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室内设计中的逃生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逃生设计是建立在保障自己以及他人(建筑物)内部所有的人的生命为第一目标的设计理念,也是建立在建筑安全设计之内室内完善性的配套设计。逃生设计不但包括自身的逃生,还包括救援设计,协同逃生和常备逃生设施的设置也是逃生设计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逃生;自救;救援;安全
1概述
“安全”或许是当下最流行的热点字眼,火车撞车、楼宇大火等等,每时每刻让人们深感到安全、逃生这些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字眼的重要性。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在安全层面上引申开去,涉及到的有关安全涵盖的方面,已从最初的安全的设计,到现在人们越来越关心的设计的安全,而带来的设计层面的安全性设计以及衍生出的有关安全的逃生设计,是现在室内设计缺失的重要环节。在家居空间设计中,从国家到地方没有针对室内设计中的逃生设计出台过规范或指导性文件,而只是对设计上的基本安全做了最基本的规范,在实际设计与施工中,往往是为了营造某种效果或理念,往往忽视甚至是无视潜在的安全隐患。室内设计较之其他设计更具有时间代表性,就长期性的设计而言,不得不考虑可预见性的危险或潜在危险。室内设计是一个加上时间的四维的“个性产品”设计。既然产品设计有众多的强制性安全检测与认证,那么在室内设计中也应该有相应的保障性设计,而其中最为基础的逃生设计,应该在室内设计中作为底线设计加以充分考虑,而不是把逃生看成建筑设计的附属或是其他设计另行设计。逃生设计是建立在保障自己以及他人(建筑物)内部所有的人的生命为第一目标的设计理念。逃生设计也是建立在建筑安全设计之内室内完善性的配套设计,它需要建筑本身的逃生功能,同时建筑逃生也需要内部的室内设计加以配套,这样整个硬环境才能完善。人是逃生设计的最主要的载体,但个体与群体之间存在着彼此依存的关系。解释为人不是独立的逃生,而是在协作,常备的未雨绸缪的基础之上,是建筑甚至是小区整体的逃生救助的一套完整体系,是点到面再到立体式的群防、群救,这样的逃生设计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出作用,起到最大程度上的挽救人生命的重大任务。这些是一切设计的立根之本。
2自救设计
2.1自救设计的概念
传统意义上的自救设计可能只局限于逃生通道设计和家庭灭火器等消防设备设施设计,甚至认为自救措施只是建筑本身的“任务”,而没有具体细化到内部空间的室内设计中去,即使有,也是零星的设计师或业主的个人行为,没有形成自救设计的规范。在当下,人们在室内设计中越来越重视新材料、新工艺以及由此带来的室内空间的舒适性、便捷性,而漠视作为建筑重要部分的室内空间中可预见的自救性设计,人们把希望过分地依赖于建筑整体的大环境。像这样的案例在我们的身边比比皆是。楼宇本身的逃生设计与消防设施都没有问题,符合国家标准,但是业主在自我内部室内空间中的建立与改造中,没有与之配套,甚至是自我阻碍了逃生的大环境,结果往往是被室内隔断或是铝合金门窗阻断了逃生的出路。因此,自救设计应该是配合建筑本身的室内设计的最基础的一环,建筑本体的逃生设计上,在内部空间中完善自救设计,在具体功能的室内中增加或完善。
2.2自救设计的分类
2.2.1日常自救设施设计
在具体的生活中,室内空间中应该常备有在醒目位置的日常自救措施,例如急救药箱以及放置等等。
2.2.2紧急自救空间设计
自救包括救自己也包括救家人,特殊情况下,预留自救空间或复合利用自救空间,在最大的可能或时间内,做到挽救他人。当下,医疗及救护救生的普及,让人们学会基础的救生常识成为可能,而在室内设计层面上,配合产生紧急自救空间设计也成为可能。
2.2.3逃生自救设计
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慌不择路的前提是没有有效的自救条件与自救设备,其结果是悲惨的。由此逃生自救设计在关键时候就突显其重要性,既然现在的业主几乎都会选择花几百甚至上千上万买幅画,为什么不花上几百乃至几十块保障自己可能发生的危害呢?既然社会上许多人在宣传这个人身保险,那个意外保险,为什么不从源头上、从设计上为人们考虑周全呢?也许一跟逃生绳或是规范的逃生平台就可以挽救生命。
3救援设计
3.1救援设计的概念
传统意义上的救援设计在依靠行政救援系统下的,个人自救是这个系统的一个有益的补充。这样的逃生系统很大程度上被曲解成只能自救,而不是在可提供的情况下提供群体的救援。特别是家居设计中,自救式的方案与出逃方式,是目前家居设计中人身安全的主要形式。如此现状下,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冷漠,人际间关怀的缺失让人们失去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让人们越来越体会到城市的冷漠乃至无情,而无法觉得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协作式的救援设计,在设计的层面上,把协作融合到居家生活的基础上。
