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传媒企业文化建设浅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传媒企业文化建设浅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实践证明,要想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传媒业必须具备应对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培育自己的竞争优势。传媒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对传媒企业内容建设、人才管理、经营控制等全方面的有效规划和整合,有利于传媒企业增强凝聚力,提升传媒企业外部形象的辐射作用,从而形成更为广泛的受众群。

如何打造媒体企业文化

第一,始终把社会责任放在首要位置,打造传媒企业文化建设的品行。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传媒企业应当把社会责任放在企业文化的首要位置,在当前,就是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充分发挥自身功能,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为社会正义与良知的载体,传媒企业的社会责任在于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引导社会舆论,弘扬社会正气,鞭挞邪恶与不公,促进社会各阶层间形成良性互动。我们知道,媒体向社会大众提供的不是物质产品,而是新闻、信息等精神产品,肩负着舆论导向的重任。因此,它的担当及它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比一般的企业更为广泛和特殊。

第二,不断地创新,打造传媒企业文化建设的品性。传媒企业要想获得持续不断的发展,创新是源泉。只有创新,才能在第一时间把消费者需要的资讯送到;只有创新,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把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当作企业的首要任务。持续不断的创新意识将为传媒企业带来强大的竞争力,为企业赢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创新意识必然要求对企业员工个性的充分尊重,留给每个人足够的张扬个性、施展才华的空间,从而进一步促进传媒企业的创新。

第三,培育文化气质,打造传媒企业文化建设的品位。传媒信息作为一种广义的文化产品,其经过制作所发出的信息不是简单的信息,同时也承载着使命,它包含着媒介深刻的企业文化理念,其影响力和穿透力是无法估计的。传媒在内容制作的过程中应该着力塑造传媒企业文化的气质,以借助文化的张力,使传媒更富有感染力和亲和力,从而吸引更多受众的关注,也为传媒赢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

第四,从内外同时入手,打造媒体的品牌效应。媒体的品牌不仅有赖于消费者的认可,更有赖于企业内所有员工的认同,因为得到员工认同,媒体的品牌效应才能具备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企业由内而外、由表及里进行各个层面的深入的文化考虑,这些考虑应当涵盖媒体形象定位、对待受众的态度、人才的战略管理、内部经营控制等方面。

我国传媒业已经进入了文化品牌竞争的时代,组织文化塑造和扩张开始成为业界讨论的话题,已经出现一批涉及传媒组织文化的理论文章和专著,并涌现出一批在传媒企业文化建设中取得突出成效的传媒组织,它们的文化经营模式在提升品牌形象、增强传媒竞争实力等方面都有着较为显著的示范作用。我国传媒企业应尽快将自身独特的文化融入企业运营与管理的各个要素中,逐步向现代企业管理迈进,从而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媒体未来发展有待解决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我国传媒企业文化日益受到重视,并在具体的传媒经营管理过程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应当看到,我国传媒企业文化还处在起步阶段,整体现状不容乐观,许多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首先,国内仍有相当一部分传媒企业文化缺乏特色与实效性。不少媒体在构建自身企业文化时采取了对其他成功媒体企业文化简单模仿或完全照搬的做法。媒体作为生产精神产品的特殊行业,不仅受地域的风土人情影响,而且在人文习惯上也有很多差异,此外,还有行业与专业领域上的差异,等等。如果忽略了这些差异,简单照搬成功传媒企业的文化,其结果往往是“水土不服”。

其次,传媒具有形而上的上层建筑属性和形而下的信息产业属性,其外在表现形式就是“事业性质,企业化管理”。双轨体制的交互运行,依然是媒介产业发展的制度瓶颈,给传媒企业在未来的制度创新和变革上设置了巨大障碍。

第三,我国媒体运营策划的方法相似,营销运作方式雷同,盈利模式单一。长期以来,媒体的收入几乎完全依靠广告。以电视媒体为例,国内90%以上的电视媒体,其产业结构中总收入的90%以上来自广告。如此一条腿走路的盈利模式使我国电视产业与国际电视产业间的差距非常巨大。这种单一化的盈利模式势必束缚传媒企业自我发展,削弱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经营理念与企业文化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从我国2003年推行文化产业体制改革至今,传媒企业经营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是并未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经营理念依然滞后,优秀企业文化难以孕育。

第四,媒介产品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传媒同质化现象主要表现在内容制作雷同。以电视媒体为例,电视剧、新闻、娱乐都成为电视台内容制作的三大法宝。节目制作“克隆化”模式严重,雷同的内容、相似的角度、跟风的形势,一时间,全国很多电视台就曾纷纷刮起“娱乐风”“电视剧风”“谈话风”“益智风”“监督风”,凡是曾让人耳目一新的东西,都很快就被淹没在跟进者掀起的克隆大潮中,客观上形成相互模仿的状态。

第五,片面追求商业利益导致形象受损和核心价值观散失。现今,产权改革、规制产业政策等成为传媒业的时髦名词,经济利益最大化成为风向指标,部分传媒企业在市场化进程中片面地强调产业性质,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背弃了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忽视了集体价值观对组织成员的浸润、影响,致使个别媒体在新闻采编、节目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出现价值维系的全面滑坡,甚至放弃了媒介的价值追求。

第六,中国传媒业步入市场经济环境以后,经营管理队伍无法达到职业化的要求,这已成为传媒业人力资源的最大缺陷。市场经济下的传媒不仅是舆论工具,也有企业属性,因此,经营媒体的活动也是一种商业活动。但是,就现状来看,各媒体的经营和管理人员大多来自新闻业务部门,有的是从上级行政主管部门调派而来,多数未经专门培训,缺乏经营和管理现代传媒企业的经验。媒体职业经理人才匮乏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中国传媒业发展的“短板”。

除此之外,媒介具有“事业性质”,在传媒集团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权力理论”,“重事轻人”的观念非常浓厚。领导者认为自己绝对正确,员工也甘于接受领导者的是非观,很多人养成了惟命是从的习惯,把遵从上级的命令作为自己行动的最高准则,缺少独立的观点和判断。有些人虽有不同的观点,但缺乏表达不同意见的勇气。

最后,由于大部分媒体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垄断和封闭的运行模式,市场观念、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不足。许多媒体的领导者尚未意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深远意义,没有把文化因素真正渗透到具体的管理环节当中,缺乏媒介定位、媒介理念的个性化打造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这也是媒体自身特色不足、媒体从业人员的价值观念难以统一的一个主要原因。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随着媒介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除了整个大环境对媒介机制存在众多不利约束因素以外,媒介自身建设也存在着种种缺陷和不足,这些都对传媒企业文化的具体建构提出了较为严峻的挑战。在传媒竞争越来越激烈但传媒自身建设存在明显不足的现实情况下,如何建构适应传媒发展、增强传媒市场竞争力的企业文化成为摆在我国新闻传媒面前一个崭新的课题。

(作者单位:南昌人民广播电台)

栏目责编:胡江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