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纺织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研究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纺织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研究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以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为基础,分析中国纺织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因。中国纺织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是多元的,既有国有产业政策支持的动因,也有国有纺织品市场竞争压力、生产成本增加以及规避贸易壁垒、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等因素。中国纺织企业海外投资并非由单个影响因子或固定因子所决定,而是受到一个动态、多维、多因子复合驱动力的作用。由于企业所处发展阶段和外部环境的不同,主要影响因子的组合也随之变化。中国纺织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环节的特点合理选择“走出去”,实现生产要素的全球化配置和资源重组。

关键词:纺织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因资源配置

一、前言

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2005年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后,中国纺织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加快。中国纺织业海外投资呈现多区域、多行业和多形式加速推进的态势。最近各种研究资料和数据显示,自2009年到2014年,经商务部核准的中国在境外设立纺织服装企业的境内投资主体数量为689家,其中纺织企业509家,服装企业179家。纺织工业对外直接投资中,中国纺织企业海外投资项目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含了东南亚、北美、欧洲、澳洲、非洲等区域,海外投资的企业主要来自江苏、山东、浙江等东部省份。生产环节涵盖从棉花、麻等原材料,到棉纺、毛纺、化纤等整个服装产业。中国纺织企业对外投资形式包括了绿地投资、股权并购、资产收购和合资等典型的FDI形式。

二、中国纺织企业海外投资的动因

(一)国家产业政策的鼓励

中国政府在原有鼓励海外投资的优惠政策,如境外加工贸易提供优惠贷款基础上,为了更好地支持中国纺织企业“走出去”,为中国纺织企业海外投资制定了许多指导性政策。目前,中国政府已正式签署了11个自贸区协定,正在积极进行7个自贸区谈判,通过谈判力争消减东道国的进口关税,为企业开拓市场创造条件[1]。特别是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构想并在2015年3月正式《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标志着推进中国资本和产能进行全球布局合作上升为国家战略[2]。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新设金融机构和融资平台,加上本来已经存在的中非基金等,从国家层面鼓励和促进资本输出。

(二)国际纺织品市场竞争的压力

面临发达国家在价值链高端以及发展中国家在低端制造领域的双重竞争的挑战。发达国家在研发、品牌、营销渠道等价值链高端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中国纺织品同发达国家的高附加值和高技术纺织产品相比不再具有竞争力。同时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发展战略,制造业回流。发展中国家方面,以东南亚、南亚的国家和地区为主,凭借其成本、资源和国际贸易等方面的优势,正在挑战中国纺织工业的传统优势,特别是低端制造领域,挤占中国出口市场。这些发展中国家销售的纺织品与中国接近,目标市场相似,竞争激烈。越南、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印度、南斯拉夫、马来西亚等8个主要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国家在欧盟、美国、日本纺织品服装进口总额中的比重分别从2008年的110%、282%、90%,上升到2012年的133%、302%和149%。

(三)生产成本的增加

纺织行业的生产成本最主要的:一是原料和能源成本,二是劳动力成本。纺织行业本来就是低附加值产业,利润空间较小。从2011年开始,国家为了保护棉农利益,开始实施棉花临时收储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造成了国内市场棉花价格的高位运行,纺织企业苦不堪言。自2007年以恚企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由于人民币升值、劳动力、能源、土地、原材料等各项生产要素上涨,企业不能通过产品价格转嫁成本,降低了企业利润空间。东渡、AB、联发纺织、华瑞国际等已经纷纷把部分产能转移或者新设在柬埔寨和越南,主要考虑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有企业计划赴美或越南投资,也主要考虑廉价的能源和棉花价格,江南化纤目前慈溪工厂很多聚酯原料从美国进口,在美设厂能省去运费和原材料差价,将大大削减成本。

(四)利用市场准入和规避贸易壁垒

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了保护本土企业,频繁使用关税、反倾销、特别保障措施、贸易壁垒等手段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设置限制,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纺织品贸易摩擦加剧。而发展中国家出于自身利益与发达国家签订双边纺织品服装贸易优惠协议,这些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纺织品服装出口享受关税进口等优惠,没有配额限制,如越南已加入了8个自由贸易区,包括6个区域性自贸区和2个双边自贸区。2012年又参与TPP谈判,并将启动与欧盟双边自贸区的谈判。作为越南的主要出口行业,纺织业目前的平均关税为172%,加入TPP后可能下降为0%[3]。

