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浙贝药材道地性迁移的原因调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浙贝药材道地性迁移的原因调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通过对浙贝道地性迁移原因的调查,分析其变迁的成因,为继承和发展浙贝这一道地药材的传统,保证和提高浙贝药材的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访谈法和文献资料法对浙贝药材道地迁移原因进行调查访问。结果:象山药农在道光年间因种植鸦片获得暴利而逐渐减少了贝母的种植,而鄞州却在康熙年间引入种植贝母后,加上气候、土壤等条件很适宜贝母的生长繁殖,渐渐地就成了贝母的主产地。结论:浙贝道地药材迁移的原因主要是产区经济结构调整所引起的。

关键词 浙贝 道地性迁移 原因调查

浙贝是“浙八味”之一,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的干燥鳞茎。苦、寒,归肺、心经。具有清热化痰、散结消痈等功效。是治疗风热、痰热咳嗽、瘰疬、瘿瘤、乳痈疮毒、肺痈等病症的主要药物。原产于浙江宁波的象山,故有“象贝”之称,现产于宁波的鄞州。有关浙贝道地性迁移的原因一直未有定论。我们认为整理浙贝道地性迁移的资料,分析变迁的原因,对继承和发展浙贝这一道地药材的传统,保证和提高浙贝药材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笔者就道地性迁移问题分别对象山和鄞州作了初步的调查和研究,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调查方法

1.1 访谈法:分别赴鄞州章水镇浙贝协会、浙贝研究中心、章水镇樟村药农、象山农林局、象山药农等各地开展走访调查。

1.2 文献资料法:去鄞州区政府、宁波天一阁、宁波图书馆等地考证文献资料。

2 结果

2.1 访谈调查结果:通过对鄞州章水镇浙贝协会、浙贝研究中心、章水镇樟村药农、象山农林局、象山药农等地的调查,比较公认的关于浙贝道地性迁移的原因的解释是:宁波引种浙贝母,始于清代,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相传最早将野生贝母从山间取种引入农田栽种传代的是象山县的一位农民,以后逐渐扩大,成为象山农村的一项重要的副产业并逐渐向周边的县市扩展。清朝康熙年间,有一木匠随带种子移民到鄞州(原鄞县)樟村,自那时开始,鄞州开始种植贝母。当时的樟村、龙观、鄞江、许岩一带农户原本以蚕桑为主业,种贝母只是作为一种副业,但后来因试种贝母,发现其收益很高,又加上樟村、龙观、鄞江一带气候、土壤等条件很适宜贝母的生长繁殖,因而贝母的种植面积就迅速扩大了,于是由象山引入的贝母就成了“鄞州樟村的特产”;而象山农民却因种植鸦片获暴利而逐渐放弃了贝母的种植,以致绝种。

2.2 文献资料考证结果:从鄞州区政府、宁波图书馆、宁波天一阁取回的文献资料来看,也有一些有关浙贝道地性迁移的线索。据《浙江旧县志集成》中的《象山县志(中)》[1]记载:“贝母乾隆志:邑产之最良者。(邑:古时县的别称,这里指象山县。)道光志:象山出者象贝,异他处。……近象产甚少,所用浙贝皆鄞小溪产。(小溪:这里指樟溪河一带,即从鄞江到密岩的皎口水库一带的沿河流域,包括樟村、龙观、鄞江、许岩等地区)”《本草纲目拾遗》[2]:“浙贝出象山,俗呼象贝母。又引叶暗斋云:宁波象山所出贝母,亦分两瓣。味苦而不甜,其顶平而不尖,不能如川贝之象荷花蕊也。”《宁波历史》[3]记载:“贝母是一种具有止咳、宁喘、祛痰、润肺功能的中药。清初,象山一农民将野生的贝母转植为家种,称‘象贝’。康熙年间传入鄞县樟村一带,在鄞县四明山麓樟村,鄞江桥一带大批种植发展,改称‘浙贝’。”

3 讨论与小结

3.1 浙贝道地性迁移的成因:所谓道地药材是指某些传统中药材中具有特定的性质、特定的产区或特定的生产技术和加工方法所生产的中药材。“道地药材”在中药学中已成为控制药材质量的一项独具特色的综合判别标准。然而中药的“道地性”并非一成不变的,它的迁移可分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由于自然地理条件改变;二是过度开采,资源枯竭,例如大黄其道地从汉代的甘肃,到川西北,直至青海、,而今陕西、甘肃野生大黄几乎绝迹;三是战乱等社会因素;四是产区经济结构调整[4];五则是中药的引种与引养,例如地黄,在古代以咸阳、同州(均陕西省)、彭城(江苏省)等为道地,但到了明代,就以怀庆(今河南沁阳、武涉一带)为道地,还有白术虽称为於术,但是原产地於潜的产量远不如引种地新昌[5]。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浙贝道地性迁移的原因主要是产区经济结构调整所引起的。

3.2 浙贝道地性迁移的时间:从文献资料考证可知,贝母是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3)自象山引入鄞州,在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1)在鄞州大量种植,成为浙贝母的主产地,也在这一时期,“象贝”改称为“浙贝”。而象山自道光年间浙贝生产日渐衰微。

3.3 浙贝道地药材生产的可持续性:我们调查迁移性问题的同时,也发现鄞州樟村一带的药农对种植浙贝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特别是最近几年由于受高价刺激,药农盲目跟风扩种,导致浙贝产大于销,市场价暴跌,从280元/kg跌至28元/kg。政府或专业人士应对药农们进行适时的授课,及时地介绍市场信息,更好地促进浙贝母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4 参考文献

[1]陈汉章.象山县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21:676.

[2]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123.

[3]薛秀霞.宁波历史[M].宁波:宁波出版社,1997:20.

[4]胡世林.中国道地药材[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1-13.

[5]林乾良.中药[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