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藏族城镇小学生责任意识和行为的培养如何与教育教学活动有效结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藏族城镇小学生责任意识和行为的培养如何与教育教学活动有效结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责任意识就是人类活动的行为规范以及他所承担的任务的自觉态度,是影响到儿童的学习与智力开发的一种极其重要的非智力因素,也是影响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的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就小学生而言,培养责任意识就是让孩子有责任心,使他们学会关心别人、学会认真投入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情。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以促进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本文将重点讨论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与教育教学活动结合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生 责任意识 行为 培养 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227-01

孩子并不是天生具有责任心的,它是在适宜的条件和精心的培植下,随年龄和心灵的成长而成长起来的。责任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孩子理解,体谅别人,养成合群的好习惯,还有助于孩子关心别人,疼爱别人,而且有责任意识是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唤醒小学生责任意识,激发学生责任情感,约束好自己的行为,将这些具体的做法融入到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就能使之成为高素质的新世纪人才。

1 始终将唤醒学生的责任意识为主要目的

首先,责任意识的培养强调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将理论内化为学生的主观意志,从理论带动实践学习,再外显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实践体验中,我们既要让学生明白拥有责任心的重要性,更要通过实际的课堂实践,校园里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自我责任感,增强学生对自己的身心健康责任感、对自己的学习责任感、对自己的事情责任感、对自己的家庭责任感、对自己的集体责任感、对自己的品德负责。在生活中学会自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社会活动时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学会自律。

其次,要提高老师责任感的认识和责任感教育水平。教师要结合教学,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对学生加强责任教育,要善于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探索可实践操作,加强学生自我、家庭、集体责任感的培养途径和方法,提炼出学生责任意识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的终极目标、载体及内容。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会自立,体验学习的快乐,培养少年儿童的自我责任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只有学会主动学习,教育教学效果才能得以充分的体现。

2 将明确学生责任意识渗透到学科教学与班级管理中

教师对学生的责任教育应该从小抓起、从学科教学抓起。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进行责任感教育,最要紧的任务是把这些目标要求渗透在学科教学中、班级管理中,责任无处不在,责任人人应担,做到人人有责任,事事见责任。

新课程理念要求体验式、团退合作式、互助式等等的学习方法,而这些学习方式都要求孩子要有良好的主人翁意识,即有责任有担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把传授知识作为教育的唯一目的,同时在日常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在教学中渗透如何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应注意教育学生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鼓励通过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及良好行为习惯,能有效地建设良好的校园风气,改善班级面貌,唤醒学生责任意识,激发学生责任情感,增强学生对自己的身心健康责任感。

对于班级活动,教师要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激起他们为班级服务的高度责任意识,要聆听学生的意见,采纳他们有价值的建议。在具体工作中建立起与集体的联系,感受自己对他人是有用处的,从而产生自豪感和责任意识,逐步培养学生任劳任怨、积极主动等性格品质。

3 将体现学生责任意识融入到家庭生活中

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的培养,是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的统一。首先,在孩子拥有了很好的责任意识和行为的基础上,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把他们融入到家庭生活中,让理论与实际有机融合。其次,将责任意识的培养融入家庭生活,使之养成自治自理能力。教给孩子责任意识,能使他明白,自己的言行会对别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进而明白责任的完成与否对自己的将来有什么作用。责任意识的培养,要做到学校教育、家庭体验、社会感知相结合,从小抓起。

在我们当地有一半是藏族学生,部分孩子家里有自己的牛羊,有些家庭的主要收入就是以放牧为主,孩子在闲暇时也会帮家里分担家务,通过让学生自己参与劳作,体验长辈的甘苦,明白自己牧羊时的尽力与否,直接影响着牛羊的生长情况,关系到之后家庭的收入高低。如此设立家庭生活自我服务小岗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为父母分担忧愁。诸如此类的家庭责任感、责任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孩子理解,体谅别人,还有助于孩子关心别人,疼爱别人,以此加强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孝敬长辈,敬重父母。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改革的历史背景下,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责任意识和行为的培养,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念。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责任意识和行为的渗透,使学生不仅得到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情操得到陶冶,人格得以完美。使学生在学习中接受责任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高尚、健康的思想感情熏陶,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和谐社会的新人才。但我们也看到,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总会有反复,良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责任心的支撑。责任心以认识为前提,以情感为基础,靠意志来维持,通过行为来体现。一个人具有对己对人、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心,良好的行为才可能稳定持久,进而形成受益终身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