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框式结构“有A有B”和“没A没B”语用上的对称与不对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框式结构“有A有B”和“没A没B”语用上的对称与不对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简介:曹盈(1987-),女,安徽芜湖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摘 要:运用基本范畴原则,适量准则对框式结构“有A有B”和“没A没B”在语用上对称不对称行进行分析和解释,试图探究其内在规律。

关键词:“有A有B”结构;“没A没B”结构;语用功能;对称与不对称

一、引言

“有A有B”和“没A没B”格式是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两个框式结构,因其结构简练、语义丰富且朗朗上口而频繁地使用于口语和书面语之中。例如:

(1)寿明听柳娘讲话有板有眼,大方有趣,猜想她在手艺上也是有才有艺的,就更增加了替她和乌世保撮合的热心。(邓友梅《烟壶》)

(2)她也就是凭这个本事,凭这份狐媚小气赚钱、办事、玩乐、过活,过得有滋有味,活得有声有色。(姜丰《爱情错觉(连载之三)》)

“有”表示肯定,“没”表示否定,“有A有B”肯定A和B,“没A没B”否定A和B。在“有A有B”结构和“没A没B”结构中,存在一些语用上的特殊性,有些否定的“没A没B”结构的使用频率远高于肯定的“有A有B”结构的使用频率,有些本不应该进入“没A没B”结构的成分却在实际语用中存在。本文将从基本范畴原则和语义适量准则两方面探讨这类问题。

二、“有头有脑”类结构在语用上的不对称

“在通常情况下,在肯定/否定这对范畴中,肯定是无标记项,否定是有标记项,否定句的使用频率要大大低于肯定句。”①但是,有些“有A有B”结构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例如“有头有脑”类结构在CCL语料库中只有1条例句,“没头没脑”有202条例句。“有心有肺”在CCL语料库中有0条句,“没心没肺”有47条例句。“有脸有皮”等也是如此。

“有头有脑”类结构的A、B成分通常以名词性成分为主,形容词性成分为辅。A、B是生活中最基本范畴中相关的概念,表达它们本来的意思,“有A有B”的语义就是由“有A”和“有B”的语义加合得到的。这些“有A有B”结构都可以替换成对应的“没A没B”结构,替换后的“没A没B”结构凝固性增强,其语义并不是对原意的否定,而是产生了新的引申义。例如:

(3)张英才忍不住也凑拢去看,果然,一只大茯苓,长得有头有脑,有手有脚,极像一个小娃娃。(刘醒龙《凤凰琴连载之四》)

(4)小匪徒们一声鬼叫,举齐马鞭棍棒,向着被绑在十字架上的村干部,没头没脑的一阵乱打,边打边吼:“再叫你翻身!再叫你们穷棒子翻身!!”(曲波 《林海雪原》)

从以上例句中我们可以看出,(3)句“有头有脑”是说这个小动物头脑俱全,就是“有头脑”的意思;(4)句“没头没脑”并不是对“有”的否定,不是“没有头和脑”的意思,而是指“做事说话没有缘由糊里糊涂或者不顾一切”,已经整合成一个固定的语义,语义的整合程度很高。

此类“有A有B”结构和“没A没B”结构在语用上出现这样的不对称性,跟语义的引申密不可分。“有A有B”结构和“没A没B”结构虽然在句法上是对称的,但它们的语义并不对称,不表示肯定/否定的对立。“有A有B”结构客观描写性强,主观感彩弱,结构的整合度低,“没A没B”结构客观描写性弱,主观感彩强,结构的整合度高。

为什么“有A有B”是客观描写,而“没A没B”就加入了强烈的主观色彩呢?这可以从基本范畴原则进行解释。自然语言的否定词含义是“不够”或者“不及”,否定的范围是大于等于所否定的量。例如说“小王没一米八高”,并不是说小王很矮,而是说小王的身高不到一米八,有可能是一米七九,也有可能是一米六,所以“小王没一米八高”,否定的是大于等于一米八的范围。石毓智(2001)提出了关于否定范围的两条规律:“①较低量级的否定包括了对较高量级的否定,较高量级的否定不包括对较低量级的否定,所以可以用对较低量级的否定式来实现对较高量级的否定,而不能用较高量级的否定式来否定较低量级。②否定的量级越小,它的否定范围越大,同时其否定程度也就越高。”

按照这样的规律,我们可以推测:在同一个范畴中,无法通过对非基本层级成员的否定实现对基本层级成员的否定,但是可以通过对基本层级成员的否定来实现对非基本层级成员的否定。例如:

a.―他一辆好车都没有。―那他有钱吗?

―他老了,跑不动步了。―那他能走路吗?

b.―他一点儿钱都没有。―*那他有好车吗?

―他老了,走不动路了。―*那他能跑步吗?

