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南京市中心城区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南京市中心城区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是城市应急救援的物质空间支持系统,是灾害发生后用于安置避难者的场所,是为避难者提供基本的生活条件和安全保障的场所,也是开展救援、实施灾后重建所需的重要场所。本文从南京城市规划层面对避难场所的研究,结合南京城市的特点、防灾分区和行政管理分区等因素,在南京总体布局中充分重视中心应急避难场所的布局,通过合理地规划布局与组织实施,才能充分发挥其防灾功能,最大可能地避免或减轻城市灾害的损失。

关键词:南京市、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1.应急避难场所

1.1概念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指城市内配套建设了应急救援设施(设备)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场地和按防灾要求设计或加固的场所。

1.2功能

1.安全功能

安全功能是形成避难场所的前提条件,避难场所首先应确保避难者在此生存的安全需要,具有避难者生存需求的安全功能。避难场所的安全功能不仅是指能够抵御严重灾害,还应包括饮食、防疫等卫生安全。

2.救护功能

救护功能是避难场所的一项重要功能。一场严重的灾难,经常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医疗信息的采集与救护危重伤员是避难场所一项重要的功能。避难场所内一般应设医疗点,担任伤员的紧急救护与危重伤员的转移任务。

3.生活功能

生活功能是避难场所的一项基本功能,应拥有避难者在此生存所需的基本生活条件。考虑到人的生活需求,生活的功能需求较多,如饮食功能、排泄功能、就寝功能、洗澡功能等。避难者生活必需的食物、饮用水、休息、排泄等都必须在避难场所中解决,需建设相应配置生活所需要的供应设施。考虑到避难场所还要暂时存放尸体等,因此还应采取一些必要的卫生防疫措施。

4.特殊功能

在一些情形下还需要一些特殊功能,如教育功能、保暖功能等。遭遇需要较长时期避难及灾后重建周期较长的大地震等灾害时,避难场所还应提供相应的教育功能。

2.南京市中心城区应急避难场所规划

南京市位于北纬31°14'-32°37'、东经118°45'-119°14'之间,地处中国东南、长江三角洲西端,位于江苏省与安徽省交界处,东与江苏省扬州市、镇江市、常州市接壤,西与安徽省滁州市、巢湖市、马鞍山市、宣城市毗邻。

2.1分类

结合南京市的具体情况和应急避难场所功能,应急避难场所可以分为三类:中心应急避难场所、固定应急避难场所、紧急应急避难场所。其中,中心应急避难场所的服务半径为5000m,固定应急避难场所的服务半径为1000m,紧急应急避难场所500m。

2.2南京城市防灾空间划分

南京市城市人口及用地规模比较大,灾害发生时救助防灾系统复杂,包括指挥系统、生命线系统、避难场所以及疏散通道等。因此,在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将城市进一步划分,缩小规模,提高救助能力和救灾效率。可将南京中心城区划分8个防灾片区,31个防灾疏散组团,若干个防灾紧急单元。

表1南京市中心城区一级和二级防灾分区名称与规模表

2.3避难人口预测

对于在设防烈度下对各指标的研究中,谢礼立院士认为,在遭遇设防烈度时,已经采取抗震措施的房屋绝大多数(85%)基本完好和轻微破坏,无严重破坏。据此可以得到遭遇设防烈度地震作用时房屋破坏程度的面积。遭遇大震烈度时已经采取抗震措施的房屋绝大多数(85%)受中等以上的破坏,只有少数(5%―10%)严重破坏,无倒塌。由于谢礼立院士是1996年提出上述观点的,而现在规划建设的房屋是大多是依据2004年的建筑规范,所以对中等破坏和严重破坏的区间,可取最小值。通过中长期避难人口的预测公式来进行计算:

M=1/a(2/3A1+ A2+7/10A3)-Nd=0.15×A/a×7/10- Nd=0.15×7/10- Nd

M: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的中长期避难人数,

A1:为地震时倒塌住宅建筑面积

A2:严重破坏住宅建筑面积

A3:中等破坏住宅建筑面积

A:住宅建筑总面积

a:人均住宅建筑面积

B:常住人口数量

Nd:地震时的死亡人数

参照《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中规划人口综合确定南京市避难疏散人口的数量:

表2 南京市中心城区各防灾片区中长期避难疏散人口估计(2020)

同时根据苏建规〔2011〕620号文件《关于做好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城区固定疏散人口规模应按照单个场所责任区进行核算,不宜低于常住人口的20%,得出中心城区范围内避难人口约为134万人,在设防烈度下,南京市中心城区需避难疏散的人口为70.4万人,大震烈度下中心城区范围内避难人数384.8万人。

2.4各级避难用地规模

根据南京市需要避难疏散的人口规模以及人均避难场所的用地指标,可以得出南京市中心城区范围内紧急避难场所用地规模是670公顷。

近期南京市中心城区需要中心及固定避难场所用地规模是268.0公顷。在大震烈度下,远期南京市中心城区需要中心及固定避难场所用地规模是769.6公顷。

表3 南京市中心城区应急避难场所用地规模需求(2020)

2.5南京应急避难场所布点规划

南京中心城区由主城和东山、仙林、江北三个副城共同组成。规划固定应急避难场所132个(公园绿地、广场102个,高等院校25个,体育施5处)。目前防灾片区没有可以同时满足中心和固定避难疏散场所的规模要求。各防灾片区达到固定避难疏散场所的要求,中心避难疏散场所建设缺乏。因此,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各片区的特点,对可利用资源的种类和规模做进一步的分析,以保证利用的最大化。中心城区尤其是主城的各区是南京市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需要的疏散场地的规模也相应也大。同时通过合理规划避难疏散通道并与之相结合以提高人员的疏散效率,向城市安全地区进行疏散。结合防灾片区、行政管理分区和道路条件等,规划从中心城区固定应急避难场所中选取14个固定应急避难场所作为中心应急避难场所,总面积约391.56公顷。

南京中心应急避难场所可分为两种类型场地型和建筑型。场地型包括龙池东岸、宝塔山公园、浦口中央公园、大观天地・Mall、河西中央公园、仙林中心、太平山公园、东山文化休闲广场、天印广场9处。建筑型包括浦口中心医院(备选)、国际会展中心、五台山体育馆、大行宫及地下人、防奥体中心、南京科技馆、大校场机场6处。(见表3-1)

表4 中心应急避难场所一览表

参考文献:

[1] 初建宇,苏幼坡.城市地震避难疏散场所的规划原则与要求[J]. 世界地震工程,2006,04:80-83.

[2] 杨文耀,林伟明.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布局研究――以上海市中心城应急避难场所布局规划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08,(z1):254-257.

[3] 苏幼坡,王兴国.城镇防灾避难场所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

[4]南京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指导规划.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