(五)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

在价值链提升上,企业开始重视整合全球优质设计研发资源及市场营销渠道资源,中国纺织企业越来越重视在全球纺织产业价值链中地位的提升。“走出去”对于一些优秀品牌纺织企业来说不仅是为了降低成本以获取更高的利润,而是出于企业提升产品附加值,向价值链高端跃升的转型升级需要,同时扩大对外开放、加速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进而提升企业的国际化水平。为了使企业获得更多生存和发展空间,纺织企业需要在维持制造环节优势的同时,提升国际竞争优势,逐步从世界的OEM企业发展为ODM、OBM企业,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型企业。一批行业优势企业开始建设海外生产基地,也有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和并购的方式整合国际原料资源、设计研发资源、品牌和营销渠道资源,不断提高自身的跨国资源配置能力和国际化品牌运营。

(六)产能过剩

国内纺织行业产能结构过剩,需要寻找产能释放空间。受金融危机后国内政策大力刺激投资的影响,2009~2011年,中国各大行业包括纺织工业中的部分行业,特别是上游棉纺、化纤行业企业经营者对未来行业发展景气的预判过于乐观,投资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造成近年来行业上中下游全产业链新增产能呈现惯性增长。过剩产能短期内难以被市场消化,产业链上游企业无论是生产PTA、PET、涤纶纺丝,还是化纤织造坯布、棉纺纱线、棉纺布,都属于原料性和中间性产品,对终端市场反应灵敏性不强、产品价格传导滞后。另一方面是终端产品服装、家纺市场需求增长放缓甚至下降,导致产能过剩压力由下游终端行业向中上游行业逐级传导,最终的结果就是中游和上游环节企业库存增加、产品价格走低、企业利润明显减少甚至亏损。

(七)货币升值的压力

自2007年开始,人民币持续升值,从一美元折合人民币75215,到2013年底一美元折合人民币61042,上涨1884%,这使得低价竞争模式的纺织品出口利润空间变的更狭小,企业如果提高出口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报价,就削弱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低价竞争优势[4]。一方面发达国家很少出现通货膨胀,美国等发达国家服装商品的市场价格长期以来没出现过明显上涨的走势。中国出口产品多以满足日常消费需求的大众消费品为主,属于市场价格变动空间相对较小产品,人民币汇率如何变动,进口商的采购价格几乎都是不变的。另一方面,中国纺织企业过去发展重点在于加工制造,在营销渠道建设方面的投入不足,目前对于海外营销渠道缺少控制力,与国外采购商之间的议价能力不足,由人民币升值引起的结汇损失由纺织企业自行承担。

三、结论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是多元的,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国际纺织品市场竞争压力、国内生产要素成本刚性提升和规避贸易壁垒。而企业战略发展需要、产能过剩、货币升值压力等考虑在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决策中也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此外,东道国的优惠措施吸引纺织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中国纺织企业海外投资需要结合自身条件(如企业规模、技术水平、资金能力)和东道国相关因素(双边如文化距离因素和东道国政策管制措施)等多N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理性选择,带动行业整体向产业价值链的高附加值领域渗透。

参考文献:

[1]赵君丽 从美国纺织服装产业调整看中国的产业升级[J].国际经贸探索,2010(01):43―47

[2]吴崇伯 东盟国家纺织服装业的最新发展与加强中国对东盟纺织业投资的对策研究[J] 四川兵工学报,2013(4):5―11[ZK)]

[3]刘雅玮,吕B,汪筱琳等 中国纺织企业投资东南亚的SWOT分析[J] 文摘版:经济管理,2015(1):88―88

[4]嵇玉贵,何璐 悦达纺织:全面推进国际合作构建全球战略布局[J] 纺织报告,2014(8)[ZK)]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41530751)〕

(范毓婷,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刘卫东(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唐文浩,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