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教学语言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教学语言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性学习己经成为当今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以及"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误区"。

关键词:探究创新;讨论;主体作用;协调发展;误区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060-02

长期以来,学生们都是习惯于只听老师讲解,被动地接受知识,习惯于死记硬背来获取书本知识,靠"题海战术"来博得高分,来接受高校挑选,而忽略对问题的思考和研究。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呢?但在"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误区"。现在,我就这两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1.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1.1利用教材开展探究式预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开展探究式预习,就是在预习中自由组成小组,自主选择一些开放性的探究题目,先自行展开研讨,如教学《乌鸦喝水》一课前,通过布置学生预习,分组讨论:为什么始乌鸦喝不到水,后来为什么喝着了?如果你是乌鸦,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喝到水?学生讨论热烈,情绪高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课前探究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解读,而且很好地拓展了认识,充分地挖掘了课程资源。

探究预习把学习推到了一个全新的求知领域、学生通过自奋其力己有所悟,有所知,有所得,上课时学生便会拿自己的理解与教师的"讲"相印证,这便会使学生获得一连串的心理感受,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

1.2创设和谐民主宽松的探究氛围。课堂是探究性产生的主阵地,融洽的课堂气氛是探究教学的重要条件。只有在民主的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里,学生才能独立的探索,大胆地发表见解,开展探究性学习,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①、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他们,关心他们,充分激发他们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古人曰:"亲其师而信其道",因为敬佩老师的学识和品格进而深受其师所任教学科的,早已是屡见不鲜。因而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特殊、奇妙的作用。教师要鼓励不同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合作探究活动中来,创设"无威胁"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创设乐于尝试、乐于探究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②、创造良好的讨论气氛。封闭、僵化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教得精疲力尽,学生听得昏昏沉沉,因而严重阻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有采用开放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教师侧重引导,回归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在体验和实践中增长才千,使学生在学习上"兴趣盎然",才能体验成功的和幸福。

1.3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的内容,激发其自主探究的兴趣。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发现学习,是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创造性问题情境中,学生个体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并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它最终表现为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权力,要求人性化、个性化尽可能把教师的"指令性"变为学生的"选择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当然,一篇课文值得探究的内容很多,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然选择一个内容进行探究,每个学生的兴趣着眼点不同,他们探究的内容也就不同,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探究,及时性地予以鼓励性的评价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探究性学习中存在的"误区"

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及听课、交流中,探究式学习取得了较大成效,也发现存在着一些误区,如何使探究式这一学习方式更好的发挥作用,我做了一些思考。

误区一:让学生合作、探究,却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大凡课改的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讨论热烈,看上去整个课堂热热闹闹很是可喜,然而,不顾教材内容只图形式的缤纷与热闹,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学生自己个体静心阅读、潜心感知教材,即"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的时间不充分。长期如此,学生静思默想的习惯和实际阅读的能力将得不到很好的培养和提高,并且还容易使学生养成一种虚华浮夸的不良习惯。课堂讨论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那些单凭学生自我思考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而采取的一种方法。它应该建立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

误区二:合作讨论学习中未能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过分注重标准答案。在课堂教学中,常有这样一些现象,教师一旦发现学生的答案与自己的"标准答案"合不起时,就急躁地让一个又一个的学生回答,都不对时,便索性和盘托出早已有定论的"答案",而忽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个性化差异。我们知道,每个人的生活阅历和认知水平不一,俗语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新课标要求"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所以,当学生见解不对时,我们应保护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要平等地听学生申辩,了解他为什么这样答的原因,予以适当的引导和纠正,不能过分强调标准答案。学生在课堂上对于课文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只有尊重他们的见解,让他们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质疑问难,他们的思维才会在课堂上活跃,他们的个性才会得到张扬,呈多元化扩展,才能真止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使课堂生动起来,变得异彩纷呈,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再将课外的所得有机的与课堂内的知识融会贯通,达到活学善用的目的。

误区三:"自主、合作、探究"中,忽略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落实。教师在组织探究式教学中,常用自学讨论、交流、总结的方式进行教学,却使学生的双基没能落到实处。有的教师课堂上重视讨论交流而忽略了字、词、句的基本知识。甚至有的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也采取让学生朗读、分组讨论交流、分组表演的办法,课堂气氛倒是很活跃,但教师却忽略了虚词、实词、词类活用以及特殊句式等基本知识点的落实。课后,问学生几个关键字词的理解,学生竟答不出来。上古诗词课,对诗人的炼句、意境不引导学生深思,不作分析,而去搞一些热闹的场面和一些不着边际的讨论,而不去传达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弄不懂课文写什么,表达什么,哪些是重点等。所以,在探究式学习中,要注重知识点的落实。

总之,《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带领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重视课堂的学习形式和学习氛围的形成,让学生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促使学生的知识素养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2001年,第一版

[2]周莲:《合作学习的几个误区》,《教师报》,2004年3月7日

[3]张雨晨:《课堂教学技能》,《昭通教育》加0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