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胡同老太太张少华的京味生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胡同老太太张少华的京味生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如今已经79岁的老戏骨张少华在影视界中一直享有“妈妈专业户”之称。本次张少华做客BTV文艺《影视风云》,自述七十多年来的京城生活。其间她这样描述自己:“平常的、随意的、实诚的、有话就说的、没心没肺的胡同老太太。我自个儿给我起一名儿:京味豆汁老太太。”

出生在陶然亭

“从小家长就教育你要懂规矩”

张少华出生在陶然亭,“陶然亭是穷人住的地儿,用那时候的话说,就是‘下九流’。用解放以后的词儿说就是‘劳动人民’。”

现在的张少华仍然住在南城。“几十年了,不愿意离开。”张少华小时候,家里的生活条件不好,大姐很小时就在外面打工,“给人家糊过灯笼,还拔过狐狸毛,做笔用。”家里吃的不好,“以窝头为主。有人说小时候净吃寓头了,长大了就不爱吃了。我跟他们不一样,到如今还是特别爱吃窝头。窝头切成丁,拿油一煸,炒着吃,搁点葱花,搁点酱油,一烹,哎呀比炖肉好吃!”老太太一脸陶醉。张少华吃饭口重。“小时候吃咸菜吃的。北京人口都重。吃饺子旁边也得搁碟咸菜,要淡呢就吃一口。”

虽然小时候家里吃不上什么,家里兄弟姐妹又比较多,但几个孩子绝不会抢嘴吃。“你别瞧穷,家教比较严!北京人讲规矩、讲理儿,从小家长就会教育你要懂规矩。比如吃炒白菜,家长就跟你说:你顺着边儿吃;菜里要是有肉,你满盘扒拉肉那是不可能的,上去就给你一筷子,把你手打肿了!”老太太还总结呢:“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还是得有点规矩,我觉得现在的教育太没规矩了。还应该立点规矩,孩子这小树才能长直溜。”

上班的地儿在白塔寺

学戏原因是“去了以后家里少个人吃饭”

张少华13岁开始学戏,她说自己学戏的原因“就是去了以后家里少一个人吃饭”。“那阵去学戏的都是穷人的孩子,都特别珍惜这个机会,好好地练功。没有时间像现在的孩子唧唧喳喳打架、意痢!

在位于白塔寺的中国评剧院刚上班的时候,张少华一个月挣16元工资。“扣了饭费,应该有五六块钱的结余。我当时攒几个月能买一双练功鞋,当时的练功鞋是八块钱,而且我会每个月会挤出一点钱给我妈买半斤五香花生米,因为我妈爱吃。那阵儿我只有那个财力。”作为妈妈的大孝女,张少华把这件事坚持了一辈子。“到后来我妈老了,嚼不了花生米,我就把花生米给磨成粉,每天给她吃半碗,她拿勺着吃。”

评剧院经常要去外地演出,“我出去巡回演出一走就是三个月,我儿子就搁到我妈那儿,是他姥姥、姨、舅舅他们帮我带。一搁就搁了十几年,大了以后才过来。其实我跟我儿子是朋友关系,真正亲的是姥姥、姨、舅舅,比跟我亲。”

张少华至今觉得亏欠了儿子,“但是那阵儿也没辙。你不上班就除名,四十二块五你都没地儿挣去!”

成家立业在前门大街

“谁家要改善伙食,全院都能吃着!”

张少华和老伴张惠宝结婚已经快五十年了。两人是在评剧团里认识的,张惠宝当时在团里唱老生。

两人当时是自由恋爱,是张惠宝主动发起追求攻势的,他虽然“没说过什么‘我爱你’”,但这位帅小伙的处处体贴,最终打动了年轻的张少华的芳心,我“觉得这小伙子实诚,跟他应该错不了。”

恋爱一年后两人结婚了。为结婚两人攒了二百块钱,张少华记得很清楚,当时买了一个床,46块钱;一个大立柜,85块钱;一个搁碗筷的二屉桌,30块钱;两把凳子,16块钱。“被子褥子都不用置办,我们把两人的搁一块儿,铺个新床单,换两个线缇被面,这就得了!”

婚后单位给分了一间平房,在前门大街鲜鱼口里长巷二条的一个四合院里。

“我其实挺留恋那个四合院,四合院街坊特别多,那街坊谁们家要从农村来一个亲戚,带一口袋白薯,他要蒸了,全院都能吃着!谁家要改善伙食,比如说我们家包饺子,我也会让大家伙儿都吃。到夏天热了,都上当街去,一人拿一个板凳、拿把扇子在那儿聊天。邻里关系特别好!”

