平方米。岳石文化城址平面基本与龙山城址一致,城内面积约17万平方米。遗址周围方圆20余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约40处以上的龙山文化遗址,面积都较小,从几千到几万平方米不等,城子崖显然是这一聚落群的中心。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城东北7.5公里的塔儿山西麓,总面积达430多万平方米。2000年,在遗址内发现一座陶寺文化的城址,平面大致为圆角长方形,至今已经发现北墙三道、东墙一道、南墙两道,尚未发现西墙,在城内还发现有其他一些墙垣的遗迹,但性质并不清楚。现在发现的房屋遗迹主要分布在城内西北部,分地上和半地穴式两种,在建筑形式上形成鲜明的对比。此外在城内东南角发现有大约占地3万平方米的墓地,分大中小三型,其中大型墓8座,出土了大量随葬品,与中小型墓葬等级差异鲜明。陶寺遗址规模巨大,在整个中原地区的龙山文化中都是首屈一指的。在这里还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观象台,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中原地区最早的龙图腾,黄河中游史前最大的墓葬。由于这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现,以至于有不少学者认为陶寺遗址是尧舜的王都,当然这一点学界并没有达成共识,不过这里无疑应是某一强盛的早期国家的王都。

内蒙古地区老虎山文化的老虎山城址,位于凉城县西南的永兴乡,坐落在蛮汗山余脉老虎山南坡,遗址主要分布在西北一东南走向的两座山脊之间,并沿山脊修筑有石围墙,总面积在13万平方米左右。城内发现房屋基址60座,城南墙外有一处规模较大的窑场,面积约6000平方米,发现并排分布在北部围墙内侧的3座墓葬。白玉山城址位于内蒙古凉城县永兴乡,东北距离老虎山遗址约2.5公里,坐落在蛮汗山余脉西白玉山南坡。山坡两侧为自然山谷,主要分布在西北一东南走向的两个山脊之间,并沿着山脊修建有石墙,整体大致呈三角形,城址内发现房屋基址10余座。

四川地区宝墩文化的宝墩城址,时间约在4000多年前,位于新津县城西北约5公里的龙马乡宝墩村,城址平面略呈长方形,建于高约3米的台地上,城垣东西宽约600米,南北长约1000米,周长约3200米,面积约60万平方米。城内发现房屋基址2座,墓葬数座。芒城城址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区南约12公里的青城乡芒城村,城址平面略呈不规则长方形,有内外两城。外城南北长约360米,东西宽约340米,面积约12万平方米;内城南北长约290米,东西宽约270米,面积约7.8万平方米。大家耳熟能详的李白的《蜀道难》中有这样的名句:“噫吁剑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蛾眉巅。”有些学者根据在四川发现的这几座城址认为李白诗句中所记“蚕丛”和“鱼凫”这两位蜀王并不是传说,这些城址即使不是两位蜀王的都城,也应当与他们有所关联。

湖北地区石家河文化的石家河城址,位于天门市石河镇北约1公里处,以土城村为中心,分布着30多座新石器时期的遗址。石家河城址平面略呈圆角长方形,南北长约1200米,东西宽约1000米,面积约120万平方米。城内中央的谭家岭遗址面积约20万平方米,存在大批单间或分间式房屋遗迹。城内西北角的邓家湾是一处从屈家岭文化延续到石家河文化早期的墓地,发现墓葬近百座。在城外罗家柏岭发现有一组石家河文化早期的庭院式建筑遗址,城外东南部的肖家屋脊则是一处比较重要的墓地和宗教活动场所。

位于浙江省余杭市瓶窑、安溪、良渚三镇一带的良渚文化的莫角山城址,由西城、东城和北城三座城址构成。初步推测,西城是宫殿区所在,东城与北城可能属于卫城。以该城址为中心,分布着面积达33.8平方公里的余杭良渚遗址群。

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不过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苏秉琦提出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源的,中华大地上的早期文明是“满天星斗”,上述对于我国古代早期城址的介绍也证明了这一点。中华文化应当是各种不同文化长期融合、发展的结果。

总体来看,中西方早期城址的布局、形态和分布大致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很多大型聚落(城址)修建有夯土城墙,这点也是当前判定考古发现的聚落遗址是否为城市的标准之一;二是城址的整体布局较为凌乱,也许是长期发展的结果,也许是这一时期还未有规划的意识三是与数量众多的聚落遗址相比,能断定为城市的聚落数量极少;四是从墓葬形式、房屋建筑的规格等遗迹来看,当时的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可能出现了国家的雏形。

(摘自商务印书馆《欧亚大陆上的城市――一部生命史》 作者:成一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