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互信,良好沟通的基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互信,良好沟通的基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正在改作业,朋友来电话了。接通一听,原来是遇上烦心事儿,向我诉苦来了。

一个外校老师来他们学校借班上课,所借的那班上,有个学生没穿校服。这孩子反应很快,跑到朋友班上借了件校服,不料,就是因为这件校服,让朋友惹上了很大麻烦。

公开课后的第二天,家长来找朋友了,原因很简单,他的孩子感冒了。

“我家孩子穿校服来的,结果被人家扒了,害我孩子冻了一下午!”家长的语气很冲,话里话外对朋友很不满。自然,朋友很难接受这样的指责,因为校服是孩子自己借给别人的,而借校服的那个学生也将自己的外套留给了孩子,是他家孩子自己不愿意穿而受凉的,怎么账却算到老师头上?

但家长依然不依不饶:“那是借吗?那是逼着我孩子给他的。作为老师,你应该制止。再说了,孩子冻了一个下午,老师你没看见?要是你家孩子在大冬天的,少穿了一件外套,你会让他那样冻着?”……

任凭朋友怎么解释,家长就是听不进去。朋友急了:“你家孩子学习成绩那么差……”没等话说完,家长顺手抄起办公桌上的一个水杯,扔向了朋友。“我家孩子成绩差,就该死?今天还就不行了,不给我个说法,我去教育局告你们!”

好在水杯并没砸中朋友,而后,得知消息的学校领导也参与了调解,好半天之后,事情算是告一段落。

能体会到朋友的委屈,便安慰他道:“做班主任多少会遇上一些家校矛盾,这样的矛盾,既是反思自己的契机,也是促进自己成长的良机。”

朋友幽幽道:“其实当时我是想劝劝家长,孩子平时成绩差,如果一味这样吹毛求疵,会让老师产生畏惧心理,不敢严格要求孩子,最终反而会害了孩子的。谁知,话没说完就差点挨了一水杯。”

抱怨完,朋友很失落地询问我,“如果是你,你会怎么与家长进行沟通?”

是啊,如果是我,我又会怎么与家长沟通?这个问题,让我一时也不知从何答起,因为我不在现场,也不知道家长与朋友之间产生矛盾时的细节,从何说起呢?只得又安慰了朋友几句,挂了电话。

室外,阳光灿烂。正是下课时间,孩子们在操场上笑着、叫着,嬉戏着、玩耍着,那样生机勃勃。几个一二年级的孩子,正在那儿踮着脚,相互比着个头;几个大一点的孩子,在玩着他们创造出的游戏……孩子,永远是这个世界最值得人疼爱的,家长看孩子的眼神,一定会更加疼爱、柔软吧。他们爱孩子的程度,肯定会是超过我们这些教师的。

站在家长的角度来看,他们也知道教师对于自己孩子的重要性。除了家人外,陪伴孩子时间最长的,应该就是教师,与教师相处得不愉快,多少会带给孩子不好的影响。可为什么依然会有家长与教师发生冲突呢?

我忽然明白,抛开个性太强,素养太低的极个别家长来说,绝大多数的冲突是家校没能建立互信而引发的。当家长长期感受不到教师的善意,认为教师不在乎自己的孩子时,些许的问题,就可能引发家长情绪的爆发。他们,大多是想借机出一出长期以来积累的怨气,或者想借此警告教师,不要将自己的孩子太不当一回事儿。

家校没有建立互信之时,遇上问题后,化解起来是很麻烦的。那么,怎么才能建立家校之间的互信呢?

我想,工作不是做在矛盾发生之时,而应该做在矛盾萌芽未起之际。说白了,就是在工作中始终注意自己的言行,让家长充分感受到善意。

常听有教师这样批评家长:“你家孩子再这样下去就废了!你作为家长,在家是怎么管理孩子的?”“你家孩子,最好能带回去上幼儿园,上小学实在是难为他了。”……每当这时,我在家长的脸上所看到的,除了尴尬,更多的是伤痛与失落。对于家长来说,有什么比自己孩子的将来更重要呢?教师这样过于绝对的评判,过于激烈的批评,更多时候,会使家长产生强烈的无助感。有着这种无助感的家长,要么会破罐破摔,要么会对教师不信任。

因而,在与家长沟通时,我们得拉近与家长的心理距离,站在孩子发展的立场来谈需要解决的问题。

不久前,我班一个孩子家长来了,想了解一下孩子在校时的状态。这孩子,很马虎,无论是字迹还是完成质量,都不尽如人意。既然家长来了,还是得说一说的。“我们家豪,其他方面都挺好的,就是作业有点马虎。我就在想,孩子已经六年级了,习惯上我们还是要多关注……”“在学校我会多关注的,在家也得拜托您多督促。说到底,孩子还不是太自觉,习惯的培养还需要我们多提醒……”

临出门,家长很是感慨,说他养孩子这么大,对孩子的了解还不如我一个月时间了解的深。家长很朴实,话不多,只是这样表达着谢意:“老师,你能教他,是他的福气。”没批评家长吗?批评了,只是比较委婉。但我们的目的不是批评家长,而是解决问题。如果能够多关注自己的表达方式,将孩子的发展放在首位,就可以在满足家长的心理需求的同时,将问题谈到位,从而增强家校之间的互信,使得后期的工作更加主动。

当然,除了语言之外,教师的实际行动也是建立家校之间互信的必要因素。比如朋友遇上的这件事中,家长的愤怒也不是全没道理。我想,当孩子衣着单薄时,出于对孩子的关心,作为教师的我们也需要劝说孩子穿上换下的那件外套。如果孩子真的坚持不换,我们可以鼓励他学会拒绝别人,换回自己的衣服。而当孩子两点都做不到时,教师也可以及时给家长打个电话,让家长再送件衣服来。如果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更细致一点,家校之间还会出现这样的不愉快吗?

(作者单位:安徽芜湖县湾镇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