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强化动手操作 推进有效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强化动手操作 推进有效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都深感“满堂灌”、“填鸭式”、“题海战”等陈旧的教学方法已非弃不可。然而,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不少教师对上述方法依然恋恋不舍,似有“谈之应弃、弃之可惜”之感。其实,对于知识的掌握如何才能更为深刻,关键之处在于教育者如何使受教育者所学知识在大脑中留下历时更长、形象更鲜明的烙印。

皮亚杰曾说过:一切经验、知识发展源于实际动作。苏霍姆林斯基亦曾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机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由此可见,要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为牢固,在课堂教学中就应精心设计部分操作活动,把学生都推到主体的位置上,让学生在“摆一摆”、“做一做”、“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操作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数学操作活动越来越被教师重视,动手操作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体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大增强。因此,对于数学操作活动,教师乐意设计,学生喜欢实践。

一、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表象。

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表及里,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而在此过程中,表象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中介环节。操作活动中所获得的表象是一种情景式的动态表象。即使学生离开了操作活动,脑海中的操作活动却依然挥之不去。例如:在教学圆的性质时,圆是轴对称图形这个知识点,就可让学生先在白纸上画一个圆,然后剪下来,再沿着任意一条直径对折,此时教师让学生闭目思考: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请说明它的对称轴。学生就会在脑海中回忆刚才的操作活动过程,进而得到:圆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如此一来,学生动态表象将更为深刻。同样的,在教学“中心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等知识时,都可以让学生在“转一转”、“折一折”中获得正确而深刻的表象,以利于对知识的掌握。

二、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大体都要经过“动作感知-获得表象-形成概念”这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实际数学操作活动仅仅是一种外部的物质活动(但它能引起和促进学生把外显的动作和内隐的思维活动紧密相联要使这种外部活动内化并形成语言形态的智力,则要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等思维活动。例如:在教学垂径定理时,教师可先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每人发一张纸(上面画好的圆),让学生画出一直径AB,一条弦CD,使AB垂直CD,垂足为E.之后,让学生把圆沿着直径AB对折,清楚地看到,线段CE与线段DE、弧BC与弧BD、弧AC与弧AD分别重合,教师适时提问:你发现了哪些相等的弦和弧?学生只要稍加思索,结合操作所获得表象即能正确回答。如此,对于垂径定理的内容也在操作活动中掌握好了,并能很顺利的写出几何语言。

在上述操作活动中,外部的动手操作感知 ――边操作边观察边思考(形成表象)―― 进而得出结论(形成概念),操作与思维得到了有机结合。

三、通过操作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数学教学的“课堂”不应局限于教室,只要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有利于锻炼学生能力,教室以外的活动场所也可当作学习的阵地。学以致用――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同样可利用操作活动实现这个目的。例如在教学统计初步一章中的“方差”一节时,当学生初步掌握方差的意义后,在课堂教学的后半部分,可把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让两组同学在学校体育室互相测量身高,将所获得的本组成员的身高作为原始数据,然后再自行计算出两组数据的方差,进行比较,看看哪组数据波动大,这样的操作活动即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感受到在“趣”中学,在“乐”中获得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逐渐得到提高。

总之,教学中高度重视学生动手操作活动,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促进知识内化,推进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