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农业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农业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农业供给改革是整个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改革的原因主要是在农业领域存在着高库存、高成本以及农业短板的问题。去库存、降成本、改善农业基础,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在保证谷物自给和口粮安全的前提下,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是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出路。

[关键词]农业供给侧改革;必要性;措施

中图分类号:S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4-0245-01

近些年农业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总体看来,问题不少。部分农产品供给出现结构性失衡,农产品质量安全堪忧,不能适应广大民众对健康食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农产品竞争力不断减弱,农业内外部压力增大,迫切需要进行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就是从生产端的供给入手,对症下药,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农业供给侧改革是农业转型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的主动选择,更是适应和引领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将极大促进农业的提质增效和竞争力的增强,对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1.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1.1 解决农产品质量、结构与消费结构升级的矛盾

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化为结构性矛盾。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增多,不再要求吃得饱,而更加注重吃得安全、吃得营养、吃得健康。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使农产品朝着有机绿色、安全生态、营养保健等高品质方向发展;朝着种类繁多、品种齐全、特色鲜明等多元结构发展,更进一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1.2 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农业综合效益的高低,受主观和客观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主观因素上主要是生产者素质、生产成本、农产品质量、农产品结构、农产品产业链条等;客观因素上主要是市场需求结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率、农业基础设施、品牌注册认证服务、适度规模生产经营等。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提高生产者素质和农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优化农产品结构,延长产业链条,拓展市场需求空间,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品牌认证注册服务,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种植效益和资源效益最大化。

1.3 保护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离不开优良的农业生态环境。从当前的农业生产看,个别地方或地区依然存在着农业面源污染、大气污染、掠夺式经营等现象,不同程度地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三减”和增施有机肥、生物菌肥、微纳米肥,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防治农作物病、虫、草害,加之对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更加有效地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2.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则

2.1 以粮食安全为基础,统筹兼顾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目前人口将近14亿人,占世界人口的21%;而全国的耕地只有1.33亿hm2以上,占世界耕地的7%左右。也就是说,我国用全世界7%的耕地养活全世界21%的人口,说明我国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还是比较高的。但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实施,统筹兼顾。既要考虑当前利益,又要兼顾长远利益,不可一拥而上。特别是粮食主产区,要千方百计调优、调高、调精农业生产结构。

2.2 以持续发展为核心,多措并举

农业能否持续发展,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至关重要。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持续发展为核心,多措并举。各地区要根据自然状况、生产条件、农作物栽培模式等实际情况,坚持生态农业发展方向,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2.3 以综合效益为前提,因地制宜

“调什么,怎么调;种什么,怎么种”都要围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来实施,不能搞“一刀切”,要结合当地的种植习惯、土地资源状况、气候条件等因素,因地制宜。同时,一定要解决好农产品品种结构单一、产品品质不高、生产成本过高、产业化经营薄弱、市场营销能力差、农业科技支撑不强等问题。充分调查、研究、分析,避免同一种作物或品种聚集生产,致使出现“谷贱伤农、菜贱伤农、果贱伤农”的现象。

3.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措施

3.1 制度改革,包括土地制度的改革和粮食价格制度的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权属落实;二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三是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四是土地征收制度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主要是在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以确定土地权属为基础,以放活经营权流转为目的,从而提升土地要素的流动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属的落实,可以让农民有明晰的产权,农村宅基地和土地征收制度的改革,可以适当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推动放活农村土地流转,有利于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土地征收制度的改革,可以适当提高农民的土地性财产性收益,保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

3.2 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供给侧改革对应的就是农业现代化,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使农业结构更趋合理,就是要在结构合理的前提下,通过培育现代化的新型职业农民,通过现代化的生产组织方式,利用先进的现代农业技术,生产出更多更优质的农产品,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要稳步提升农产品加工和市场化水平,加大防灾减灾力度,确保农业持续稳定发展。促进农业生产以数量为主转向数量和质量并重,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注重品种的多样化,注重市场导向,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3.3 补齐农业短板。一是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绿色生态农业,尽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提高化肥利用率;二是应该加强农业科技职业学校的建设,由国家提供免费的农业科技知识培训,培养新型的职业农民,这是农业供给侧补短板的根本。因为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的出路就在于发展现代农业,而现代农业的根本是要有一群具备现代科技知识的职业农民,没有现代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现代化将是一句空话。所以,补齐农业短板的根本是培养新型的现代职业农民。另外,在农机装备方面,还存在着实用性不够的问题,这是需要有待改进的。

3.4 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的同时,真正让市场在原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给农民以自主的经营权。在不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政府不应该对具体的农业生产进行干预,更不用强制农民种什么不种什么,甚至对农民空许愿,欺骗农民,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搞僵政府和农民的关系,把农民推向政府的对立面。政府要做到取信于民,真正当好“守夜人”的角色。

4.结束语

总之,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是用发展新理念来解决当前“三农”难题的重要实践形式和有效途径,有助于提高我国农业比较效益,更好地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农业资源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必将对现代农业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建O产生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孔祥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基本内涵与政策建议[J].改革,2016(2):104-115.

[2] 徐盘钢.切实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J].上海农村经济,2016(3):1.

[3] 王艳红.浅论农业供给侧改革[J].农业工程,2016(2):11.

[4] 李娜.河北省农业供给侧改革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10):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