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拒绝言语行为中礼貌原则的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拒绝言语行为中礼貌原则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拒绝言语行为是一种威胁面子行为。为了达成和谐顺利的会话,礼貌原则会体现在拒绝言语会话中。本文会逐一分析讨论礼貌原则在各种拒绝言语行为中的体现。

[关键词]拒绝言语行为 直接拒绝 间接拒绝 虚假拒绝 模糊拒绝 礼貌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2-0047-01

一、理论基础

英国牛津大学的日常语言学派哲学家J. Austin于20世纪60年代在其著作《论言有所为》中首先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在日常生活中,拒绝言语行为是一种常见的言语行为。无论何时何地,说话者都不愿意面对拒绝他人这样尴尬的局面,然而,说话者的拒绝言语行为不可避免会或多或少威胁到说话双方的面子。换句话说,拒绝言语行为实际上带有潜在的面子威胁性,Brown & Levinson于1987年提出“威胁面子行为”(FTA)理论。这样一来,在说话者实施拒绝言语行为时,为了不影响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的和谐关系,说话者需要顾及听话者的感受,采取相应的礼貌策略,选择恰当的言语表达方式。英国语言学家Leech于1983年提出了礼貌原则,他把礼貌原则分为六大类:得体原则、慷慨原则、赞誉原则、谦虚原则、一致原则和同情原则。

二、礼貌原则在拒绝言语行为中的体现

在国内外学者对拒绝言语行为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大部分学者将拒绝言语行为分为两大类:直接拒绝和间接拒绝。实际上,在现实生活的交际过程中,还存在着其他形式的拒绝言语行为,即虚假拒绝和模糊拒绝。虚假拒绝和模糊拒绝在某种意义上,是比其他类型的拒绝言语行为更具有礼貌性。下面就一一讨论礼貌原则在各种拒绝言语行为中的体现。

(一)直接拒绝

直接拒绝言语行为是通过直接的、毫无保留的方式来实现说话者的否定意愿。简单直白的拒绝回应势必会伤及对方的面子,会将提出建议或请求的人置于尴尬境地。正因如此,单一的直接拒绝多发生于关系很亲密或是完全陌生的人之间。关系很亲密的亲属或朋友以及完全陌生的人,不会因为直接拒绝而影响以后的交际关系,并且说话者的直接拒绝一般情况下并不是出于不礼貌或不尊重。例如:

(1)A:你快把你的书桌收拾一下。

B:我不收拾,我忙着呢。

(2)A:先生,这个楼盘你看一下,优惠活动力度很大。

B:不看,谢谢。

(二)间接拒绝

实际上,间接拒绝言语行为在我们日常生活的会话中频繁出现。日常生活中,人们出于礼貌,通常不会直接或者直白地表达自己的否定意愿,而是通过委婉迂回的话语传达说话者的态度。由于拒绝言语行为本身就具有威胁面子的特性,所以采用间接拒绝的表达,不失为一种使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不算有失面子的方法。例如:

A:咱们逛街去吧?

B:我还得准备考试呢!

从这个例子中,B所表达的意思是,因为要进行考试复习,不能花时间陪A逛街。B所实施的就是间接言语行为。B既委婉迂回地拒绝了A的邀请,又没有损害双方的面子,达成了一次顺利的会话。

(三)虚假拒绝

在对拒绝言语行为的数据研究过程中,可以发现虚假拒绝言语行为是与中国特有的文化息息相关的。所谓虚假拒绝言语行为,就是指尽管拒绝者拒绝了帮助或请求,但并非是真心拒绝。它的实施主要是为了满足社会交往中礼貌性的需求,在汉语会话中时有发生。并且,虚假拒绝的对话经常会有一个相对较长的磋商过程,在此过程中,可能会有出于形式上的礼貌,以营造出和谐愉快的人际关系。例如:

A:今天我妈来了,让我妈做一桌子好吃的,你跟我回家吃饭吧?

B:不去了,太麻烦你妈妈了!

A:麻烦什么呀,不麻烦,走吧!

B:不太好吧?

A:没什么不好的,咱俩关系这么好,你也不是外人。

B:那行,那我就不客气啦!

(四)模糊拒绝

从字面上即可看出,所谓模糊拒绝,就是指拒绝者的回答话语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著名语言学家Leech认为,在多数情况下,人们并不是无意使用这种所表达的概念没有精确边缘的话语,而是出于某种动机的需要,从而实现会话双方利益的“双赢”。下面对话中,被邀请人是想要去的,可是出于女性的腼腆心理她不能即刻答应,可又不想直接拒绝,因为从心理上来讲还是愿意去的,所以用模糊话语作为回应。例如:

A:我跟小欧说好了,周六我们一起去逛公园,还有几个帅小伙儿,你也来呗,介绍几个朋友给你认识认识?

B:到时候再说吧。

三、结语

本文着重分析了礼貌原则在直接拒绝言语行为、间接拒绝言语行为、虚假拒绝言语行为和模糊拒绝言语行为中的具体体现。为了达到不同程度的礼貌以及顺利地完成会话,拒绝者会相应选择不同的拒绝言语行为,与此同时,还可以降低双方面子的损失。可见,理解拒绝言语行为中所体现的礼貌原则,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有效的言语交际。

【参考文献】

[1]贾玉秀.汉语拒绝言语行为及其语用策略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3.

[2]徐婧.礼貌原则在拒绝言语行为中的体现[J].文教资料,2011(14).

[3]颜小春.拒绝言语行为及其策略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