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社会阶层形象建构的传媒负效应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社会阶层形象建构的传媒负效应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以专业技术人员阶层为例,分析了其“类别性”“强化性”和“缺席性”媒介呈现上的负面效果,并从该阶层拥有的特质条件和媒介生存境遇两方面剖析了成因,进而从国家政策、阶层自身和大众媒介三方提出了建构良好阶层形象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阶层形象 媒介表征 成因解析 解决路径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2-0051-02

信息时代,媒介上呈现的某一阶层形象可能会深深地影响受众对这一阶层形成刻板印象,对社会各阶层间开展良性的对话将是不利的因素,这也是本文所说的传媒负效应所在。本文以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如教师、医生等为例,来分析其形象在媒介上呈现的特点及刻板印象的成因,进而探寻建构良好阶层形象的路径。

一、媒介形象的表征

传播学中“拟态环境”指出,媒介通过选择与安排呈现出来的事实是一种建构,而这种建构应用到服务公众型专业技术人员领域,其媒介形象呈现的方式就成为公众对这一人群形成刻板印象的重要源头。

(一)突出报道“类别性”事件

这里所说的“类别”即是为公众提供服务的专业技术工作中日常行为的某一种类。如医疗工作中,大众须知、应知而未知的事实有很多,但是医患矛盾问题似乎是各家媒介都要争先报道的对象。2003―2012年百度新闻搜索中媒体对医患关系报道研究的数据显示,从2003年只抽样出6篇“医患关系”报道,其中4篇讲医患矛盾,到2012年则是2003年的26倍。[1]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见媒介的偏类选择,而且倾向于选择带有负面色彩的信息作为传播的主体。

(二)强化事件中的某些字眼

客观性原则是新闻专业主义的理想报道模式,但新闻报道不可避免地会运用选择与排列等方式完成观点和意见的传递,其中通过对事实角度的选择、不同事实的组合搭配、不同感彩的词语的使用等都可以间接地向受众传达某种倾向与情绪。

比如2014年9月13日,一则“班主任因教师节没礼物骂学生”的新闻中“穷搜、抠搜地、死性、不要脸、要你们这帮废物”等字样被原封不动地呈现出来。这种纯客观主义的消极描述无异于加重了受众对教师行业的不良认知,甚至是误读,因为毕竟这种情况是教育领域中的少数甚至是个案,类似的对这一阶层不良的固化认知也就在这一篇篇的经过选择与安排的报道中加深了。

(三)部分服务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媒体缺席

为公众提供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如教师、医生、律师、经济师等理应成为大众媒介日常报道所关注的对象。通过大众媒介对这些专业技术人员相对均衡与全面的报道,以保障受众对相关领域及人员工作状态与性质等的相关知晓权利。

但法治新闻多数报道仍然以法治事件和法律法规动态为主,律师等人物报道的比例相对就偏低;健康传播中营养师这一专业技术人员的相关报道并不多见。而会计师、建筑师等在大众媒介中出现的频率较医生和教师相比就更少了。

二、刻板印象形成之成因剖析

舆论学奠定者李普曼先生认为,对超出自己亲身感知以外的事物,人们只能通过各种“新闻供给机构”[2]去了解认知,而媒介呈现的公共服务专业技术人员的形象也成为公众谈论和再认识该阶层形象的基础,也就是形成了对这一阶层形象认知的刻板印象。当然,出现这种状况,这一阶层本身与媒介都有着一定的原因。

(一)自身特质与面临的发展环境为其“寻租”提供了可能

专业技术人员因其具有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如医生救死扶伤、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等,这些技能是其他人无可替代的,那么该阶层人员就具备了一种独特技术优势资源,利用这种资源做出与职业道德相违背的事件也就具有一种可能性。公共服务类绝大多数的行业都关涉到公众的日常生活,公众是很情愿用经济利益来换得一份心理安全保单的,这也就给这些行业的从业者提供一些被“寻租”的可能。同时这一阶层的社会需求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这些都是公共服务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容易出现不良行为的温床。

(二)媒体为谋求生存而迎合市场选择新闻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媒体披露的该阶层表现出的一些行为确有发生,从满足受众的知情权角度而言,也是不可回避的。但是在传媒体制不断调整,越来越多的媒介组织要依照市场规律来自负盈亏之时,在买方市场占据优势的媒介竞争环境里,新闻报道的有效阅读率就成为媒介考虑的重中之重。因此,大众传媒也就自然将报道的视角自然不自然地迁移到了这些事情上面,而且是较多地关注这些领域中的负面信息,久而久之从传播效果上也就使受众产生了一定的刻板印象。

三、阶层形象建构的些许策略

对于社会阶层而言,能否有效掌控与媒介的关系是其社会形象建构的重要因素。同时大众媒介在立足市场谋求发展的道路上也要对自身的报道行为进行不断的反思。以专业技术人员阶层为例,破解当前公众认知中不良的刻板印象,需要国家政策、阶层自身及媒介三方的有效互动来支撑。

(一)国家宏观调控使阶层内部发展趋向平衡

同一社会阶层因其占有的社会资源及文化目标都较为接近,因此也是相对稳定且各方面较为相似的团体,但是随着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及阶层内部的流动性导致了同一阶层内部出现了一些发展的差异化。如此一来,阶层内部成员的心理承受力就出现了不平衡的一面,加之物质外力的不断刺激,使得一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独特技术优势寻求某种平衡补贴,违反职业道德与职业标准的行为也就渐次出现。该阶层的日常工作又关系到公众的切身利益,其被关注度较高,同时行业政策和体制在调和这种服务提供与市场需求方面也存在着力弱的一面。这都需要国家在政策层面做出回应。

(二)阶层自身要行业自律与媒介公关齐头并进

行业自律是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建构良好社会形象的根本之道。但是在大众媒介无处不在的信息时代,借助媒介舆论来营建自身的社会形象不失为一种聪明的选择。大众媒体在需要和想要让受众知道哪些事情的问题上是很有力度的,人们每天不断地接收着大众传媒传递出来的信息去了解外部世界,在真实的前提下,如何安排事实性质的量,如何切入报道,选择何种典型等都潜移默化地表达着一种情绪,因此,学会主动提供给媒介报道的议题对于社会形象的建设是有益处的。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可成立行业的媒体公关委员会,将自身的行业活动、公益行为、先进典型等正面形象主动对媒介公开,以期建构与媒体间良好的关系状态,完成自我说明与传播的过程。

(三)提升媒体报道能力也是摆在媒介面前的一个重要命题

在传媒经济迅速发展的市场化环境中,媒介谋求发展之时其“格”仍是根本,坚守社会效益第一仍应是媒介的信条。为此,在面对行业内部出现的矛盾、道德滑坡等事实的选择与传播要充分考虑其引导力。

把握报道分寸,不能刻意或者过分突出某些事实与字眼,不要把报道目光更多地投向负面角落;谨慎报道行业矛盾新闻和反差性强烈的新闻;坚守积极的客观主义原则,秉承正面引导的信念,传播行业负面新闻时不纯粹消极的客观呈现等。

总之,社会的和谐需要各阶层的平衡发展,纵然这是一个关乎组织资源、经济资源与文化资源的复杂问题,但是借助媒介建构其良好的社会形象是社会各阶层间开展良性对话的重要力量,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吉雪菲.试析我国媒体对“医患关系”的报道方式[D].西南大学,2014:28.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