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评电影《那山那人那狗》的多重主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评电影《那山那人那狗》的多重主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ぃ壅 要] 人类世界共同的主题是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对爱的渴望、对亲情的表现、对生命的珍惜,这些成为全世界优美文化得以沟通的基础。电影那山那人那狗》用优美的电影语言展示了多重主题,不仅刻画了感人的亲情、爱情、事业,也展示了美丽人性的光辉,呈现给观众一种完美的理想生命状态。

ぃ酃丶词] 亲情;爱情;事业;人性

什么是亲情?什么是爱情?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快乐?什么是活着的价值?什么是生命的意义?这些主题在一部影视作品中或多或少都能找到答案或者会得到一定的启示。霍建起的电影作品《那山那人那狗》(以下简称《那》)用田园诗般的叙事风格,给出了看似平平淡淡但却是感人的答案。

影片的故事情节非常简单:在湖南茫茫的深山中送了一辈子信的乡邮员,由于身体的原因退休了,送信的工作由他惟一的儿子接替。面对儿子第一次送信,老邮员反复叮嘱,还是放心不下,于是带着长年跟随的忠实伙伴狼狗老二,陪着儿子走一趟送信之路。尽管情节简单,但这次的223里邮路,既是儿子的第一次体验之路,又是父亲对工作的最后一次告别之路,更是找回父子亲情、重温爱情、品味幸福和感受人生的意义的温暖的邮路。于是那山、那人、那狗构筑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一串串人性的感动,并以其对人性的自然流露深深打动了异国的观众。该片不仅荣获金鸡奖最佳影片奖、“五个一工程”奖、上海影评人奖以及大学生电影节最佳演员奖,还获蒙特利尔电影节“最受公众欢迎奖”、印度电影节“金孔雀奖”等,在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放映,都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的导演霍建起自幼酷爱绘画,绘画也成为他认识电影、理解电影以及表达这种认识和理解的重要途径。他曾经说过,电影里要有漂亮的演员、漂亮的颜色和漂亮的音乐。《那》是漂亮的,无论是电影画面还是演员的表演,无论是音乐还是叙事的方法,这些都为电影的成功奠定了基础。然而《那》最成功的地方还是在于主题。影片播出之后即被观众概括为一个关于父子之间由隔膜与摩擦到理解与融合的亲情故事。然而事实上,如果我们像饮茶一样仔细品味影片,就会发现所表达的东西不仅仅是讲述一个大多数观众所概括出来的亲情故事,如果只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那么就不会给观众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了。

导演霍建起在他的创作杂谈中说到:“我们通过这部电影要传递给观众的是父子间深沉、温馨的情感,是对青春岁月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还要通过这部电影表达很多我们想表达的东西。因为我更注重呈现生命的一种状态,把生命当成一个画面和过程来呈现。我关注的是人,而不是事。” 那么在影片中导演呈现的是怎样的人生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要回到影片中,只有找到那些感动我们的东西,才能找到电影中所呈现出来的生命的状态。

电影感人之一――感人的亲情

《那》中所表现的亲情是最容易被观众感受到的。影片开始的时候,儿子和父亲是有隔膜的。明明是和父亲告别,儿子只是冲着门说“我走了”,儿子的旁白:“长这么大,爸都很少叫一声。”父亲其实也是觉察到了儿子不叫他“爸”这件事,在儿子和妈妈告别的时候,父亲充满嫉妒地嘟囔了一句:“妈、妈的,叫得亲。”随着电影的推进我们知道了原因。作为乡邮递员的父亲,一年365天几乎都在邮路上跑,年轻时候跑外县,一个月回家一次;后来跑这条山路,3天一个来回,家里所有的一切都交给了妻子。儿子小小年纪就担起了家庭的重担,我们从影片中的一个细节得知,儿子15岁的时候因为犁头掉下来而在后颈部留下了一个疤。15岁还是很多独生子女撒娇的年龄啊!影片结尾处儿子叮嘱父亲“有事就找许万昌”,由此我们知道了这么多年来是儿子代替父亲打理家中事务。

