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彰显魅力 承载希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彰显魅力 承载希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序幕,迎来了节目主持人的诞生和主持人教育的春天。国内众多高校竞相开办主持人专业,引起了一轮又一轮办学热潮,成为我国教育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从短训起步到实现跨越式发展

伴随着节目主持人的诞生,30年来,我国主持人教育从零起步,从小到大,不仅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而且社会影响日增,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令业界关注,令社会瞩目。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节目主持人诞生伊始至八十年代末期,主持人教育还只是停留在开办短训班、培训班一类的非学历教育阶段,培养对象主要是面向广播电视媒体的播音员、主持人和编采人员。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像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在原播音系的基础上成立了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招收主持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国际新闻传播学院,从2000年起招收英语主持本科生、研究生。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开办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大专院校有近三百所,国内除青海、外,其他各省(市)、自治区均办有该专业,仅吉林省就有近二十所。专业学历有高职、专科、本科、双学位、研究生等多个层次。在这场主持人办学竞争热中,不仅有不少高校和知名学府、众多普通高校,还有许多民办大专院校。

30年来,我国主持人教育经历了初创期、发展期,如今已进入了品牌建设期。如果说初创期旨在不断尝试、探索办学之路,发展期重在扩大办学规模,形成社会影响,那么品牌期贵在注重内涵建设,提升办学质量,提高专业品牌。

2010年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明确提出“有特色才有优势,有优势才有实力”的办学思想,指出学科品牌是核心竞争力,立志打造“国际知名、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第一的、有绝对权威影响的播音主持艺术学科”。①该院在制定“十二五”规划中,要求人才培养类型化、多样化、规格化,培养精专型、高水准、实践性、复合型人才。

透过主持人教育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这门新兴的朝阳专业呈现的诸多新变化、新亮点、新走势:办学时间短、发展速度快、层次结构多元化;特色鲜明、形式创新、魅力各异。一言以蔽之,我国主持人教育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意义深远。

从探索教学到创新教学思路

主持人教学是个新课题,如何按照培养节目主持人的规律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以期达到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效果,各地院校主持人专业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探索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新思路、新方法,即“说、播、写、操”一条龙的教学。重点抓好说话(口语表达)、播音、写作、操练四个层次和环节的教学。

“说”――学会用标准的普通话“说话”的技能,包括有稿说话和无稿说话。前者是指有稿但不是念稿、播稿、背稿,而是采用“说话”的方式准确地表达稿件的神韵气势;后者是指要按照提纲或按现场情景即景即席说话,学会“说什么”,做到出口成章,声情并茂。提高说话艺术,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播”――节目主持人和播音员一样,“应该模范贯彻国家关于语言、文字方针,成为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宣传者和实践者,积极为广大听众起示范作用。”②主持人必须学好普通话,用标准的规范化的普通话播讲。提高播音播讲水平,贵在平时加强对学生的语言训练,“声音训练,关键是练,是实践。”要以“练为战”,③常练不辍,打好扎实的语言基本功。不光课堂教学要教学生“练声”,平时还要抓好每天的“晨练”。

“写”――写作是说话的基础,写得好方能说得好。主持人不仅要学会写新闻稿、写评论稿,还要学会写节目串词、写节目策划稿。提高写作水平,贵在平时多练笔,要常写不辍,多写常写必然熟能生巧,笔下生花。

“操”――指实际操练与动手能力。课堂教学采用边讲课、边观摩(节目)、边交流、边操练的方法,学以致用,有效提升学生的主持技能和实践能力,凸现应用性。

综上所述,“说、播、写、操”一条龙的教学方法,摒弃了“灌注式”教学满堂灌、静止的、单向传播的弊端,符合培养以“说”“谈”“聊”“侃”为主,集采编播评论于一体的应用型、复合型主持人的规律特点,值得肯定赞许。

按照“说、播、写、操”的新理念、新思路的培养模式,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安排要充分体现“一条龙”的教学体系,以起到循环发展,互相渗透,相得益彰的效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师生间双向传播、互动交流的优势,形成一种生动活泼、平等探讨的教学氛围。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思维能力,又要提高动脑、动口、动手、动笔的实践能力。

