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打着互联网旗号,就可以干违背商业逻辑的傻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打着互联网旗号,就可以干违背商业逻辑的傻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有人说现在进入了互联网的冬天,我觉得不是互联网的冬天,而是干傻事的冬天。这年头,打着互联网旗号,难道可以不讲商业逻辑了吗?难道就可以傻事了吗?然而,这样的事还真多。

北京一个用互联网思维卖煎饼的,互联网思维没错,煎饼是否好吃也是见仁见智,但创始人一句“为什么非要好吃”就不讲商业逻辑了。互联网确实讲体验,但好吃是不可替代的体验。风投说的也离谱:“为什么我会去投XXX?因为其创始人XX用互联网思维进入餐饮业的方向让我很认同;另外,XX确实是个人才,他曾在百度、谷歌待过,对互联网营销和用户体验的理解都很深刻。这两方面都具备了,我就毫不犹豫地投了。”

尽管我也拥抱互联网,但我觉得互联网也是讲逻辑的,更不会干离谱的事。有些人打着互联网的旗号,干着反逻辑的事。包政老师有句话很好:逻辑上说不通的,现实中一定走不通;逻辑上说得通的,现实中却不一定走得通。

当然,我们也承认,有些传统上用逻辑说不通的事,因为互联网的导入,逻辑上说得通了,这又另当别论。

O2O现在进入了寒冬,就是因为很多O2O干了逻辑上有问题的傻事。

O2O类的上门服务,有些没有互联网也在做,比如家政,用互联网可能更便利了,但有些是打着互联网旗号才做的,没有互联网的“掩护”是不敢做的,如洗车、足疗、美甲等上门服务。应该说,这些是有需求的,过去线下偶尔也有人做,但因为效率低、成本高,并没有形成有规模的市场。难道有了互联网,这种现象就改变了?

这些上门服务(现在叫O2O),对消费者确实是方便了,但消费者是否愿意为方便高价买单呢?多数人不愿意高价买单,少数人又支撑不了这个市场。如果是传统的做法,偶尔有需求,并且价格上合适,用O2O的方法做也没问题,但成为一个独立的O2O市场就有问题了。

对商家而言,上门意味着多数时间要花在路上,降低了效率。以足疗为例,一个技师一晚在店内可以做3-4单,甚至更多,上门服务做1-2单就不错了。如果消费者能够承受一倍以上的价钱,这也是可以做的;上门也意味着携带的专业设施不会太多,服务体验就会差,如果消费者能够承受体验差也没问题,但打着互联网旗号却是高价差体验,估计消费者不会买账。最后,很多服务需求是社交的需要,如足疗,上门服务的市场比较小,初期图个新鲜倒是有可能。

从商业逻辑讲,上门服务的边际成本不会随规模下降,这就意味着单个客户不能赢利,规模化也不能赢利。同时,指望服务的黏性带来衍生消费,或者通过“三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赚钱的可能性也很小。360、QQ等的免费,是因为它本身有一个价值链,这些只不过是价值链的流量入口而已。没有价值链,衍生收益就没法保障,免费就不能带来衍生收益,赔钱就是赔钱,烧钱就不能烧出未来。

O2O的寒冬,到底是钱不够烧,还是商业逻辑有问题?有些O2O项目,我认为商业逻辑是有问题的,但很多投资人却认为是烧钱不够的问题,只要有足够的钱,是可以烧出市场的。如果这种认识占主导的话,O2O岂止是寒冬?

过去有人否定互联网的商业逻辑,随着BAT的成功,又有人无限夸大互联网的商业逻辑。现在是反思互联网的时候了。逻辑上说不通的事,打着互联网的旗号也干不成,如果非要干,就是干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