体味亲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需要一个契机。这一次父子同走邮路,让父子之间有了一次接触和了解的机会。父子二人一步步跋山涉水,心灵也一步步靠近,无数动人的细节感动了所有的观众。当儿子走在山间小路上,回头没有看到父亲和老二的时候,焦急地返回去寻找父亲,看到父亲后长吁了一口气;儿子背着父亲过河的时候,父亲流下感动的热泪,面对儿子却又故作镇静地掩饰过去;当儿子叫一声“爸”的时候,父亲激动了,对着老二说“听见了吗?他喊我爸了”;儿子在山顶上凝望着父亲落寞的背影,绽放出谅解的微笑;父亲在追赶被风吹走的信的时候,儿子担忧地失声呼喊他;儿子和父亲一起洗脚,在睡梦中还是像孩子一样将腿搁到父亲的腿上,父亲流露出宽厚慈爱的笑容;父亲在最后目送着儿子独自上路的时候,将狗推向儿子远行的方向时昂扬的神情……

徒步在山间小路上,周围是壮阔的山林、青翠的田野,这一对父子展开前所未有的认识和了解,年轻气盛的儿子终于了解数十年来,父亲邮差工作的辛苦与意义;老乡邮员也体会到30年来,妻子终日等待的无奈和儿子长大成人的骄傲。

什么是亲情?亲情就是有怨怼也还不能放弃牵挂,就是在瞬间就可以消除所有的隔膜,就是一个动作就可以宽容所有的过错。

电影感人之二――感人的爱情

人们常说,爱一个人是心甘情愿的,是无以回报的奉献,是无休止的等待,是永远没有尽头的盼望和牵挂。影片中所讲述的父亲母亲的爱情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诠释。影片中有一段儿子的独白:“小时候我很爱看我妈笑,可只有在三个人聚在一起的时候,我妈笑得最开心。”“我妈老说我爸在外面苦,从不怪他。” 如果儿子不说,父亲还不知道母亲等待的辛苦。为了爱情,母亲放弃了自己生活得最舒服的山里,放弃了做神仙的后代,而选择了辛苦等待。

爱情有很多种。父亲和母亲的爱应该是一见钟情式的。如何去守候爱情?方式也有很多种,其中有一种最美丽的方式就叫做等待。霍建起对于等待是情有独钟的。在他后来的影片《暖》中,贯穿其中的就是女主人公暖对爱情的等待,第一次是等待省里剧团的小武生,第二次是等待井河,两次等待让观众的心充满了辛酸与刺痛。在《情人结》中,他又一次以等待的方式完成女主人公对爱情的诠释,居然用了整整七年的时间等待侯嘉的归来,不管结果如何,七年的等待都让观众的心里充满了感动。在《那》中,母亲和父亲的爱情也是在等待中完成的。这样的等待,这样的坚守,注定是美丽的,注定是令人感动的。在现代人喧嚣的现实生活中,等待已经成了很稀有的了。还有多少女人愿意为爱情去等待,从美丽等到衰老,从年轻等到年迈,还要独自品尝等待中的孤独与寂寞。看别人是美丽的故事,放到自己的身上就是很多人无法承受的痛苦。

父亲退休了,母亲再也不用苦苦地等待父亲了,母亲对父亲的等待终于有了结果,她和父亲可以好好地安度晚年。可是另一种等待开始了,那就是母亲对儿子的等待。这样的艰苦工作总要有人去做,等待也就永远存在了。如果那位美丽的侗族姑娘嫁给儿子,那么新一轮的等待式的爱情不就又重新上演了吗?

