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探析隔代养育对听障儿童全面康复之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探析隔代养育对听障儿童全面康复之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年来,随着全面康复模式的提出及听觉口语法的深入开展,家长的积极参与对促进听障儿童全面康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主要照顾者,亲子互动的时间最长。家长必须了解相关的康复知识和训练方法,才能在有意义的生活情境中很好地教孩子学习。然而,少数听障儿童由于种种原因由隔代养育,即由祖父母抚养、照顾和教育。而祖辈人大多受教育程度低,在康复教育过程中,会暴露出许多弊端:在听觉口语法课堂中,祖辈人不能够将课堂中的目标、老师教给的方法和技巧,灵活运用于日常生活,从而不能较好地配合老师达成个别化训练目标;使得儿童迟迟不能进步或进步缓慢,康复效果很不理想。同时,儿童的行为问题及不良习惯也较多。为了让听障儿童尽早康复及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应大力宣传育儿知识,关注农村妇女,特别是贫困地区妇女的受教育问题。提倡父母养育,让听障儿童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一、形成隔代养育的原因

(1)父母外出打工。

(2)父母均为上班族。

(3)父母离异。

(4)父母均为残疾人(聋哑人)。

二、隔代养育存在的弊端

1. 知识欠缺,训练方法不当――严重阻碍听障儿童的语言认知发展,影响康复成效

首先,在听觉口语法课堂中,照顾者要将课堂中老师运用模拟玩具做模拟情境练习的目标、方法和技巧,灵活运用于日常生活情境。其次,照顾者还要和老师共同制定符合儿童发展水平的康复计划和目标,并对儿童实施有效的持续评估。再次,照顾者每天要对儿童进行大量的、较高质量的语言输入,才能刺激听障儿童“听”和“说”,从而促进其语言发展。而祖辈人大多不识字,悟性较差,即使老师在课堂上手把手教,到了生活中也很难奏效。祖辈人受教育水平低,缺乏情趣,不会阅读或没有阅读的意识和习惯,很少会和幼儿一起游戏和阅读;且由于组织语言的能力差,语言输入的质量不够,即便和幼儿一起阅读或平日里的一些语言刺激,也只是一些浅显的词句,并不利于关键期的听障儿童的语言发展。而且,多数祖辈人生活在边远农村,方言浓重,这样的语言输入对听障儿童极为不利。

2. 儿童的正常依恋难以形成――不利于儿童个性及社会性发展

依恋是儿童与抚养者之间的一种积极向上、充满深情的感情联结。母爱又是儿童依恋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对于形成儿童最初的人格特质有着重要的影响。英国儿童心理精神学家保尔曾指出:过早离开父母,未建立正常依恋的儿童,不能主动与其他儿童一起游戏。祖辈人缺乏母爱特质,因此,由祖辈人抚养的儿童,孤僻、胆小、缺乏安全感和幸福感,从而影响其今后的个性及社会性的发展。

3. 溺爱、娇惯和放纵――影响听障儿童良好习惯的形成

良好习惯的建立,必须有良好行为作支撑。儿童良好习惯的形成是建立在父母榜样示范的作用之上。祖辈人在儿童出现不合理要求时,较多采取顺从和满足的方式和态度。

4. 观念守旧,缺乏责任――对听障儿童独立性及创造力的培养不利

首先,祖辈人包办、替代,使孩子形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没有尝试学习生活经验和主动尝试新鲜事物的意图,导致儿童独立能力弱。其次,祖辈人教养观念滞后,对于幼儿因好奇心而出现的“捣乱”“破坏”等具有冒险和创新性的探究行为,总是加以阻止。为了不让幼儿“出事”,两三岁的孩子还经常抱在怀中,不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和探索机会,极不利于儿童创造力的培养。最后,多数祖辈人精力、体力不支,往往不够坚持。在他们意识里,能照顾孩子衣、食、住、行就已经不错了,谈何康复教育?

还有些祖辈人,依仗其年龄大,在康复教育过程中,对老师,尤其是对年轻老师总是不能积极主动配合,过分依赖老师,一旦幼儿离开康复机构、便不知所措。另外,祖辈人对高科技听辅具缺乏一定的了解,在听能管理方面,对听辅具,尤其是电子耳蜗,不会正确地保养和维护,致使电子耳蜗出现故障的频率较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听障儿童的康复教育。

总之,隔代养育对听障儿童有诸多弊端。听障儿童属特殊群体,他们除了和正常儿童受一样的教育外,还有其康复训练的特殊教育。康复训练漫长而艰辛,需要家长付出更多的代价。家长除了要有抚养教育正常儿童的综合能力外,还需要了解和掌握一定的康复知识、训练方法和技巧,更需要耐心和坚持度。即便幼儿走出康复机构融入学校学习,各方面还需要家长持续不断的支持,而祖辈人大多无法具备以上条件。因此,只有父母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康复教育中来,才能促进听障儿童早日康复和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残疾人康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