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IT不再重要?(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IT不再重要?(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者按:前年的5月,尼古拉斯・卡尔(Nicholas G. Carr)的题为《IT Doesn't Matter》的文章在美国《Harvard Business Review》刊出,引起了轩然大波,一场质疑IT价值、触及整个IT业命运的世纪论战由此开火。几乎所有的重要媒体、IT业界巨头尤其是CIO、商业界重量级人物和专家学者们都积极参战发表看法。去年的5月,卡尔出了一本书《Does IT Matter?――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Corrosion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似乎想让论战深入下去。

卡尔宣称:“企业应该减少对信息科技的支出,要当新技术的追随者而非先行者,要注重信息科技的‘防弊’而非‘兴利’。”通用电气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杰弗瑞・伊梅尔特说,“‘IT无用论’的文章是非常愚蠢的。在市场生长缓慢并且风险不断增高的现实环境下,科技创新对企业来说是势在必行的选择。”

在美国,迅速增长的IT投资,似乎没有得到明显的回报,人们开始质疑IT价值。2001年10月17日,麦肯锡公布研究报告《IT与生产力》,宣称:“占经济总量69%的53个行业部门为生产力增长的贡献率仅为0.3%。尽管IT投资浪潮中62%的资金增长是投入在这53个部门,但它们中的大多数遭受了生产力下降的厄运。”《纽约时报》刊登出IBM战略主管Wladawsky Berger的观点:IT业已经进入“后技术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卡尔挑起了论战。

今年,争论随着时间的推移终于趋于平淡。沉寂过后是回归理性的最为清醒的时刻。在卡尔《IT Doesn't Matter》刊发两周年之际,本刊编辑部特邀请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员对此进行了分析。

IT到底指什么

IT实际上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指硬件;第二层是指软件;第三层是指应用,指搜集、存储、检索、分析、应用、评估使用各种信息,辅助决策者作决策。通常第三层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但事实上却是唯有当信息得到有效应用时IT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也才真正实现了信息化的目标。信息化本身不是目标,它只是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实现目标比较好的一种手段。

卡尔的IT是指什么呢?在那篇文章里他并没有明确提出,不过他提到信息技术的核心功能――数据存储、处理和传输。整个文章里他对物化的IT基础设施建设部分关注很多,基本没有关注应用层面。但后面他讲到大众化趋势时,又提到“信息技术极易复制”,则把IT又推到了商业软件。客观地分析软件本身的特征,的确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四个判断标准中的三个,即:稀缺性、不易复制性、不易替代性,卡尔本人也没有否认而且是在强调IT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第四个判断标准,即有价值。但他偏偏又把题目定成了“IT不再重要”,几欲把整个IT一棍子打死!他在后来出版的书里甚至经常“一不小心”就迈到了第三层,完全违背了他在书开头所界定的IT范围,如论述信息技术的应用、对CIO发出的诘问等。后来很多人也因为这一点来攻击他,甚至有人说卡尔干脆就不懂IT。有可能是真的,因为他毕竟本来就不是做IT的。

IT企业与客户间的“柠檬效应”

经常有软件厂商宣称上了信息化就能如何如何,就能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不知道他们是有意还是无意,且不按核心竞争力判断的四个标准来推断,试反问几个简单的问题:如果上了信息化就能如何,那为什么有许多上了信息化的企业已经亏损甚至倒闭?尤其是那些宣称有几十万家客户使用他们软件的软件企业该问问自己。如果上了信息化就能如何,那么我们假设入库、出库、销售、库存等信息全是准确的,就能自动提高销售、降低库存吗?如果说没有上信息化之前,老板可能还可因为看不见而糊涂但幸福地过过日子,那么现在呢?只是痛苦地知道有如此多的库存在仓库里呆了如此长的时间,如此多的商品长时间占据着柜台却没有带来任何销售额更不要说利润!

分析一下软件厂商们宣传“信息技术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现象,结论只有两个:要么这些企业不懂什么是核心竞争力,要么是另有所图。我想应该大多数软件企业还是懂的。一般企业客户与IT企业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IT企业与企业客户之间的博弈,最后的结果往往会是次优选择,即所谓的“柠檬效应”。在这点上,除了IT企业和从业人员要提高自身的职业操守外,政府或行业必须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培训教育,提高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引进管理咨询公司、监理公司等来改变这一博弈结局,以达到新的平衡,促进IT业更健康地发展。

