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戚继光抗倭》片段教学案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戚继光抗倭》片段教学案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课改的关键是改变老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式,我讲授华师大版初一(下)历史第13课《抗击侵略的英雄业绩》一课时,充分发挥自己在电脑方面的优势,将各种版本教材资源、网络资源和老师资源进行整合,为学生打造一个不一样的课堂,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探究问题。现取其中一个片段,即《戚继光抗倭》,与同行共同探讨。

一、教学设计思路

1.戚继光抗倭是明朝历史上抗击外来侵略的一件大事,对于整个明朝的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是学生应该知道的事件。因此,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即“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围绕主题,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对教材的内容重新组合,开展教学活动。

2.鉴于初一年级学生在世界史方面的知识量不够,理论有限,因此,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将自己当成学生,首先把课本中的几个难理解的概念抽象出来,例如,倭、倭寇、倭患、鸳鸯阵等,在备课的过程中,重点突破学生的难处;其次,自己当成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例如,明朝时期,中国的东部和东南沿海为什么会被倭寇入侵呢?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会对世界历史感兴趣。

3.教学内容是关于抗击外来侵略方面,与初二上近代史紧密联系,与初三世界史也有关联,跨度比较大,因此,在教学方面选择谈话、问题、图片式、描述式等多种教学法相结合,师生之间可以就问题进行探讨,对于难于理解的问题,可以用图片解决,让历史课堂活起来。

4.在教学手段方面,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精心选用戚继光抗倭的相关图片,让学生回到遥远的明朝,体会和感受当时中国人民反抗外来入侵的英勇斗争精神。

二、戚继光抗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多媒体出示《大鼓凉伞》图片。利用这张漳州随处可见的民俗活动图片,提问学生两个问题。一是这项活动在民间称为什么?二是这项民俗活动是为了纪念什么事件或与什么事件有关?

(学生回答)问题1:有些学生答不出来,利用图片上的鼓和伞进行提示,学生容易答出“大鼓凉伞”。问题2:大部分学生答不出来,有些学生利用自己的小聪明,知道要学习《抗击侵略的英雄业绩》,就从本课中三个小子目的标题念了出来,即回答戚继光抗倭、郑成功、雅克萨之战。这是我事先没有设想到的,于是原本备课的内容是学生回答与戚继光抗倭有关,后老师就直接导入“接来下我们学习戚继光抗倭”。怎么办呢?我就顺着学生答案,“那到底是与三个事件中的哪个事件、哪个人(戚继光、郑成功、康熙)有关呢?我们首先先学第一个戚继光抗倭。”设下悬念,引起学生注意,增加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

师:多媒体展示《戚继光抗倭》,请同学看这个标题,戚继光是一个人的名字,戚继光抗倭中的“倭”指的是什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和自己所学的知识思考并回答。

(学生回答)日本。

师:对,从“倭”字的书写来看,从人从委,即很像中国汉字中的“矮”,古代日本人身材比较矮小,所以中国人自古以来称日本为“倭”或“倭国”。再回到标题“戚继光抗倭”,按字面上的意思是戚继光抗日,日本从唐以来就与中国政府友好相处,而到了明朝是不是就派兵入侵中国,像近代史即将学到的甲午中日战争、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等侵华的战争呢?

(学生回答)是和不是的答案都有。

师:多媒体放映“抗倭=?抗日”,回答是的同学是根据字面上的意思,回答不是的同学请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回答)抗击的应该是“倭寇”,课本上提到倭寇入侵中国。

师:阅读课本比较详细,没错,抗击的是“倭寇”,什么是“倭寇”?

(学生回答)元末明初,一批亡命海上的日本武士,不断地侵扰中国的东部和东南沿海地区,故称倭寇。

师:除了亡命的武士,还有一些商人和海盗。结合其他版本的教材,在屏幕上放出倭寇的概念:即元末明初以后,在我国沿海地区骚扰的日本武士、商人和海盗。有不少同学眼神有疑问了,(学生就有疑问了,举手发问,为什么武士要入侵中国的东南沿海呢?)顺着学生的问题,借机请全部学生思考,引导他们从日本当时国内的背景分析。

PPT上放映出当时日本处于战国时代(1467―1537)的地图,并告诉学生明朝时期,日本国内分裂,处于动荡时期。武士按日本法律的规定是不允许占有土地,只能依附于封建领主,如果封建领主战败,为了生存,部分的武士成为从事于海上和沿海抢劫的海盗。

