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农历闰月是如何“闰”出来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今年农历闰五月,但大多数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那么,农历闰月是如何“闰”出来的?
为什么农历会有闰月
我国的农历既不是阳历又不是阴历。而是阴阳历。农历置闰月是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
四季构成的一年,就是回归年,它的天文意义是太阳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回归年的长度是365.2422日。这是根据长期的天文观测得出的结果。
月相变化的周期,也就是从朔到望或从望到朔的时间,叫做朔望月。观测结果表明。朔望月的平均长度为29天12小时44分3秒。
这样,12个朔望月构成阴历年,长度为354.3672日,比回归年少10.88天。长此以往,如阴历年某年春节为大雪纷飞的冬天,每二年的春节就会在季节上提前11天,那么,第16个阴历年就会出现在赤日炎炎的夏天,即会出现天时与历法不合、时序错乱颠倒的怪现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的祖先找出了“闰月”的办法,保证农历年的正月到三月为春季,四月到六月为夏季,七月到九月为秋季,十月到十二谭为冬季,也同时保证了农历岁首在冬末春初。
那么,多长时间加一个闰月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求出回归年日数与朔望月日数的最小公倍数:我们希望m个回归年的天数与n个朔望月的天数相等。经过观测和计算,19个回归年中加7个闰月后,矛盾消除得只差:0.0892天,即2小时9分多,这已经是够精确的了。所以,农历就采用了19年加7个闰月的办法,把回归年与农历年很好地协调起来,使农历的春节总保持在冬末春初。
农历的置闰规则
我国农历中的24节气又可以分为“节气”和“中气”两类,简称为“节”和“气”。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等12个节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一般情况每月各有一个中气和一个节气。每一中气都配定属于某月,不能混乱。从“冬至”开始,当出现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这个月就是周月。
由于地球位于近日点及其运动速度的不同,冬季设置闰月的可能性就很小,夏季如农历三、四、五、六、七月,闰月设置较多。难怪我们碰不到闫正月,也过不到“闰春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