数据时代VS信息时代

信息技术本身只是一个工具,就像一柄利剑或一支好笔,买了它并不一定能保证你武功增进多少、字写漂亮多少,还需要你不断地去练习如何舞剑、如何写字,信息化建设也需要你不断地提升运用信息的能力,这才是真正核心,也是最难的地方。实施信息化的目的并不是上系统拿几个数字,它只是基础,其核心在一个“化”字,把各种资源相关的信息整合起来后进行“合理化”、“优化”的配置。譬如用历史信息来辅助做销售预测、采购计划、生产计划、配送计划、库存计划,并按照这些计划下达指令,根据实际运行情况滚动修正计划。美国哈林顿(Joseph Harrington)博士提出的计算机集成制造(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CIM)包含两个基本观点:一是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包括市场分析、产品设计、加工制造、经营管理和售后服务等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必须紧密相连、统一考虑;二是整个运作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数据的采集、传递和加工处理过程,最终产品可以看作是数据的物质表现。如果上了信息系统却不用它来辅助决策,还是按照原来的运作方式运作,则信息系统的作用可能只是限于解放某些岗位的某些工作,如统计报表等,且同时还会增加另外一些岗位的工作。大量经验表明,如果不用信息系统收集上来的数据,要实现用来辅助决策的信息的准确、及时、完整根本不可能,信息系统只有用它才可能逐步提高其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按照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标准,要构造核心竞争力,本质上只有整合能力才是关键,而且越外显的能力越容易被模仿。冰山一角,露在外面的越少越不容易被模仿,越能构成核心竞争力。

就如哈佛商业评论编辑Hal Varian所言:“提供竞争优势的不是IT本身,而是那些知道如何有效利用它的人”。“公司在花成千上万的钱在数据存储和获取客户交易数据上,但一大堆数据就躺在那儿,没有经过分析,没有使用。可是,在那些训练有素的分析人员手上,同样的数据却能产生巨大的回报!”这是一个数据丰富的时代,但同时是一个知识贫乏的时代!

波士顿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系统管理学教授托马斯・H・达文波特要把“过去的40年,更确切地描述为‘数据时代’,而不是‘信息时代’”,“将数据转化为某种更有用的东西,需要相当多的人力投入和智慧,但大多数组织仅仅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拥有一个数据库或数据挖掘系统,与拥有其它技术一样,是必要的,但对于高质量的信息和知识而言,则是不够的”。

有效使用IT是种稀缺技能

同样的高速公路、同样的高档车,开车的人不同将会开出完全不同的水平,这时更关键的因素――开车的本事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在初级阶段,竞争比较粗放,可能主要是看谁能修好道,买好车。到后面,大家硬件基础设施差不多,竞争日趋白热化,这个时候人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光有好道好车还不行,还得有舒马赫这样的顶级选手才能赢得比赛。

企业经营与赛车还不太一样,赛车有人制定规则,规定只能跑一样的道,企业之间的竞争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钱的就可以买高档的服务器、小型机,没有钱的就只能买PC服务器;有钱的就可以用光纤宽带,没有钱的则只能用ADSL甚至拨号;有钱的可以花几千万去买SAP、Oracle,没有钱的则只能用用金蝶、用友,甚至只有一些基本功能的财务软件;有钱的可以请“五大”帮他们制定符合未来趋势的战略并进行培训,没有钱的则只能靠企业家自己摸着石头过河……的确,这是一场不太公平的竞争。

但网络经济来了,用卡尔的话说,就是IT技术已经变得“大众化”,已变成商品。更何况ASP模式的出现,将极大地降低了企业信息化的门槛,昂贵的服务器、网络、软件费用的门槛被一下子降低了。好比虽然你有私家的宝马、奔驰,可以很快地到达你想要去的地方。但我也可以坐出租车,差不多也能实现同样的效果,再差点儿我有公共汽车、地铁,只要很低的成本也能基本实现我的目标。但同样的宽带、同样一套系统软件,使用的人一样,效果却完全不一样,君不见同样是使用SAP、Oracle或者金蝶、用友,有很成功的,也有很失败的?功夫在诗外!就像哈佛商业评论编辑Hal Varian指出的那样:“卡尔说IT正在商品化、不再提供竞争优势,这一点他是对的。但知道如何有效使用IT还是一种非常稀缺的技能。”

这里我们有必要明确一下一些经常混淆的基本概念。

> 数据(Data)=事实的记录,如:上季度甲系列产品在华东地区销售额为120万。

> 信息(Information)=数据+意义,如:上季度甲系列产品华东地区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5%。

> 智能(Intelligence)=信息+理解(understanding)与推理(reasoning),如:分析原因是华东地区销售单位不行,或甲系列产品进入了衰退期,还是公司整体营销活动落后,竞争者强力促销导致?或是其它原因。

> 知识(Knowledge)=解决问题的技能(skill),如:针对这一问题,公司应对的策略是什么?

> 智慧(Wisdom)=知识的选择(Selection),如:应对的行动方案可能有多种,但(战略)选择哪个靠智慧。

> 行动则又会产生新的交易数据。

数据、信息、智能、知识、智慧、行动与管理活动的关系见下图,事实上它们之间存在多重循环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