婚龄将近半个世纪,张少华对婚姻很有感想:“甭管两人脾气怎么样,要懂得相互包容。现在叫包容,那阵儿就叫压着点儿,各自都压着点儿。”张惠宝是东北人,脾气比较暴。张少华脾气也比较急。但“他急了我就不言语了,我急了他就出去了,回避了好多事。一针尖对麦芒,八十回婚都离了!好多小夫妻都是因为一点小事都较着劲,不就离婚了吗?”

现在在天坛,三代同堂

“在南城住出感情来了,离开这块儿我别扭”

上世纪80年代,单位为张少华夫妇调整了住房,是一套两居室,建筑面积六十多平方米,使用面积四十多平方米。“我孩子当时十好几岁了,原来我住的是一间房嘛,孩子大了就得跟父母分居。”

现在这里只有老两口住。和儿子一家“一开始是住在一块儿,他们有房子了就分开住了,但是到现在为止也是天天在一块儿吃饭,下了班他们会回到我这儿吃饭。因为这是我的要求。我喜欢一家人在一块儿。如果成天就我跟老头大眼瞪小眼,我觉得乐趣少得太多!而且他们回来吃,家里有人给做,也省事嘛!”

最近有一个热播剧叫《家有一老》,张少华扮演闫学晶的婆婆。生活中的张少华也是婆婆,她说自己“是把儿媳妇当闺女的一个婆婆。”“我对他们没有什么太多的要求,我看着不顺眼我会说,但是没事,因为在一块儿都快待了二十年了,没有问题。婆媳关系处得应该算是模范。因为我就一个儿子,把儿媳妇当闺女了,永远都不会有矛盾。”

张少华还提到曾有“婆媳战争”的戏也找过她,但她推了,“我不怎么喜欢这种,那两年把婆媳战争拍得乱七八糟,把婆媳看成敌人,我认为大肆宣传这种东西是错误的,婆婆哪儿有那么恶啊,我反对把婆婆写成那么恶毒!毕竟是两代人,有代沟有矛盾,就看你怎么处。用现在的话说,夫妻要经营,婆媳照样要经营。”

不拍戏的时候,张少华还会自个儿做饭,“我这人就最不爱出去吃,就愿意在家做点什么,家常菜嘛,有家的感觉!”说到这儿老人还“提示”现场女观众:“女人要做到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你家就会和谐。其实做饭是家庭生活一个特别重要的部分。”

张少华在家里不管钱,管钱的事她交给了老伴。“从我们俩结婚后他管钱。我根本就不管。不爱管,嫌麻烦,我愿意活得比较自然、从容。”而且张少华至今生活很俭朴,“我这么大岁数一个老太太,穿一身名牌,我算干吗的?我只要穿得舒服,别人看着顺眼,就得了!你说让我穿得花枝招展、脸上抹得猴屁股似的,我觉得我没法出去!那我不就是白骨精他妈了吗?就不是我这北京老太太了!”

岁数大了,拍戏也挣着钱了,难道张少华就没想过享受享受生活,比如去旅旅游、度度假?“其实我最愿意的生活是:完了事回到家,坐在家里头,沏上茶喝,弄点豆汁、辣咸菜,来俩焦圈,或者弄块炸糕、炒肝、包子、卤煮火烧。我觉得吃这个比我上国外旅游去强,那洋餐,比萨饼,有咱们那葱花饼好吃吗?国外有臭豆腐抹大葱吗?其实人活着怎么叫快乐?就按你的习惯生活,你就幸福了、你就快乐了。”

在天坛这套房子里,张少华已经住了三十多年,就没想过去郊区住别墅?“我是北京人、土生土长南城的人,我还愿意在这块生活,聊天的北京人多。现在您四九城听见京腔京味的不是太多了,这是一。第二,这周围喝个豆汁啊、爱吃的东西都有,到六环以外去,房子大管什么用啊?我在那儿寂寞,想吃的东西都没有。我还得打车上城里头喝碗豆汁去?”

不搬六环,就在南城买一个大房子?“那真买不起,别把我看得多有钱!我们家旁边那儿卖房,八万多一平方米。”

张少华说自己在南城“住出感情来了”,“你让我离开这块儿我别扭,这就是习惯。”

根据BTV文艺《影视风云》提供素材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