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英译儿童文学个案评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当今,很少有一部儿童文学名著的文学魅力和原创性能够像E·B·怀特的《夏洛的网》那样享誉国际,并以此来获得众多学者研究的青睐。自从1952年出版问世以来,它就赢得了读者的高度青睐,成为儿童出版市场的“常青树”。在世界各国多次重版发行。然而这么大的国际影响力却没有引起多少国内文学翻译界的关注。因此,鉴于它较高的文学价值和目前中国不尽人意的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现状,我们对《夏洛的网》的中译本做一次详细的比较研究是有必要的。
1接受美学视野下的期待视野
接受美学(AestheticsofReception)又称“接受理论”,作为文学研究的一种新范式,是由德国康茨坦斯大学文艺学教授尧斯(HansRobertJauss)在1967年提出的。尧斯的《提出挑战的文学史》(1969)和伊泽尔的《本文的号召结构》(1970)是接受美学实践的开山著作。接受美学的核心是从受众出发,从接受出发。它打破了传统的把本文当作作者化身、以作者为中心的理论范式,接受美学理论认为作品的意义在于接受者对作品的阐释过程中。作品在其被阐释的过程中也就成为了艺术品。接受美学理论的重要概念包括“读者角色”“、期待视野”、“视野融合”。
“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中的核心概念,是姚斯在其论文《文学史作为向文学理论的挑战》中使用的一个支撑其理论体系的“方法论顶梁柱”。主要指“由接受主体或主体间先在理解形成的指向文本及文本创造的预期结构。”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心理图式,就是期待视野。(邱蓓玲,陈桦,2003:10)“期待视野”主要有两种形态:一是既往的审美经验,(对文学类型、形式、主题、风格和语言的审美经验)基础上形成的较为狭窄的文学期待视野;二是指以往的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社会历史人生的生活经验,这是一种比第一种更为广阔的生活期待视野,这两大视野相互交融,就构成具体的读者阅读的一种视野。尧斯指出:“一部文学作品在其出现的历史时刻,对他的第一读者的期待视野是满足、超越、失望或反驳,这种方法明显的提供了一个决定其审美价值的尺度。期待视野与作品间的距离,熟识的先在审美经验与新作品接受所需求的‘视野的变化’之间的距离,决定着文学作品的艺术特性。”因此,作者在创作文学作品的时候,应该考虑所处时代作者的期待视野,考虑作品能否吸引读者,被他们理解和接受。只有读者的期待视野和文本视野相结合,作品才能被读者接受。
2《夏洛的网》及其两译本介绍
2.1《夏洛的网》介绍
《夏洛的网》是由美国著名儿童文学家E·B·怀特(1899-1985)所著。故事叙述了小猪威伯与大灰蜘蛛夏洛真挚的友谊。威伯面临屠宰命运,聪明勇敢的夏洛在自己的网上编织“好猪”、“杰出”、“谦虚”等等字样,使得威伯在猪的比赛中荣获了大奖,最终免于一死。但是夏洛的生命却走到了尽头,威伯怀着感激之情,保护了夏洛的孩子顺利诞生。这本书出版后,风行世界五十年,发行千万册。在“美国最伟大的十部儿童文学名著”评比中傲居榜首。在
1953年度美国儿童文学奖评选中名列第二。
2.2《夏洛的网》的译本介绍
《夏洛的网》目前在中国的译本共有4部,分别是康馨版,肖毛的网络版,中国大陆的任溶溶版以及台湾的一个9岁儿童翻译的版本。本文中,作者将选取康馨和任溶溶的版本。康馨是一位外交官的妻子,她的译文非常高雅,讲究韵律,在她的作品中经常会出现四字成语。任溶溶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和翻译家,他翻译了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很受读者喜爱。他翻译时注意使用儿童的语言,注重给小读者创设极富想象力的氛围。
3从期待视野角度比较《夏洛的网》两中译本
3.1词汇层面
1)可接受性
例:Thenthehaywouldbehoisted,sweetandwarm,intothebigloft,untilthewholebarnseemedlikeawonderfulbedoftimothyandclover.
随后又暖又香的干草都装上阁楼,直到整个仓房变成了长穗草和苜蓿的可爱草田。——康馨
接下来,这些香喷喷热烘烘的干草给吊到那大阁楼上,直到整个谷仓像是一张用猫尾草和红花草做的大草床。——任溶溶
“awonderfulbedoftimothyandclover.”被两位译者分别译成“长穗草和苜蓿的可爱草田”和“一张用猫尾草和红花草做的大草床”。对于儿童来说,在阅读故事的时候,最头疼的就是遇到自己不会的词语和晦涩的表达方式。要符合儿童的阅读特点,就要选取简单易懂的词语和简短直接的句子。“长穗草”和“苜蓿”对于中国大部分儿童来讲,接触的可能性都比较小,把这两个词这样处理,显然是对儿童阅读的一种障碍,因此,采用任溶溶的翻译方式可能会相对好一些,不仅易懂,而且给儿童一个想象的空间,在儿童脑海中产生美好的联想!
