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死之棘》的女性叙事策略和潜藏主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死之棘》的女性叙事策略和潜藏主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电影《死之棘》改编自日本著名的战后派作家岛尾敏雄的同名长篇小说,并于1990年在日本上映。这是一部讲述爱情、家庭、婚姻、婚外情题材的经典影片。本文试图从叙事学的角度出发,对女主角美穗的叙事视角和叙事策略做一初步探讨,并结合作者(男主角)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历以及战后日本社会秩序重组、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来分析造成这种家庭悲剧的深刻原因,并探讨影片的潜藏主题。

[关键词] 《死之棘》;叙事;女性;潜藏主题

《死之棘》上映于1990年,是由日本战后派作家岛尾敏雄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它以作者的亲身经历讲述了作家敏雄①和妻子(美穗)于1944年在奄美群岛一见钟情。敏雄当时任驻该海岛特攻队队长,战争中二人至死不渝,生死与共。就在敏雄准备执行任务突击美军军舰时,传来了日本投降的消息,敏雄幸存了下来。婚后十年,二人已是两个孩子的父母,但敏雄却因为厌倦了平淡无味的婚姻生活而出现不轨行为。妻子发觉之后,无法承受这一打击,开始了对丈夫无穷无尽的审问,并出现了精神失常。敏雄在妻子的狂态中看到了过去战争中的死亡危机,他决心抛弃工作甚至一切,来帮助妻子康复,甚至陪妻子一起住进精神病医院,为恢复正常的家庭生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这部影片上映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与原著一并被誉为是反映二战后日本经济崛起时代的家庭关系剧变的经典名著。本文试图从叙事学的角度出发,对女主角美穗的叙事策略做一初步探讨,并分析其潜藏主题

一、内视角的叙事

叙事视角也称叙述聚焦,是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初看《死之棘》的叙事视角并不特别,是一种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叙事者无所不知,对故事的过去和未来发展了如指掌,可以从任一角度观察被叙述的人物和故事。[1]这种叙事视角既便于客观地展现现象,也可以深入透析每位人物的内心思想。但是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整部影片在全知视角叙述中加入局部人物即妻子美穗的内视角,并把两种叙述视角灵活地结合在一起。所谓内视角,就是借助某个人物的感觉和意识,并从他的视觉、听觉及感受去传达一切。整部影片没有一个镜头捕捉丈夫和情人的场面,丈夫出轨行为的叙述始终在美穗的内视角下进行,这也正是影片的独特之处。这种在美穗内视角下进行的夫妻间简洁的对白正如“传统的语言叙述一样,起到明白交代剧情和直接表现人物情绪、心理的作用”[2]。如果整部影片都以全知视角来正面叙事的话,读者必然不能深刻地体会到美穗痛苦的心路历程。因此,美穗这一内视角的叙事安排是十分巧妙的,首先其身份决定了她的视角自然可以作为最佳观察与表现的视角,以便做更深入更细腻的描绘,从而更好地表现人物思想、命运,也加强了情感的冲击力度,同时也增加了故事叙述的张力。

从美穗的视角出发,我们更清楚地看到没有独立生存能力、只有依附于家庭和丈夫才能生存的女性的悲惨命运。美穗是日本妇女的典型代表,是一个贤惠、优雅、脆弱,却又努力维护家庭声誉的好妻子。她既对夫妻间曾经至死不渝的爱情恋恋不舍,又对丈夫的出轨怒不可遏,她试图掩饰不幸福的婚姻,却怎么也无法摆脱自己的嫉妒和执拗。影片将爱情、家庭、婚姻、婚外情这一传统题材演绎得淋漓尽致。美穗的内视角叙事更让我们感到了“今”与“昔”的强烈对比,我们不禁会问:爱情真的只是一个虚幻的梦吗?美穗的眼睛和心灵似乎为我们揭示了影片的主题思想,我们在跟随着她的视角游移的过程中,对其认同感不知不觉地加深,由同情惋惜到哀怜。然而美穗始终并未流露出自己对过去选择的后悔,她很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婚姻生活,而她的狂态也唤醒了夫妻间曾经的爱情,最终丈夫抛弃一切,不离不弃地照顾着她,这预示着一切将重新开始。《死之棘》巧妙地运用了全知视角和内视角的结合,不仅将故事情节的叙述控制得恰到好处,而且渲染了气氛,造成观众心理上强烈的感受,观众在观看过程中走进影片,与叙事者一起体味影片中人物的痛苦和绝望,这也正是影片的成功之处。