3.2救援设计的分类
3.2.1协作救援设计
协作的救助并不是全新的概念,但是作为室内设计中的逃生设计的一部分,是当下所不重视或缺失的。逃生的概念不仅仅局限于自我的逃生或与之亲近的人的合力逃生,而是作为建筑内部所有居住者通力合作的一种模式。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救人也是一样。协作式的救援设计,可以在第一反应时间内,搭建可以帮助自己和他人逃生的通道或者设施,比起传统的逃生通道,协作式救援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找到第二条生路,也可能在危急时刻起到决定性的逃生目的。
3.2.2常备救援设计
常备自救是一个理念性的问题。大家都知道美国人有地下室,在灾害发生时,可以提供紧急的避难场所。在当今社会,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必须有某些机构或部门来解决所有的事情。所谓远水解不了近渴,邻里或者小区里互帮互助,一来可以部分解决或提前救援,让营救生命的时间更充裕些;二来可以增加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上的协作,所谓一方有难,八方相助,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重新激发出来。所以就应该因地域、地方甚至是地区的不同而设置常备性的救援设备和设施,而这些需要设计师在室内外都加以考虑,因此室内设计中也应该有因地区差异而存在的常备性的救援设计。其中在室内的常备性救援设计因为在个体内部,也会比公共性常备保存时间更好和更长。提到逃生设计,不是光研究如何逃跑,而是包括自救设计、救援设计上形成完善的逃生设计的设计体系。从传统的逃生通道设计到因地区而异,除去室内设计中不可控的(地震、水灾等)天灾外,可预见的灾害(火灾、风灾)等,就设计的层面上展开的空间设计。针对特定的人群,放置家居中逃生通道、逃生柱、逃生用应急绳等以及所要遇见的逃生的中转地和目的地。由此在传统的逃生通道等逃生设计上中转性的地域、地区、地方的设计,将在实际的运用中起到挽救人命的关键作用。同时,国外这几年也开展了室内外避险设计的研究,尤其是日本,在小区规划上只有10万人口的千叶县镰谷市首先在3所小学和2所初中设置了5座40t的耐震储水池和水井,并配置了发电机,即使在断电情况下每分钟也能提供120L饮用水;其次设置了3个防灾仓库,如北部小学的仓库长期储存了防灾食品64580份、饮用水袋4500袋、简易厕所42个、帐篷12顶、担架60副、药品48箱、毛毯2440床等;再次在16所中小学和3所幼儿园等地设置了25个避难所和11个临时救护所;另外还设置了67个户外喇叭、10辆车载式无线发射台(镰谷市役所《镰谷市防灾体制的现状》)。这些都保障了当地居民能依靠这些食品和设备进行自救和互助救助。而在家居设计中,例如建立了一套电脑化的地震报警系统,能在大地震发生几秒钟内切断煤气、水、电等公共设施的供应。同时,日本正在普及用于公共机构和住宅的独立单元式安全供电、供水等设备。这些措施也都为逃生提供了协作配备。这些都为中国的保障性设计研究提供了依据。
4结束语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在设计师以及业主的关切之下,必定会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逃生设计标准与施工要求,同时也可能会像现有的设计一样,个性的逃生设计与群体性的逃生设计一起,出现在我们所居住的社区以及城市内。
参考文献
[1]佘昉,姚丽.论室内设计中的安全性设计[J].山西建筑,2008(11).
[2]刘延枫,肖敦余.低层居住群空间环境规划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3]董其君.室内设计理念———兼论设计安全保健定位准则[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
[4]史春珊,许力戈,时天光,史丽秀.室内设计师手册[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5]熊微.为社会创新和可持续设计的访谈一[J].创意与设计,2010(5).
[6]彭岩.日本地震防灾对策特别措施法[J].国际地震动态,1996(12).
作者:佘昉 单位:江阴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