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渗透核心价值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渗透核心价值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050-01

小学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文以载道,许多课文都蕴含了价值取向和价值认同方面的德育元素,语文教师不可能将德育元素从课文整体上分崩离析,“文道结合”传授核心价值观才是语文教师的不二选择。所以,小学语文课堂应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重要作用。那么,如何让核心价值观“随风潜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奠定坚实的基础呢?下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一些粗浅见解抛砖引玉。

一、换位:体验情感,构建价值观

小学语文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必须把“换位观”这种思维方式引入语文阅读教学,善于引导学生走近文本、走进文本、走出文本,体验情感,构建价值观。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身临其境或设身处地,由现实角色进入文章角色,为产生换位体验提供有利的心理条件准备。这样,学生才能通过课文这扇窗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教学《草原》(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一文,教师导入:同学们,你们看到这个课文题目,会想到什么呢?学生们一下子兴趣盎然地畅所欲言:“老师、我看到这个课题,想起了一首歌――《我和草原有个美丽的约会》。”“老师,我看到这个课题,也想到了一首歌――《我从草原来》。”“老师,我看到这个课题,想起了一首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老师,我看到这个课题,想到了草原上奔驰的骏马。”……同样,在教学课文最后一段中的“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时,教师又循循善诱学生既换位想象:假如你是蒙古包的主人,你会对远道而来的客人说些什么呢?假如你是客人又会说些什么呢?这样,学生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大草原洋溢的人文情怀,受到环保、审美和待人接物等方面的价值观教育。

二、对话:有效互动,融入价值观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从狭义上看,语文课堂教学融入“对话观”,是建立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教学活动;从广义上看,“对话观”是以师生的生命发展为目标,融洽教师、学生及文本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开放性、生成性和创造性为特征,追求人性化的教学活动过程。“对话式”教学的实质是创新式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例如,教学《詹天佑》(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一文时,教师精心设计了导入语:“美丽中国,每个年度都有感动我们的英雄人物,每次与这些人物零距离对话,老师的心灵都会经受一次洗礼,那么在你心目中,你了解哪些英雄人物呢?”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水涨船高,各抒己见。教师顺水推舟介绍:“有这样一个人,虽然他离我们生活的年代相去甚远,但作为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他。他就是――詹天佑。让我们将他的名字铭记在心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詹天佑,认识詹天佑……”这样,由肃然起敬的气氛不知不觉转入到了学习文本环境中去,让学生感受价值观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既能为学生提供对话的素材,又能很好地引起学生对话的欲望。

三、共赢:求同存异,协调价值观

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共赢”观,应该以人为本,沟通课堂教学和学生生活的密切联系。语文“生活化”是指语文与生活接轨,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生活“语文化”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关注生活,扩大信息接受量,让源头活水成为学生的“头脑风暴”。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求同存异,协调价值观。

例如,教学《我们的民族小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文时,民族小学与我们的生活实际似乎风马牛不相及,汉族学生与其他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各具特色。因此,要让学生感悟民族大家庭团结,分享“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双赢成果,教师可以运用求同存异的教学策略,抓住文本“民族小学与我们的学校有哪些异同点”这一线索,在求同中拉近学生对校园学习生活,对民族小学的亲切感,又从不同的比较中,感受民族小学的美丽与独特魅力。通过欣赏和比较,准确全面地把握事物的特点,由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进入洞察先机、豁然开朗了。这样,每一个地域的特点都将深深地烙印在学生的童年生活中,童年的印记触摸不到,却又在特定环境特定状况下如此真切鲜活地呈现出来。

四、多元:解读文本,引领价值观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就是阅读教学的“多元观”。教师不仅要研究自己如何“教”,还要研究如何教学生“学”,只有“教”与“学”双剑合璧,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引领价值观,把继承与革新、观念与方法有机统一起来。

例如,教学《掌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文时,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掌声时时响起,无处不在,无所不在。当你正确回答问题时,当你获得学习成功时,当国旗下讲话结束时,当庆祝节日快乐时……对于掌声,我们再熟悉不过了,经常为别人鼓掌,也曾赢得他人的掌声。掌声里有振奋人心的激励和鼓舞,有诚以待人的祝贺和恭喜,有情不自禁的羡慕和尊敬……本课的掌声为谁而响起,为什么会响起掌声,生活中又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掌声呢?这几个问题就可以统领全文,全方位拓宽学生思维,从中感受阅读的多元多维和生活的多姿多彩。这样,提倡个性化的多元解读文本,让“多元解读”在“整体感知”中展开,让“多元解读”在“厚积薄发”中释放,让“多元解读”在“涵泳品味”中升华,对引领学生主流、核心价值观是大有裨益的。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影响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元素。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不仅要体现提升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工具性,而且要发挥育人立德修身养性的人文性。渗透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价值观,既要充分尊重语文教学规律,又要紧扣时代脉搏,突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教育、矫正功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既知书达理,又身体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