二、审问式的叙事策略

谈到影片的女性叙事策略,最典型的就是女主角美穗的审问式叙事。这种审问式的叙述手法在美穗的控制下收放自如地展开,丈夫的回答只是促使叙事进一步展开的因素。这一点颠覆了传统电影以男性人物为主体的叙事手法,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下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我们知道,在传统的叙事电影中,男性作为力量和权威的象征,往往是惹人注目的,男性意味着规范和价值标准,但女性却只能作为男望的客体对象而存在,她们只是男性的陪衬和附庸。所以传统的叙事电影往往将女性塑造成贤妻良母的形象。影片的开始,美穗就是这样的女性形象和价值传播工具。但当她得知丈夫出轨时,她无法承受这一打击,开始对丈夫进行审问,发狂,再审问,再发狂,每一次审问和发狂都将婚姻生活推向了崩溃的边缘。这种审问与狂替出现的叙事把丈夫的出轨事实以及自身所承受的精神折磨叙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这也是美穗对自身命运和地位的觉醒和反抗。十年来她为家庭默默地奉献一切,她认为婚姻需要的是忠诚,但换来的却是丈夫的背叛,于是她把女性的软弱作为一种武器,以退为进进行反抗,沉重地回击了男性的权威和地位,从而彰显出一种别样的强大。这也正是整部影片的亮点所在。导演在忠实于原作精神的基础上,加强了美穗的叙事功能,即以一种审问式的叙事策略来质问丈夫出轨的细节,这种叙事策略一方面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影片以美穗的声音取代了叙事者的声音,在一次次审问过程中直言不讳地谴责了男权社会的种种不合理现象,颠覆了男性在影视中作为中心的权威。

第二,在日本战败后秩序重组的社会里,虽然女性的地位有所提高,但往往还是受压制的,女性的声音也往往被忽略。在这种女性长期受压制的文化里,以美穗为代表的女性们如同一只“填满火药的枪”,当发现自己赖以生存的婚姻事实上是一个虚无的空壳后,她们奋起反抗,为固守女性的尊严和价值,绽放异彩。可以说《死之棘》是导演小栗康平为女性提供的一个诉说内心不满和展示自我的平台。影片在叙事的过程中灵活地结合美穗的眼睛和心灵,借用她的感知来聚焦,让角色为自己说话,让观众在观赏中深切地体会到幸福的婚姻生活应该建立在谅解与接纳现实的基础上,而不是追求一个绝对理想化的婚姻,理想化的婚姻是不存在的。婚姻是个变数,无论女性为家庭做出了多么大的贡献和牺牲,都不能保证婚姻的永远存在。影片揭示了一个表面体面、平静的家庭所隐藏的谎言和冲突,它简单的故事情节和平缓的节奏将人物内心深处激烈的情感冲突刻画得入木三分。《死之棘》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与其在叙事上的苦心经营是分不开的,灵活的叙事技巧和扣人心弦的剧情发展是它在上映多年后仍能得到观众不断关注的重要原因。

