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生养成教育刍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所谓的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想改也不容易了。”找寻积极有效的方法,进一步规范小队员的行为习惯,为其搭建通往幸福的桥梁,是学校教育应尽之责。良好习惯养成有赖于以下方法:榜样示范;表扬激励;反复训练;校风熏陶;家校合力。
关键词: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3-0097-02
“养其习于童蒙,则作圣人之基立于此。”叶圣陶也曾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抓住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就抓住了教育的根本。”好习惯是助推器,是助人腾飞的动力;坏习惯是枷锁,是难以挣脱的羁绊。
一、习惯养成教育内涵解读
所谓“习惯”,是指生命个体在日常生活、学习、劳动,社会交往中,面临现实客观问题或客观情境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比较恒定的个性心理倾向与行为指向。是后天反复强化、刻苦训练的结果,其意义内涵丰富深广,蕴涵着个体生命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生命意识,反映出传统文化精神、时代氛围,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可持续影响度。宋代教育家朱熹在《童蒙须知》中从起居着妆、识字撰文、生活琐事等方面对蒙童习惯提出了具体要求:“使其讲而习之于幼稚之时,使其习与知长,化与心成。”近代教育家张伯苓为南开学校教学楼前置的镜铭:“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头容正,肩容平,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急。颜色:宜和,宜静,宜庄。”将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列入了人生发展教育的首要教育。作为小学教育,应根据小先队员身心发展规律,有计划,分层次,成系统地进行良好习惯养成教育。
二、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法
对少先队员养成教育的培养,决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教育者应注意方式方法,以高度的责任心,为改变农村队员养成教育之现状而不辍耕耘。
(一)榜样示范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儿童时代是模仿力最强的时期,培养小队员良好习惯的最佳方式就是为他们提供榜样,让其模仿。
首先,老师是少先队员最崇拜的人,是小队员最直接的模仿对象。教师的道德品质,人格力量,工作态度甚至言行举止无不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深刻的影响。如:当教室地面有纸屑时,我总不忘俯身拾起;教室里桌凳歪斜时,我总是将其摆放整齐;打扫卫生时,我总是与学生共同参与来完成劳动任务。学生受到这些行为的影响,也都会学着我的样子去做,教室里变得更干净,桌椅摆放也更整齐了。教师的形象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让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应该做到,教师只有为人师表,教育才有力量,才有说服力。
其次,在少先队员群体中树立典型。把优秀学生作为典范进行宣传,不仅生动、具体、实在,更富有激励性和教育性。如多表扬一些课上坐姿端正、认真听讲、作业工整、讲究卫生的学生,并在班上设立“学习之星”、“纪律之星”、“每日一星”等奖项。发现学生的优点,具体细致地指出他们的长处,在班级中营造一种你争我赶的竞争氛围,从而使学生自觉模仿,形成习惯。在树立学习榜样时班主任要加强指导,注意学习其精神。把学习榜样与对照自己找差距,添措施,使自己的行为习惯逐步得到规范。
(二)表扬激励
表扬和激励是少先队员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种精神营养,更是一种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好方法。面对少先队员的点滴进步,及时的鼓励能激发少先队员的进取心。这样的鼓励可以是来自教师的,也可以来自学生自己。如在班内开展为自己评奖活动,即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给自己设置一个让同学认可的奖项。这种奖励方法避免了表扬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尤其对后进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通过这样的评比活动,可提高学生行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常规要求落实到每一位学生的行动中去。学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总有“闪光点”,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使之成为推动他们前进的动力和良好转化的开端。但是,让行为不良的学生受一次表扬并不容易,因为他们很少有表现的机会,为此,教师要进行暗示,把做好事的机会留给他们,把一些争光露脸的事情让他们去做并及时加以表扬鼓励,肯定他们为班集体出力、争光的事实。这样既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望,又可以帮助他们在同学心目中树立起威信,使其获得自信,培养其集体观念和荣誉感,从而加快转化的速度。
(三)反复训练
养成教育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而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它可能出现多次反复,关键要靠扎扎实实的反复训练。叶圣陶先生指出:“养成习惯必须持之以恒,现在想:一个什么活动周内养成一个什么习惯,过了那一周就丢开不管,试问能不能收到实效?我们知道说话、爱父母、守公德等习惯,都不是一曝十寒的办法养成的。”所以作为施教者,应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计划。记得黄xx同学刚插到我班不久,就被大家发现经常偷拿别人的东西。经过严厉批评后会有所收敛,但过一段时间老毛病又犯了。我当时非常的气恼,但事后想想,总不能就这样放弃它。针对他的这种情况,我在找他谈话时告诉他,我和同学们每天都会监督他的行为,并且在周五的班会上进行总结。第一周,他没再拿别人的东西,在班会上我送给他很多的表扬的话语。第二周、第三周……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他的这一缺点已经彻底改掉了,并且在各方面都很优秀。
(四)校风熏陶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校园环境对少先队员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熏陶、感染作用。我校的主要做法有:一是创造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重视学校环境的美化,加强绿化建设,讲究环境卫生,优美洁净的校园环境,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窗口。二是狠抓校园规范,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成立德育工作管理机制,使学生的言行举止,学习、生活都有了集体的行为准则。三是注意构建校园文化。如张挂伟人画像、名言警句,让校园每一个角落都成为“会说话”的教育者,学生就会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我校学生求知学真,文明向上;教师敬业奉献的校风熏陶和感染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
学校是塑造人的,一方面靠思想教育,规范约束,但更多的是靠感染熏陶和环境的潜移默化。因此养成教育应立足校园文明建设,注重发挥校风的熏陶作用。
(五)家校合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样的一致性,那么学校教学和教育的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长期以来,在教育学生问题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配合得不够,一方面,学校苦口婆心地教育学生,另一方面,农村家长对子女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关心还十分不够,从而淡化了学校教育。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开展家长经验交流会,同时班主任要与家长及时加以沟通。为此,尤其要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做好学生家长的工作,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帮助,形成共同教育的统一合力,步调一致地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
树人之要,德育为先,德育之要,养成为重。记得一位名人说过:“学生的心灵犹如一块奇异的土地,当你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有行为的收获;当你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有道德的收获;当你播下道德的种子,就会有命运的收获。”不夸张地说,良好的习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影响人的一生。因此,对少先队员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我们老师必须抓住时机,循循善诱,使孩子们真正做到“好习惯,早养成,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