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小学生语感培养与语文积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小学生语感培养与语文积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语感是读者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是在感知语言材料时直接产生的一种对语言文字含义、情味和理趣的理解力。全面理解语言和语感之间的关系,寻找多种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途径和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之中,丰富语言积累,迅速提高语感的能力。

【关 键 词】 小学生语感培养语文积累

【作者简介】 谢马学,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城关小学高级教师,甘肃省骨干教师,甘南州优秀班主任、青年教学能手、名教师;曾获甘肃省优质课评比二等奖;荣获国家级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 (2015) 25-0106-0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关于学生的语文素养,《标准》这样指出:“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从此处可以知道:培养学生的语感,积累语文知识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语感及语感培养的重要性

(一)什么是语感?语感是读者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就是在感知语言材料时直接产生的一种对语言文字含义、情味和理趣的理解力。语感是带有浓重经验特征的语文能力,涉及学习经验、生活经验、心理经验、情感经验,包含理解能力、判断能力、联想和想象能力等多种因素。实际上,写作中也存在语感问题,而且非常重要。写作中的语感称之为写作语感,与阅读语感既有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现在所要谈的,主要是阅读语感问题。语感应包括普通语感和特域语感两个大类。普通语感是指对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普通文字的感知领悟能力,如应用性文字、普通记叙文、普通说明文、普通议论文等。特域语感是指对特殊领域语言文字的感知领悟能力,如文学语感。普通语感主要指对普通语言文字具体语境中的字词句含义和篇章意义无障碍或基本无障碍的快速准确把握,换句话说就是:拿到一篇文章,通过其字面意义就能直接读懂它A基本意思和表达目的。这基本意思和表达目的不是读者自己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应是作者的原意。文学语感不仅指读者能快速准确地了解文学作品的字面意义,而且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把握该文学作品的意境和附加色彩,甚至言外之意。阅读文学作品时,能够不自觉地通过联想与想象,形成画面感、情绪感,音乐感,是文学语感强弱的重要标志。

(二)语感培养的重要性。语感对于阅读具有重大意义。语感强的读者,阅读能力必强。语感对于写作,同样具有重大意义。语感强的作者,写作能力容易形成和发展。写作的过程,其实也是写中有读,读中有写的过程。阅读语感是形成写作语感的基础,但阅读语感并不能完全等同于写作语感。写作中的语感,不仅指写作中的遣词造句,能比较快速准确表达己意并符合相应体裁语言文字规范的能力,还包括发现用语不当的能力和自我纠错的能力。这种发现与纠错的能力,更明显是以阅读语感为基础的。

二、语文积累及其重要性

语文积累是指通过语文实践对字、词、句、篇等语文材料的心理储存和积累。这种储存和积累,不仅包括语言文字本身,还包括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义和情感、韵味等附加色彩。这种储存和积累是对语言文字反复的直接感知、理解、同化、记忆、构建,并潜存在无意识域下的结果。

三、强化学生的语感训练和积累

(一)生活中的积累是积累语感的基础

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单靠翻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惟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越见深切。”从叶老的话中,我们也感知到:生活经验与语感积累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紧密的。首先,我们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热爱生活,才会追求美好的生活。在小学生的眼中,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各种活动,更能积累语感。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组织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低年段重在词语的积累,简单内容的事件的描述。中年段重在对事件过程的描述,且能抓住要点。在大量的活动中,建立词语与生活的联系。如:只要说到公鸡,学生会说出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公鸡的特点,好斗的公鸡、生活中的带着一群母鸡的公鸡,其特点各不相同。春天里欣赏的美丽景色,应该是那样的美丽;夏天里看到的是那样的充满无限的生机;秋天里感受到的是一片成熟的金色;冬天里出现的更能激发学生不同的遐想。这些生活的经验从哪里来呢?只有从生活中来,形成学生美好的记忆。

(二)阅读中对美的欣赏,也能加深对语感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现代教学观认为:教材不是学习的唯一凭借,应该利用教材,挖掘教材,超越教材。同时,学生对教材的感悟不是老师能够讲出来的,而是在语文阅读的实践中积累感悟的。叶老提出:“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就是强调抓住词语的理解和感悟。语文是以字词为载体,让学生在语言艺术的宝库中寻幽探胜,含英咀华,通过积极的智力活动,通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去体会语言高手们怎样做到“意能称物,词能逮意”,领悟语言的神韵和妙境,养成对语言的强烈兴趣,磨砺敏锐的语感。在学习《飞夺泸定桥》一课时,从课文的题目着手:请同学们猜一猜,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课文可能写了什么?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什么用“飞夺”,而不用“走过、越过”?从学生的学习中,逐步理解,“飞夺”突出了红军的急速、神勇和通过这座桥的难度。每个学生的良好语感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次的积累,达到良好的语感状态。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就是这个方面的榜样。从学生的每一句话中,帮助他们实现良好的语感积累过程。每一篇文章都蕴涵了作者的“情”、“理”和“法”,读者怎样把作者的观点变成影响学生并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呢?朗读是学习语文的根本之法,也是教语文的根本之法。情,要在读中悟;理,要在读中悟;法也要在读中悟。但这个“悟”是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是学生自主的体验,而不是老师的包办代替。《学会生存》中说:“现代教学同传统的观念与实践相反,应该使教学适应学习者,而学习者不应屈从于预先规定的教学规则。”我们在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感悟时,应该是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过程,而且是不同学生的不同感受,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在读的过程中,实现语文知识的积累,语言的积累,更重要的是生活的积累和感受的积累。深思《语文课标》的内容,联系实际的需要和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也可以这样说:给每个孩子一个金色的童年,给每一个学生留下美好的记忆,是为了把孩子教出灵性来,让他们玩出灵性来。这美好的记忆从哪些地方来呢?应该从大量的美文中来。在阅读大量文章的过程中实现语感的积累,实现语文知识的积累。小学语文必须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丰富的语言、丰富的经验和善于用脑子所产生的智慧。这就是学习所达到的灵性。朗读中,还要求背诵规定篇目的诗文。从大量的语言实践里,体会其中所蕴涵的东西,积累语感。在诵读时,要细细品味。叶老说:“我们读一篇东西,无论诗文词曲,总要像吃东西一样细细咀嚼,一句也不轻易放过,一个词儿也不随便对付,才能达到透彻地理解。所谓欣赏,是以透彻地理解为基础的,理解不透彻,即使多少能欣赏点儿,总不免遗漏若干地方,没有把滋味辨出来。”这样的阅读过程,同样培养了学生的人生态度,又岂止是学习语言文字呢?

全面理解语言和语感之间的关系,寻找多种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途径和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之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迅速提高学生的语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