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提要:教师的教学指导要与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结合起来,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熟练掌握教材,准确把握课文重点,精心设计提问问题。要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找出文章看点,找出一篇或几篇文章进行比较、分析和掌握。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关键词:抛砖引玉 洗沙淘金 寻同觅异 精雕细琢 抓点促面

【中图分类号】G623.2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果。但是大部分都很重视“教师怎么教”,却忽略了“学生怎样学”。即使有的关注到了学生的学习,往往也不深入。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探索性,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把教师的教学指导与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结合起来,达到“教学合一”、“教即为不教”的效果。 下面我就在语文教学中的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抛砖引玉”法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熟练掌握教材,准确把握课文重点,精心设计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思有所获。在问题的设置上,要让学生一看会认为很容易解决,然而一想却觉得里面还藏着问题呢!这样就引导着学生把文章深挖进去。如欣赏完了戴望舒的《雨巷》后,我们就可以直接向学生问:这首诗很美,美在何处?

学生会脱口而出:丁香一样美的姑娘!

我们再追问一句:丁香什么模样? 丁香一样的姑娘会是个什么样子的姑娘呢?穿什么衣服?

这自然就会引得学生从记忆和资料中检索并进行思考,完全融入诗的意象中,理解层次逐渐深入:

丁香一样的姑娘应该是一个纤弱的、优雅的、楚楚动人的、惹人爱怜的小家碧玉;

丁香一样的姑娘应该是忧郁的,你只要多看一眼就忍不住被她那俏丽的脸庞吸引的姑娘。

理想就如丁香一样的姑娘高洁美丽,把握不住,稍纵即逝,能够得到一时的安慰,却会留下永久的怀恋和无限的惆怅。

这个方法的关键是要抛“砖”,引学生自己去挖“玉”,让学生在充分启动灵感的过程中,享受到“挖玉”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如果教师直接把玉抛出去让学生拣,学生的兴趣必然会大打折扣,甚至“有眼不识金镶玉”,把重要的知识点错失过去。

二、“洗沙淘金”法

一篇好的文章,总是要有鲜明的主题、巧妙的构思、独到的见解和艺术表现手法。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自读时进行提炼把握,可以通过标注序号和符号勾画,理清文章脉络,找出文章的要素和看点。例如:学习记念刘和珍君时首先要引导学生注意体会文章“悲愤”的感情基调。通过阅读文章的七个小节,深刻理解文章内容并划分出三个层次分别以“一、二、三”标注,并归纳其大意。再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有关刘和珍的三件事情,用横线画出相关语句标上“1、2、3”,并以此分析刘和珍的形象和高尚品质。最后明确:

刘和珍的三件事情:

1、预定《莽原》全年,表现了她要求进步,追求真理的品质;

2、反抗校长,表现她勇敢顽强,有正义感、有责任感等品质;

3、参与请愿并遇害,表现了她英勇、进步为国家和民族勇于牺牲的爱国精神等。

教师还可以发动学生讨论,用标注出重点语句,以深刻体会作者悲、愤的感情基调: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

“我已经出离愤怒了”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呜呼!我说不出话”

“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没中灭亡。”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到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通过这些语句使学生深深领会到:作者正是在以无比悲痛的心情,向牺牲的爱国青年们献上他的悲哀和尊敬;以无比愤慨的心情,抨击着敌人的谰言;以无比激昂的口号激励后死者的爆发。

这样学生在语文学习时就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目标性了,而不再感到语文学习内容太散、太杂无从下手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会自然而然的得到提升了。

三、“寻同觅异”法

在学习一篇文章时,要积极引导学生找出一篇或几篇在内容、形式上与该文有一定联系的课文或课外读物进行比较、分析,对它们的共同的特点进行归纳掌握,对不同点进行辨析、研究。这样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并提高写作表达能力。 “寻同存异法”不仅可以对同一类对象进行对比分析,也可以广泛用来对同一任务在不同环境、不同阶段下的变化进行对比,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如鲁迅小说《故乡》中对闰土少年时期和中年时期的两次肖像描写,《祝福》中对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如果用“寻同存异法”进行阅读,就能深入地认识人物的不变和变化的本质,深刻理解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毒害和摧残。

四、“精雕细琢”法

课文学习中的有许多地方看起来似乎平淡无奇,但这些地方也往往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咬文嚼字”。如《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中,“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记: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在怒放。”、文章没有阴森恐怖的镜头,没有血腥的画面,却反而写了一些美好的景象,更能引发人们对生命,对人性的思考。在看似平静的叙述中却抒发了对德国纳粹残酷暴行的沉重控诉,更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平与祥和的向往!下面有一段话,“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这姑娘在想什么呢,言尽而意犹远,让学生能够通过历史和现实的对比,真实地感受到并珍惜时代的幸福感。

五、“抓点促面”法

现在学生阅读往往有两个极端,我们可用“缺”和“滥”来概括。 “缺”的结果是知识视野狭窄,实践运用能力差,阅读理解思维不开阔,叙述表达时思想语言匮乏,干巴枯燥,素然无味;“滥”的表现为知识杂糅,缺少主见,分析问题时常以偏概全,叙述表达冗繁陈杂,学习效率不高。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用“抓点促面”法进行补“缺”治“滥”。具体措施是,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阅读的热点,了解学生的思想需求,然后再作具体的分析指导。补“缺”较易,教师可以有计划地由点到面,以点带面,指导学生阅读;但是治“滥”比较复杂,一部分学生阅读面广,接触的东西也不等,例如学生爱看琼瑶、三毛、席慕蓉、汪国真等人的作品,教师就应因势利导,作切实的指导,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平衡。

教无定法、学无长兴。教学有一般的规律,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教师必须牢牢掌握教材的特点和要求,能够结合本身的教学素养和执教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准确把握学习目标,制定规划,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这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