同时,介绍同学们比较熟悉的日本的武士,放出图片《武士和刀》,知道武士善于大战,为接下来讲少数的武士能战胜多数的明军做铺垫。

明初国力强盛,设立卫所抗击倭寇,但明中叶以后,国力衰弱,军备废弛,军队战斗力削弱,打不赢武士。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二段小字部分,明军一见到倭寇,根本不交战,掉头就跑,出现了60、70人武士竟打赢了当时南京城内的12万明军。因此,倭寇更加猖獗,对东部和东南沿海地区的人民无恶不作,烧杀抢掠。倭寇的入侵日益严重,成为威胁东部和东南沿海地区百姓生命安全的倭患,沿海人民纷纷进行反抗,抗倭寇斗争成为国家的第一件大事。

(过渡)英雄人物戚继光出现。

放映戚继光的图片和介绍戚继光的文字,戚继光在山东看到了倭寇犯下的种种罪行,写下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立志要扫平倭寇。戚继光最初在山东抗倭寇,取得很好的战绩,后调任浙江抗倭寇。但在于倭寇交战的过程中,发现明军战斗力弱,武士善于打战,损失惨重。要想取得完全的胜利,就必须组建一支新的队伍。朝廷批准了后,在戚继光的领导和组织下,这支队伍诞生了,名称叫做什么?

(学生回答)戚家军。

师:这支军队主要由哪些人组成呢?屏幕上放映出戚继光亲自在浙江亲自挑选,由( )和( )组建而成。请学生根据书本完成。

(学生回答)农民和矿夫。

师:引导学生注意从这两类人分析,都特别能吃苦,特别是曾经被倭寇伤害过的人,在情感方面更痛恨倭寇,比任何人更希望将倭寇赶出自己的家园,因此,这支队伍的战斗力特别强。另外,这支军队的纪律严明,举例《戚继光斩子》的故事来说明:“因戚印没按照军令行事,下令推出去斩首。陈大成等将领跪在地上要求从宽处罚,留他一条性命将功赎罪。戚继光不答应,说:“我是一军主帅,如果我的儿子犯了军令可以不杀,以后还怎么带兵?军中的命令还有谁去执行?”于是,就在白水洋上街水井口这个地方,戚继光将戚印斩杀。”(来自百度百科《戚继光》)

戚继光除了在挑选人员方面有严格规定以外,如何训练使戚家军能更好应对倭寇?请同学们结合课本思考并回答。

(学生回答)研制新的兵器,采用新的战术“鸳鸯阵”

师:针对日本武士作战武器长刀,研制出狼筅和戚氏军刀(图片);新的战术,不能一对一同日本武士作战,也不能人数太多,十二人左右,长短兵器相结合,即鸳鸯阵。顺利在浙江地区扫除了倭寇。接着戚家军又挥师南下,分别扫平了哪些地区的倭寇》?

(学生回答)福建和广东。

师:是的,倭患基本解除了,抗倭寇斗争取得完全胜利。百姓也非常的开心,图片放映《大鼓凉伞》图片和介绍文字:相传,大鼓凉伞始于明嘉靖年间。当时倭寇猖獗,戚继光率兵抗倭,当他带着平倭胜利的队伍归来时,闽南沿海一带老百姓抬着猪羊犒劳戚家军,欢迎的队伍还打着鼓为戚家军庆功鸣谢。戚继光看到民众在炎热的太阳下打鼓,个个满头大汗,心里十分感动,就命战士和侍女撑着伞为打鼓者遮蔽。打鼓人边走边敲,撑伞的战士和侍女们也不约而同地踩着鼓点舞起来,形成了边打鼓边撑伞边舞的场面。以后,为了纪念戚继光的抗倭功绩,这种大鼓凉伞就在民间流传下来,成为具有闽南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舞蹈。(来自网络资源有关《大鼓凉伞》的相关报道)

除了打鼓凉伞,在福建为了犒劳军中的将士,百姓特地做了饼,饼中穿孔,方便让将士们携带,以戚继光名字命名的光饼(图片),来纪念戚继光和他的将士们。

因此,戚继光得到了人们的尊重,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在备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将自己当做学生,按以下思路备课:倭患倭寇倭戚继光抗倭戚继光抗倭寇经过结果评价。以学生的身份,针对学生理解和思维误区进行引导。其次明确课程标准的要求,将课本为点,进而拓展开来,做适当的补充,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和学史兴趣。最后,与现实相结合进行教学设计,如,大鼓凉伞。寻找和发现学生生活与教学内容结合的切入点,避免历史枯燥无味。随着课改的深入,运用网络丰富的资源,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