2)音乐化
例:Averyoftenbroughtatrouthomeinhispocket,warmandstiffandreadytobefriedforsupper.
阿汶常常把鲟鱼装在衣袋里带回家。那鱼又暖又硬,正好煎了作晚饭。——康馨
艾弗里常常在他那衣袋里带条鲑鱼回家,它硬邦邦的,热热的,马上就好煎来在中饭时吃。——任溶溶
儿童文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ABB形”的形容词,这样的表达方式正是为了增添儿童文学的韵律美,也完全符合儿童在该年龄层段语言表达的一个特征。此例中,任溶溶采用了“硬邦邦的”,“热热的”的表达方式使儿童更容易理解故事。译者成功的从读者角色出发,将故事精髓传达给了儿童读者。
3)儿童的口吻
例:“IneverdothosethingsifIcanavoidthem,”repliedtherat,sourly.“Iprefertospendmytimeeating,gnawing,spying,andhiding.”
“只要能避免,这种事我从来不干,”老鼠尖刻地回答说,“我情愿把时间花在吃啊,啃啊,窥探啊,躲藏啊这些上头。——任溶溶
“要是能够避免,我绝对不作这种傻事,”老鼠没好气地说。“我情愿把时间花在吃、咬、巡逻、躲藏上。——康馨
“啊”作为语气词,在翻译中不仅增加了文章的美感,而且也显示了目标读者的重要地位。任溶溶在翻译时,加入了“啊”,考虑到了语气词的作用,特别适用于在大人给儿童讲故事中。康馨的版本没有采用这一语气词,使翻译显得生硬,就像成人之间在传达工作事项一样。正因为她没有把目标读者群考虑在内,使得在其版本中,读者角色没有被很好的体现。
3.2句法层面
1)简单句的翻译
例:Wilburheardthewordsofpraise.Hefeltthewarmmilkinsidehisstomach.Hefeltthepleasantrubbingofthestickalonghisitchyback.
听着赞许的字眼,腹中有了热奶,背上痒处被木棒搔得舒舒服服,威伯感到心平气和、快乐、瞌睡。——康馨
威尔伯听到了这两句夸它的话。它感觉到了肚子里的热牛奶。它感觉到棍子舒服地在挠它痒痒的背。它感觉到安宁、快乐和睡意。——任溶溶
本例中,康馨的译文的受众更倾向于成年读者,在她的那个年代,甚至应该是受过多年教育的成年读者。从这个角度来说,她的读者群的期待视野显得较为狭窄。任溶溶的译文读起来就简单上口,符合儿童生活化的语言模式。
2)复杂句的翻译
例:You’llgetsomeextragoodhamandbacon,Homer,whenitcomestimetokillthatpig.
荷马,杀了这只猪,你会有特别可口的咸肉和火腿。”——康馨到杀这猪的时候,你就有特别好的火腿和熏咸肉了,霍默。”——任溶溶
如果联系上下文,我们会知道这是人类在谈论威尔伯的命运。等到冬天来到的时候,威尔伯将会被杀死,成为桌上美食。此例中,康馨的译文没有把握好时间上的节奏。给人感觉是“此刻,现在”杀了这只猪,就可以得到美食。似乎结局已定,没法让读者再往下产生联想。任溶溶的“到”字的运用,就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3.3修辞层面
例:Wilburtookasteptowardthepail.“No-no-no!”saidthegoose.“It''''stheoldpailtrick,Wilbur.Don''''tfallforit,don''''tfallforit.
”
威伯向桶迈进一步。“别、别、别去!”母鹅说。“那是食桶鬼把戏!威伯,别上当!别上当!”——康馨威尔伯朝桶子上前一步。“不不不!”母鹅说,“这是桶子老把戏了。威尔伯。别上当,别上当,别上当!”——任溶溶
此例中,康馨将母鹅的形象刻画地惟妙惟肖,采用结巴的表达方式不仅做到了反复的修辞效果,而且还让儿童读者瞬间在脑海中产生相似影像,惹人发笑。任溶溶的译文就少了点这样的韵味,不太符合儿童文学的特点,从这一点上来说,没有认真的去考虑读者的接受能力,进而忽略了在儿童文学的翻译中读者角色的重要地位。另外,任溶溶的译文比康馨的多了一个“别上当”,似乎刻意和“No-no-no”保持数上的一致,反而有画蛇添足之意。
4结束语
通过以上对《夏洛的网》译作的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儿童文学的目标读者是儿童,译者在翻译儿童文学过程中,不仅要了解儿童文学,而且要了解目标读者们的期待视野需求,这样才能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以形象具体、生动风趣的语言与读者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多深受儿童喜爱的优秀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