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胡太初《昼帘绪论》所见宋代地方治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胡太初《昼帘绪论》所见宋代地方治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昼帘绪论》是宋代颇具代表性的一部官箴书,充分体现了宋代官箴书的实用性特色。《昼帘绪论》生动地反映了宋代地方治理的实际情况,以及宋代地方治理理念――“民本”思想的内涵、特点与实践情况,对宋代基层治理以及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研究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昼帘绪论》;胡太初;官箴

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2-0104-01

胡太初,《宋史》中未见其名,生卒年不详。其著作有《昼帘绪论》,主修有《临汀志》。考其生平,知胡太初嘉定四年(1211)进士,最后任广西藤州(今广西藤县)知州,其间还担任过建康府(今江苏南京)教授、国子博士兼景献府教授除秘书郎、知全州、知处州(今浙江丽水市西)、以宗正丞兼吏部郎知汀州(福建长汀)、工部郎中除判军器监、知饶州(今江西波阳),以中大夫直敷文阁两浙运判兼权知临安府。

《昼帘绪论》是南宋胡太初观察地方情况,根据自身为官经验,结合官员应有的道德品质要求而写成的官员处理地方事务的行政指导书,是宋代较有代表性的一部官箴书。此书较有特色的一点即是突出了县令这一群体在宋代社会的特殊身份――既是国家官僚体系中的一员,又是直接接触民众的官员。围绕着这一特殊身份《昼帘绪论》展开了一幅鲜活的地方治理图景,重点体现出了宋代地方治理的实际情况,地方治理中的“民本”理念与实践两方面的情况,对于研究宋代基层社会情况有着重要意义。

一、《昼帘绪论》反映宋代地方治理实景

地方治理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一直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宋代也是如此。宋代延续前代以县作为基础行政单位支撑庞大的国家机构,在治理方式方面选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在治理理念方面强调“经世致用”。相应地,《昼帘绪论》作为这一时期较有代表性的官箴作品,就包含有更多地方治理的描述与分析。这些描述与分析既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宋代地方治理的状况,对研究中国古代地方治理具有重要价值。

《昼帘绪论》充分体现了宋代基层社会的结构,其中约占去一半篇幅的关于宋代基层社会各阶层的分析和阐述反映出宋代社会的实际情况。其一,《昼帘绪论》分析了与县令息息相关的上下级之间依赖与矛盾并存的关系,指出了宋代制度设计方面县令之上有多重机构监督管理,负担过重,而手下的胥吏又无俸无禄,表现了宋代制度设计难于支撑廉政的不合理情况。其二,《昼帘绪论》反映了宋代县令对待豪强普遍压制的情况,不过本书在处理豪强问题上一反这种压制态度,主张以礼相待,根据其所作所为而非身份区别对待,表现了宋代官员地方治理方式的多元化的情况。其三,《昼帘绪论》有大量关于民众疾苦的描述,这些疾苦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到赋税、徭役、狱讼、天灾等方面,分析了造成这些疾苦的原因包括制度和人为两方面因素,这些因素也具体到胥吏、专差、县令本身素质等方面,反映出宋代地方民众生活的现实状况。

《昼帘绪论》形象地刻画了宋代地方官员为官心态,体现了宋代地方治理的思想背景。《昼帘绪论》将解决地方治理问题的核心指向“己”,强调正己修身,并且更进一步提出要“正己正人”,显示出了更为积极地入世态度,反映了宋代地方官员的基本思想理念仍是以儒家学说为主导,而在实践理念方面则更突出“经世致用”的思想。此外,《昼帘绪论》还细致分析了县令在处理地方治理不同问题的不同心态。一部分官吏放弃重民与廉洁,一部分官吏小心谨慎,只求洁身自好。《昼帘绪论》主张结合利政需要在最大程度上宜民并保持廉洁,表现出主动改善的积极态度,体现了宋代一部分欲有所为的地方官员将重民理念与统治需要、地方实际情况相结合的真实心态。