从面临的挑战到实施人才培养创新策略

当前播音主持专业教育面临的挑战,一是“学院派”为主的播音主持队伍“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越来越多的“非播音主持专业”出身的人才加盟到主持人队伍中,如崔永元、白岩松、朱军、水均益、毕福剑、沈冰、陈鲁豫等。二是目前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培养人才不能满足媒体快速发展和对从业人员更高要求的需求。

据有关调查数据,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到2000年,“学院派”的主持人在中央电视台所占比例超过七成,之后形势则发生逆转。现在央视205名主持人中,“学院派”主持人不过84名,比例不足四成。对中央电视台15个频道中的9个频道进行统计发现,“学院派”主持人比例最高的分别是新闻频道和文艺频道,分别为47%和46%,而在其他频道,“学院派”占有比例大致在35%左右。也有频道,如法制频道的四名主持人,没有一个是学习主持或播音专业的。而在新闻频道的“学院派”主持人所担纲的节目主持以播报类为主,比如《新闻联播》《晚间新闻》等。这些数据表明了当前主持人教育存在的弊端,“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学院派’教育体制已经不能满足目前日趋专业的节目类型”的需要。为此主持人教育实施了一系列创新改革。

首先是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思想实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我国众多设有播音主持专业的高校,摈弃“千人一面”的培养模式。他们根据播音主持工作性质特点的要求,针对学生们的思想实际和专业实际的需要,大胆改革创新,不断探索培养特色人才的新途径,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要把“人文关怀”和“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教学始终。要教会学生懂得爱、尊重人,教会学生如何富有同情心、爱心。现在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自我意识强,自尊心强,特别在意别人如何尊重他,很少考虑去尊重他人;特别在意别人是否关心他,爱护他,很少主动去关心爱护他人。许多高校主持人专业教育,在给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根据学生的这些思想实际状况,加强对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人文关怀”教育,培养他们处处关注人、尊重人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就显得尤为迫切,具有特殊的意义。

二是要把德育放在专业教学的首位,注重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道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缩小“主持”,放大“做人”的道理,让他们懂得必须先做好社会中普通的人,先做一个合格的好公民,方能做好主持人的深层内涵。不少青年学生带着对主持艺术的向往和追求,学习播音主持专业,渴望自己早日成才,实现自己的“明星梦”。要教育他们摆正位置,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通过勤奋努力实现“明星梦”。

其次实施实践性教育的创新策略,尽快让学生掌握技能,提高主持艺术,这是职业上岗的必要条件。艺术人才的培养,应当是实践性教育、技能型教育和理论性教育有机结合的综合模式,贵在突出应用性。对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也是如此。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利用自身的独特优势与有利条件,长期聘请中央电视台知名播音员、主持人,如李瑞英、海霞、敬一丹、白岩松、李咏等为兼职教授到校授课,经常面对面地传授主持经验、主持技巧,并安排学生到央视等有关媒体进行实习锻炼,收到了明显成效。同时,该院还与众多省市广播电视台建立了教学实训基地,为学生的实习实训乃至就业搭建了广阔平台。

第三,创新完善课程改革的举措。诸如改变专业课主要集中在“口语传播”和“非口语传播”等以技巧性训练为主的教学培养方式,完善主持人的知识结构,除专业知识外,还要增加基础知识、辅助知识等。增加文化知识课量,提高知识内涵修养及整体素质。又如提出将专业与专长相结合的“2+2”教学模式的全新尝试,即2年播音主持专业学习和2年非播音主持专业学习,旨在培养“一专多能”“知识扎实”的主持人。

透过主持人教学办学热,不难发现,国内众多高校主持人专业为避免同质化竞争,普遍实施差异化、个性化的创新人才培养策略。他们以市场为先导,以特色为抓手,充分利用各自优势,不拘一格探索人才培养新思路、新构想、新途径。当前我国主持人教育尽管还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尚需通过不断深化教学改革,逐步加以解决,但可以预料,新世纪我国主持人教育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前景看好,必将绽放出更绚丽的花朵,给人们带来新的惊喜。(作者系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副院长,教授)

栏目责编:曾鸣

注释:

①《中国传媒大学校报》,第350期。

②《孙家正部长在全国广播影视语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6(11)。

③赵忠祥:《岁月随想》,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版,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