母亲是静候的小站,母亲是父亲的港湾,母亲是父亲心灵深处的幸福与温暖。

这是另外一个版本的《我的父亲母亲》。

电影感人之三――感人的事业

影片中的父亲大半生没得过什么荣誉,没有升职,没有做过一件值得大家夸耀的事,也没有一段让儿子骄傲的精彩片段。从小到大,儿子甚至是有意无意地冷落着父亲。影片中秘书的一句话让观众感慨良多:“外面来我们这的老师、医生、储蓄员、公安,各个能当劳模当干部,就你啊,光是走啊,走啊,这么多年了。”

我们可以想象,在绵延一百多公里的崎岖山路上,一个人在一条狗的陪伴下身背沉重的邮包默默行走的场景。30年,他一个人,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按时把一封封信件准确无误地送到每一个村民手中。30年,他一个人,一路奔波不喊累、不叫苦,战胜孤独和寂寞,成为封闭的山里人家和外界沟通的一条重要的途径。不仅如此,还告诫自己的儿子:“你也记住了,不许自己喊苦。”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他将自己生活的全部都献给了山里的群众。

古人曰:“所营谓之事,事成谓之业。” 高尔基曾经说过:“也许普通的工作就是伟大的任务,真正的英雄行为。”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当一个人专注在一桩事情上的时候,这种热情是意义深重的。”有谁能说父亲的所作所为不是事业?谁能说父亲的行为不是英雄的行为?记得2005年《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王顺友,就是四川木里藏族自治县邮政局的一个普通的乡邮员,影片中的父亲不就是另一个王顺友吗?他用自己的崇高品行为自己的事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他的榜样行为和他的那些朴实的话,不仅是在感动儿子,也感动了每一个观众。

电影感人之四――美丽的人性光辉

电影中感人的画面之一就是父亲给五婆送信。那不能算是一封信,因为是没有邮票、没有地址、没有任何内容的空白信纸。有的是什么呢?是10元钱。要知道,上世纪80年代初期作为乡邮递员的父亲能挣多少钱呢?经历过那个时期的人都知道10元钱具有多大的购买力。父亲给五婆的不仅仅是10元钱,还通过自己的行为满足了五婆的期待,给五婆孤寂的晚年生活以安慰,给了五婆无限的憧憬和希望。相比之下,五婆的那个孙子,自从考上了大学就再也没有回来过,连他父亲死了也没有回来,只在过年的时候才寄一张贺卡和一张汇款单。五婆孙子的形象在影片中并没有出现,可是观众们却觉得是那么地熟悉他。

曾经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从父亲对儿子的交代中我们知道父亲十天半个月就会去一次,而且也让儿子这样做。这是父亲人性光辉的最完美体现。它深藏在父亲的日常生活当中,质朴、持久,让每一位观众都获得了感动的精神力量。

在送信的一路上,儿子渐渐理解了父亲一生努力的真实含义,因此儿子在言语和行动上都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别说我爸什么也没有得到,至少这些乡亲们肯定会想他的。”侗族姑娘的一句话:“这喜酒就是因为你来才定在今天的。”那一刻我们知道了山里人把父亲当成了朋友,当成了亲人,而不仅仅是一个邮递员。

影片中父亲的一生有爱情、有事业、有友情,到晚年的时候找回了珍贵的亲情,这不就是美丽人生吗?接替父亲工作的儿子,尽管和父亲的生活会有不同,但在父亲的影响下,也会过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人生。

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喧嚣的世界,物质、金钱、名誉、地位成为人们狂热追逐的对象。我们已经很难见到一个人的一生如此执著、踏实、平静、质朴、善良、不疑、不欺。在激烈竞争的今天,观众们应该也是希望自己能拥有一颗平静的心,诗意地居住在大地上吧。导演霍建起所演绎的这样的一种生存的状态,应该是他通过影片要表达的完美的人生境界。

人类世界共同的主题是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对爱的渴望、对亲情的表现、对生命的珍惜,这已成为全世界优美文化得以沟通的基础。我们需要更多的优秀的影片来唤醒人们心底的温情,让人们追逐的脚步暂时停一下,找回亲情,享受爱情,审视自己的事业,寻找人的生命价值的真正所在。

[参考文献]

[1] 霍建起.《那山那人那狗》创作杂感[J].电影艺术,1999(04).

[2] 陈思宇,景冉.文化与商业的双重胜利――管窥《那山那人那狗》在日本的成功[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5(03).

[作者简介] 孔繁侠(1970― ),女,吉林东丰人,硕士,辽源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及电影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