二、《昼帘绪论》体现 “民本”思想在宋代的内涵与实践

“民本”是中国古代重要治的政治理念,也是地方治理所一再强调的治理理念。中国古代许多思想家均对此阐述有自己的见解,如孔子所谓“节用而爱人”,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主张“君舟民水”,都是对“重民思想”的表述。

《昼帘绪论》反映了宋代地方治理中“民本”的具体内涵和实践情况。“民本”作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的一个部分也必然受到不同时代经济基础、政治条件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其内涵、外延也会有所不同,呈现有时代特色。《昼帘绪论》是宋胡太初根据自身地方治理经验而抽象总结出的县令为官指导书,其特色集中体现为将宋代地方的实际情况与官员的治理理念相结合,有关“民本”思想的部分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因此,通过对《昼帘绪论》“民本”思想的相关内容进行梳理,能够为了解宋代“民本”思想提供重要线索,更重要的是能够了解宋代“民本”思想的实际实践情况,从而对研究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有所帮助。

在内容层面上,《昼帘绪论》的“民本”思想包含有养民、保民、教民三个方面。首先,养民集中体现为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农业生产时民众赖以生存的基础,保证好农业生产是使民休养生息的基础。因此,《昼帘绪论》强调县令要重视“劝农桑”,一上任就积极采取行动切实保证农业生产,而不必等到第二年春天。其次,保民主要体现为减轻民众的赋税徭役负担。宋代国家机构庞杂,国家正常运转所需较大,总体上赋税徭役繁重。因此,《昼帘绪论》指出要“以民为本”就要在可能的范围之内,保护民众免受此之苦,要减轻赋税徭役。再次,教民主要体现为崇礼教、奖孝悌、立榜布法使民远罪。教导民众知道何为可为何为不可为是使民在国家统治之下更好的生产生活的重要途径。因此,《昼帘绪论》强调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指引,积极角度要崇礼义奖孝悌鼓励民众为国家提倡的可为之事,消极角度要使民远罪就要立榜布法让民众知道何为不可为。如此,则能达到“重民”效果。

在特点层面上,《昼帘绪论》表现为“民本”思想与“利政”目的相结合。要使“重民”理念在宋代地方上得以贯彻和实施就离不开地方官员的行使职权。县令作为县级最高行政司法长官,运用权力采取养民、保民、教民措施,才能使“重民”收到显著的效果。不过,县令作为国家官僚体系中的一员,出于国家统治需要和自身政绩升迁的考虑,即便要“重民”也必须在职责范围之内。因此,《昼帘绪论》对“重民”的阐释更多的偏向将“重民”与“利政”结合,这形成《昼帘绪论》“重民”理念的一个特色。

在实践层面上,《昼帘绪论》注重结合具体行政技巧,将抽象的“重民”理念转化为切实可行的行政准则。“重民”是抽象的道德要求,是属于思想文化领域的理念,要使得“重民”能够确实得到实践就不得不将理念进行转化。《昼帘绪论》的转化方式集中体现为对行政技巧的运用和总结具体行政准则。行政技巧的运用表现为分类处理和随机应变,如对于“士人”、“豪强”、“上户”、“下户”等这些本就存在的不同身份的民众,根据各具体情况处理好相互关系等。

以《昼帘绪论》反观宋代“民本”思想,可以看出宋代“重民思想”具有实践性倾向,具备与利政和国家统治需要相结合的特点。这反映了“重民思想”在宋代地方有为官员的价值体系中的具体情况,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时代特色和实践情况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四库全书研究所.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整理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7.

[2](南宋)胡太初.昼帘绪论[A].四库全书.浙江鲍氏恭家藏本.

[3]曾枣庄、刘琳主编.全宋文(第364册)[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4]方健.研究――残本中的方志研究之一[J].历史地理,2006.21.

[5]蒲坚.中国古代行政立法(修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6]杨念群.中层理论――东西方思想会通下的中国史研究[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

[7]【日】佐竹靖彦. 佐竹靖彦史学论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6.

[8]郭成伟主编.官箴书点评与官箴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