在“资产”的范畴内,钱属于基本层级,好车属于非基本层级。一个人没有好车,但他可能会有钱。但如果一个人一点儿钱都没有,那他基本不可能有好车了。在“行为”的范畴内,走路属于基本层级,跑步属于非基本层级。不能跑步,有可能可以走路。但如果路都走不了,跑步就是不可能的了。所以a组的问句都成立,而b组的问句在就会显得奇怪,不自然。

“有A有B”结构和“没A没B”结构也是如此。这里的成分A、B,都是各自语义场中的基本范畴。例如“心-肺”,“头-脑”,“脸-皮”等都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或者最明显的区别特征,“上-下”是最基本的方位概念,“轻-重”是最基本的质量区分。“没A没B”结构通过否定这些最基本层级的概念,达到否定全部的目的。“有头有脑”是正常情况,通常不必特别指出。东西“有轻有重”也是正常状态,除了客观描写的需要,没必要刻意强调。但如果说人没有头和脑,所有东西都一样重,这就进入了一种非常规状态,可以理解为:连头脑都没有非正常人行为做事的方式异于常人,从而完成引申过程,同时表达贬斥的意义。不用最基本层级的概念则无法达到这一效果。

三、“有升有降”结构在语用上的不对称

矢量对立类动词通常能进入“有A有B”结构,但不能进入“没A没B”结构,例如我们常说“有去有回”“有借有还”等,基本不说“没去没回”、“没借没还”等。但是存在这样一小类特殊情况,矢量对立的A、B,可以构成“没A没B”结构,例如:“有升有降-没升没降”,“有涨有跌-没涨没跌”,“有赚有赔-没赚没赔”,“有增有减-没增没减”等。

这类中的A、B都是矢量对立的动词性成分,这些相对反义词不能用否定形式互相解释:如 升≠不降,来≠不去,因为这类运动恰好存在一个中间状态――静止不动,即不完成呈相反趋势的任何一种运动。例如:

(5)可以这么说,每一笔期货交易必是有赚有赔,不可能都赔(如不考虑手续费等),更不可能都赚。(《人民日报》 1994年第2季度)

(6)中乒赛在南京圆满落幕,主办方口袋瘪瘪没赚没赔。(搜狐体育)

为何此类由矢量对立的动词性A、B构成的“有A有B”结构存在对称的“没A没B”结构呢?这是因为这些动词性A、B成分并不存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不一定像“有借有还”那样要先“借”才能“还”,例如“有赚有赔”,可以是先赚再赔,也可以是先赔后赚,动作B并非建立在动作A的基础上。这里的“有A有B”结构是对客观情况的描述,表示“有的A有的B”或者“有时候A有时候B”,但“没A没B”结构并不是对此的否定,而是对“中间动量”的肯定。比如“有升有降”是指“有的升有的降”,“没升没降”否定“升”和“降”这两个呈相反趋势的运动方向,却肯定了动量为零的一种状态,指的是“原地静止没动”。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CCL语料库中,并没有此类“没A没B”结构的搜索结果,以上“没A没B”结构例句是通过“百度・网络”的搜索得到的,除了这仅有的几条语料外,我们还发现了少量经过特殊变化的包括“没A没B”结构的例句,例如:

(7)(我)没赚也没赔可感觉还是上当了。

(8)三年股票期货外汇,没赔过没赚过,该怎么办?

(9)我学习一直是24名,没升没降过,我该怎没提高学习成绩?(百度知道)

(10)(在南非世界杯上,新西兰队)没输,也没赢。

为何此类“有A有B”结构存在对称的“没A没B”结构,但“没A没B”结构的使用频率却如此之低且通常会经过变换?Grice(1975)提出了普遍适用的语用原则,即“合作原则”。“合作原则”四条次则:真实准则、适量准则、相关准则和方式准则。②其中的“适量准则”意思是“提供信息要适量,不多也不少。”一般情况下,话语双方的交流总是遵循“合作原则”的,当然也就是要遵循“适量准则”。“适量准则”的第一要素就是提供的信息要“足量”。例如:

―甲:老张有孩子吗?―乙:有孩子。

―甲:老张有孩子吗?―丙: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

说话人甲问老张有没有孩子,乙直接回答有孩子,从语法上来说完全正确,但总是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可能甲还会接着问“有几个孩子?”“儿子女儿?”丙的回答相比之下更合理,因为不仅语法上没有问题,而且符合“适量准则”,提供了足量的信息。

同理,此类“没A没B”结构通过否定A、B,达到肯定动量为零的目的,既然动量为零,那么就没有发生变化。从信息传递的角度来看,语言的交流是通过新信息的不断传递得以进行的,而此类“没A没B”结构并不包含新信息,不符合“适量准则”中的“足量”原则,所以这类“没A没B”结构使用频率极低。

物质世界时刻都存在着运动,潮水有涨有落,房价有升有降,这些都是正常现象,所以此类“有A有B”结构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万事万物总是处在变化发展之中,如果潮水、房价等一点变化都没有,那是一种静止的特殊状态,故“没A”和“没B”同时出现的可能性极小,因此通过一定的格式变换,用“既没A,也没B”,“没A,没B”,“没A过,没B过”等有标记项的否定形式出现,突出其特殊性。(作者单位:浙江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 邵敬敏,2008:“连A也/都B”框式结构及其框式化特点[J].语言科学.第4期。

[2] 胡清国,2003:现代汉语中的“有A 有B”结构[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期。

[3] 李倩,2011:“没A没B”构式的认知语用分析[J].北方文学.第7期。

[4] 邵敬敏,2011:汉语框式结构说略[J].中国语文.第3期。

[5] 石毓智,2011:肯定和否定的对称与不对称[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6] 文桂芳,2007:“没A没B”结构的语义及语用修辞价值[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9期。

注解:

① 转引自沈家煊1999:《不对称和标记论》[M],江西教育出版社。P46。

② 转引自沈家煊1999:《不对称和标记论》[M],江西教育出版社。P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