三、影片的潜藏主题

我们知道,叙事电影“可以反映和再现生活,也可以建构和表现生活”[3]。叙事实际上就是讲故事。叙事手法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只是不同的叙事手法会影响艺术的表达和效果。影片《死之棘》以多元的叙事手法在为我们讲述一个家庭情感故事的过程中,慢慢揭示了其潜藏主题――战争。倘若我们将目光局限于其家庭情感的悲剧故事,就难以理解影片的潜藏主题。影片从多位人物的口中道出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丈夫敏雄曾经的“特攻队队长”身份。我们知道,战争对人的摧残不仅仅是肉体上的,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这种刺激会长时间存在并产生负面影响,对生活和社会以及周围的一切产生悲观失望的扭曲心理特征。虽然战争结束已十余年,但显然敏雄的战争经历仍旧与影片的剧情以及人物的心理息息相关。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前,敏雄作为日本第十八震洋特攻队队长,驻守在奄美群岛。由于战时日本军国政府对国民进行的战争精神总动员,因此日本人民对自国发动的侵略战争持肯定态度,敏雄的这种“特攻队队长”的身份也使他自然而然地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南岛守护神。战争期间,在他的命令下,部下一个个驾驶着飞机冲向美国军舰,而自己却在等待出击的时候迎来了日本投降、战争结束的消息。就这样,敏雄幸存了下来,但战后他却陷入了巨大的自责和痛苦中,部下的牺牲与自己的幸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战争责任问题不断地袭击他的内心。另一方面,日本战败后社会秩序重组,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战争的态度也从战时的肯定转变成战后的否定。于是在人们的眼里,这位昔日的南岛守护神降低成了操纵战争的“罪犯”,这一点严重扭曲了敏雄的心灵。他无力反抗社会,也不知道该何去何从。对他而言,平凡的婚姻生活其实就是战争的延长线,而共同经历过南岛(奄美群岛)之战的妻子的存在也正是他一直以来无法从特攻队队长身份解脱出来的原因之一,所以敏雄背叛妻子的行为实际上是他逃避现实、逃避战争责任的一种做法。但是,逃避并不能解决问题。妻子的狂乱以及婚姻的濒临崩溃最终让他意识到只有回归南岛清算自己的“罪”,才能实现自我救赎,才能获得新生。

影片最后的“回归南岛”实际就是“人物内心潜在主体性愿望的表现”[4]。对一般人而言,南岛只是一个过去的军事基地,但对敏雄而言,这里是他曾经誓死保卫的地方;是他准备以身体作为武器,突击美军军舰的地方;是他与妻子邂逅、恋爱的地方,更是他一直以来无法摆脱的阴影。所以当他们夫妻携手再次回归南岛后,他们内心潜藏的巨大的罪恶感得以释放,他的心灵创伤也得到了治疗。至此,影片通过“回归南岛”来为我们展望了这个历经苦难的家庭的未来和希望。随着日本的战败,即有的经济、政治、社会基础通通遭到破坏,生活在废墟上的日本人民不禁对未来产生了恐惧和不安。另一方面,作为日本上千年统治根基的绝对主义天皇制遭到了否定,“人们失落于既有的功利价值,精神失衡,一时又找不到恢复平衡的杠杆,完全丧失了精神的主体性,落入心理性的虚脱状态中。”[5]可以说战争留给人们的是无穷无尽的后遗症。虽然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但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的改善并没有给日本人民带来充实感。相反,经济的腾飞反而使人们内心深处的精神世界被忽视,日本人民失去了作为人的主体性而被物化,成为经济发展的推手。在这种以金钱和物质为中心的社会中,就连家庭关系也变得陌生和可怕。影片《死之棘》正是通过这具代表性的家庭故事来透视日本二战后家庭关系的剧变。我们必须通过仔细观看,透过剧情挖掘造成他们悲剧的终极因素,分析影片独具匠心的叙述手法和结构安排,《死之棘》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才能被发掘和显现。

注释:

① 《死之棘》的中文翻译存在多个版本,因此男主角的译名也存在“俊夫”“纪雄”等多个译法,但无论是“俊夫”还是“纪雄”,都与“敏雄”同音,均为“としお”,且《死之棘》一直被认定为是作者岛尾敏雄的自传小说,所以本文采用“敏雄”来作为男主角的译名。

[参考文献]

[1] 胡亚敏.叙事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

[2] 王萍.当代电影创作中的听觉叙事策略[J].电影文学,2008(01).

[3] 刘进.充满张力的叙事艺术――电影板块结构论[J].电影文学,2008(01).

[4] 蔡超.《死之棘》:战争文学的文本[J].韶关学院学报,2008(01).

[5] 叶渭渠.日本文学思潮史[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577.

[作者简介] 蔡超(1981― ),女,广东揭阳人,硕士,韶关学院外语学院日语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日本近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