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艺术创造主体的心理活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艺术创造主体的心理活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从艺术创造的角度来看,一切生活现象只有变成创造主体的心理现象才有可能变成艺术现象。审美创造的心理活动由若干审美心理要素构成, 突出表现在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审美理解四个方面,它们在艺术创造中是相互渗透、共同发挥作用的。

关键词:艺术创造;创造主体;审美心理要素

中图分类号:J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3-0171-01

从艺术创造的角度来看,一切生活现象只有变成创造主体的心理现象才有可能变成艺术现象。这样的过程,是一个诸多心理功能综合发挥的心理活动过程。审美创造 的 心理活动由若干审美心理要素构成, 突出表现在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审美理解四个方面。

一、审美感知

感知包括感觉和知觉。审美感觉是人在审美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感觉。人们对客体对象的审美感觉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其一,是对对象本身的感性形式的感觉,比如个别色彩、质地和音乐可以给人造成愉快的感觉,是直接由生理和心理的活动引起的,同时它也是美感经验的基础和出发点;其二,更深层的感受不仅是对象客观物理属性的感受,而且是对其文化属性的感受,比如个别色彩、质地和音乐使有人产生愉快或不愉快,是他由联想获得的,这种联想可能与人的经历、民族心态以及审美经验有关。审美感觉是不同艺术形式产生的基础,也是一个艺术家必须具备的素质。

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综合的、整体性的把握,审美知觉的对象不是事物的客观物理属性,而是事物的审美属性。审美感觉和知觉通常是交织在一起的,共同发挥作用的。审美知觉是人所特有的一种特殊知觉,是由知觉主体和知觉客体相互契合而形成的。知觉活动并不是被动地将各种感觉要素加在一起,而是以一种主动的态度去解释它和理解它,即使面对同样的客体,有着不同期望的人也难以看到相同的物象。

审美知觉完成的过程是迅速的和带有直觉性的,但在它的后面却包含着知觉者的全部生活经验,包括他的信仰、观念与爱好,从而不可避免地有想象、情感和理解的参与。审美知觉常常会突出地选择和感知对象的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使其留下鲜明、生动的印象;而对对象的其它方面则会抑制或舍弃。与普通知觉不同,审美知觉的这种期待和“图式”不与实用的目的相联系,而是与主体所认识到的特定文化背景、时代背景及情感生活模式联系在一起。

艺术体验或经验的获得是与知觉分不开的,人们的审美知觉活动的结果和目标就是创造和进入一个独立的审美世界,充分表现人类的情感,就是要将客体世界与人的丰富的内心世界融为一体并在创造主体的头脑中以表象的形式表现出来。

二、审美想象

审美想象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经过有目的的组织和改造,创造新的艺术形象或意境的过程。审美想象是艺术家从事创造活动及获得审美经验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想象又分为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

再造性想象是面对客体物象和艺术作品展开的,当人投入到对客体对象的观照的时候,眼前的情景就会与过去的生活经验融合在一起,并在情感、意志等因素的作用之下,幻化和生成新的意象。再造性想象离不开一定的意象的描述的导引,比如,没有到过大海的人,可以根据美术家对大海的描绘、散文家对大海的叙说,领悟出大海的意象,并渗入自己的经验和情感,在脑海中浮现出生动的大海的视觉画面。

但真正的艺术创造活动主要是依靠创造性想象。创造性想象是在无数次感知、大量的观察、丰富的经验等基础上进行的,在创造性想象进行之前,人们须将各种赖以观照和想象的材料准备好,还要对自身的情感有充分的酝酿和准备,这时,一旦契机到来,创造主体就会在自己奇异的想象中迅速地分解、重组、再造、幻化,无限丰富的意蕴和奇幻多彩的形象便会不可阻挡地喷射和涌泄出来,使之得到新颖、奇特的审美愉悦以及创造的欣喜。

审美想象要符合情感的逻辑。创造主体无论怎样驰骋想象,也不能违背内在情感本身的模式和结构。情感的柔和与平静,会与相应平和的物象相联系,如清风、白云、平湖、幽谷;情感的壮阔与雄奇,就会与相应壮美的物象相联系,如长河、大漠、古木、雄狮。鉴于表现感情的需要,创造主体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运用象征、隐喻、夸张等手法,甚至采用抽象的手法来表现。例如线条和色彩,突然转折及生硬的线条往往与愤怒激奋的情绪相联系,曲折多变及柔和的线条则常与温和、柔顺的情感相对应。

由此可见,想象在艺术创造活动中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艺术家通过审美感知,进入了艺术创造的领域,但真正的辉煌,则是由艺术想象带来的。

三、审美情感

审美情感是审美主体对客观审美对象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所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审美情感是一种人类所具有的高级情感,它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一种主观体验和感受。审美情感与其他审美心理要素一样,都是人类长期审美实践的产物,积淀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内容。

在艺术活动中,创造主体的情感活动是以主体对审美对象的感知为基础的,在感知基础上进行的想象活动中,情感活动更加深沉和强烈。情感在创造活动中是联系感知、想象、理解等各种心理因素的中间环节,是将诸种心理功能综合在一起的“混凝土”,是推动艺术创造思维进展的内驱力。

在艺术活动的过程中,审美对象内容的不同会引起不同的情感态度。艺术家进行喜剧创作时面对的对象与进行悲剧创作时所面对的对象显然有较大的差异,主体所引发的情感色彩当然也会有明显的差别。

在艺术活动的过程中,主体的立扬、观点、愿望等主观条件的不同,具体的审美情感也就不同。同是面对一个审美对象,它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如何,是与主体的根本利益相一致,还是相违背,是与主体的审美理想相吻合,还是格格不入,都会引起主体相应的情感变化。

审美情感在艺术创作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创作。情感不仅是引发艺术家创作冲动的重要因素,而且贯穿于创作过程的始终,是推动艺术创作的基本动力和中介。艺术家的情感可以激活各种想象和联想的客体材料,使之生发出与主体相契合、相吸引的情感因素,让无生命的材料注入生命的活力,让有生命的对象焕发出更为炽烈的热情。

四、审美理解

审美理解是人在审美过程中对主体与审美对象的相互联系、内容与形式的审美特性及其规律的认识、领悟和把握。审美理解是理性的,但又不采取逻辑推理的形式,它是一种领悟式的理解,是一种直观事物本质的理解,是积淀在感性中的理性。审美理解是美感深化的表现和必要环节,能够推动想象和联想的展开,并促成艺术意蕴的升华。

审美理解包括若干个层次。最基本的理解是要把真实生活中的事件、情节和感情与审美中的事件、情节和感情区别开来;审美理解是指对于审美对象的象征意义、题材、典故、技法、技巧、程式等方面的理解;审美理解还是对形式中融合着的意味的直观性把握。

审美理解对于创作主体形成审美习惯或审美心理定势有一定的影响。艺术家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感觉经验,会下意识地认定它的合理性,并在自己的头脑中长久地保留下来,形成审美心理定势,使之按照一种相对稳定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态度的思路进行艺术创造。

上述四种审美要素,在艺术创造中是相互渗透、共同发挥作用的。感知离不开理解,想象离不开情感,情感中需要有理解予以规范,理解中也需要情感因素的融入。当这些因素根据创作主体的需要进行调整和组合时,就会达到自由和谐的状态,推动艺术家创作出完美的艺术作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