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学生创业意向研究综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学生创业意向研究综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现阶段,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环境背景下,创业创新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影响我国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制高点,而作为最具创业潜力与活力的群体部分,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培养,是摆在当前社会发展面前重要紧迫的课题。而就针对于该课题而言,创业意向是研究创业行为的一个最好的切入点。下面,本文就针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简单的梳理与总结,并进行了合理的未来展望。

创业意向是创业行为研究最好的一个切入点。“创业意向”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Bird在1988年的时候提出来的,在经过了长期的发展之后,“创业意向”也逐渐发展成为了国外践行创业研究的一个全新的焦点。现阶段,随着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全面推进,国内的相关学者也逐渐对创业意向进行了广泛的关注,其别是针对大学生的创业意向研究,更是有了充分的重视。

一、创业意向的概念界定

目前研究对创业意向的概念并没有真正达成一致,其中,最早进行创业意向研究的学者,是Bird(1988)。其在对创业意向进行相关的研究时指出,创业意向指的是把创业者的精力、注意力与行为等,引到某一个特定目标当中去的一种心理状态,并且其主张,那些由灵感而激发出来的创业想法,必须要依靠于创业意向才能够得以实现。而Krueger(1993)则主张,创业意向指的是一种创业者对于其是否从事创业活动的潜在的主观态度,是一种真低于人们创业能力与态度的描述。Pillip (2002)认为学生的创业意向就是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可能。国内学者吴启运(2008)等主张,所谓的创业倾向,其实指的就是在实际的创业实践活动当中,对于人所起到的动力作用的一种个性心理倾向,其所代表的,是创业潜在主体进行创业的可能性,而针对于创业本身而言,其也是一种重要的内生原动力。简丹丹(2010)则主张的是,我们所说的创业意向,指的是一种来自于潜在创业者对于企业创办的一种多方面的主观心理准备状态,而这些方面所包含的主要有其对于自身素质水平的评估,和其对于外在因素的主观评估。由此可以看出,就针对于创业意向的概念,不同的学者尤其是不同专业领域的研究者,都会从自身的角度,来对其进行相关的界定。

二、创业意向的维度结构

进行维度结构的了解与分析,是进行创业意向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有部分学者在进行了创业意向概念界定之后,来进一步对创业意向的维度结构做出了相关的实证分析。其中,范巍、王重鸣(2006)曾经编制了一份《个体创业意向调查问卷》,并以此来对420名人员进行了相关的调查,在进行了各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来运用结构方程建模的方式,对个体创业意向的维度结构做出了进一步的研究,并主张,在中国背景下的个体创业意向,主要包括了创业的希求性与可行性这两个基本的维度,而在这当中,如果我们对希求性维度进行细致的划分,又可以将其分成成就导向、创新导向与自我尊重这三部分。而可行性维度则可以被分成责任意识与个人控制两部分。刘志(2013)在自编《大学生创业意向调查问卷》的基础上,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创新性地构建起中国大学生创业意向结构模型。主张,大学生的创业意向,主要包括了创业的希求性、可行性与行为倾向这三个基础维度。而希求性又包含了成就感、控制感、物质性与创新性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可行性则主要包括了经验、个性、能力与资源这四个方面。张爽、林婷婷、潘琰(2015)在编制个体创业意向调查问卷的基础上,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并结合德尔菲法专家打分结果,来对个体创业意向的维度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并最终显示,在我国的时代背景下,个体创业意向的测量维度,主要包含了个体的创业能力与经验、创业态度与认知,创业教育与效能以及个人特质等方面的内容。

三、创业意向的理论模型

我们在进行影响创业意向的因素研究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还是Sokol与Shapero (1982)所提出的创业事件理论(SEE)、Ajzen(1991)提出的计划行为理论(TPB)和建立在Bandura 的自我效能理论基础上的创业自我效能理论(TESE)为基础理论。这三种理论在创业意向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相关的实证研究也表明这三种理论对创业意向具有很强的解释力。

创业事件理论(SEE)运用个体的意愿和能力来解释创业意向。该理论主张,感知可行性与合意性是影响个体创业意向的两个关键性因素。其中,感知可行性主要指的是其对于自身能力所作出的评估与判断,也就是说,感知可行性指的就是个体对于自己能不能创业并且成为企业家的一种科学的判断。而感知合意性所反映出来的,则主要是创业行为是不是满足个体意愿,也就是说,若进行创业,能为其带来怎样的价值。从本质上来说,只有在其对于两种感知都很强时,才能确保个体具有较高的创业意向。所以,如果想要更好的激发创业行为,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个体的可行性与合意性感知。

计划行为理论(TPB)所主张的是一种意向预测行为,简单来说,就是外在因素通过态度来影响意向。从根本上来看,个体的行为意向主要会受到以下三种因素的影响作用:第一,指的是个体对于其采取的某种特定行为所持有的态度;第二,指的是能够对个体采取某种特定行为产生影响作用的外部“主观规范”;第三,指的是个体的行为控制感,简单来说就是其对于自身能力的感知。这三种因素能够对个体的行为一项强度起到共同的决定与影响作用。也就是说,如果目标行为对于个体的吸引力越大、所获得的支持越多、越是觉得自己有能力,那么其所展现出来的行为意向也就会越明显。

自我效能理论(TESE)认为自我效能是一种具有明显复杂性的个人能力,其主要是来自于个体对于自身竞争能力的一种理想与信念,也是有一种对自己能否胜任某项任务的一个综合评估。从根本上来说,自我效能感能够利用不同的途径,来对个体行为造成相关的影响,其不仅会使得个体出现一些积极或者消极的思想,同时也会对个体的目标产生相关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最终将会对个体的决策产生影响作用。

四、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

归纳来说,影响个体创业意向的因素多种多样,学者们也分别从人格特质、自我效能认知与环境作用等各个方面,来对其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与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相关的创业意向影响因素模型。就针对于国外学者的研究而言,其主要是将其划分成了环境变量与个体变量这两个基本的维度。而其中,环境变量主要指的是创业教育,个体变量则包含了个人的特质、背景因素与认知特征等内容、目前,我国对于创业意向的研究还是在初级的阶段当中,而对于影响因素的研究,则主要还是围绕在环境因素个体特质与背景因素这三个方面。宋晓东,张兴(2014)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方便抽样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利用因子分析、计量回归模型方法进行统计检验,通过分析发现个性特质、创业态度、创业环境与创业意向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并且,个人背景在和其他影响因素进行了交互作用之后,对于创业意向产生了显著的间接影响。因此可以认为,影响创业意向的因素主要包括了创业态度、创业环境与个人的特征、背景和自我效能感等,并且,这些不同的影响因素本身对于创业意向也会生成不同的影响作用。

总而言之,目前由于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导致其往往会通过运用不同的指标与工具,来进行调查研究,也正因如此,导致研究者的研究结论往往会存在差异,使得其对于创业意向的研究还是有一定的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要强化创业意向测量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提高创业意向影响因素模型的系统性与完善性,提高研究对象的精细定位与准确等,以此来全面提升我国对于大学生创业意向研究的质量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