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民办高校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模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后的很多年国家会一直支持民办高校,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到高等教育中。我国民办高校与国外民办高校有一定差别,民办高校要健康发展,与国际高校接轨,为培养创新人才而努力工作。本论文主要从不同方面阐述民办高校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模式研究,希望能为研究民办高校国际化创新型人才的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为我国民办高校快速发展,早日与国际高校接轨作出贡献。
【关键词】民办高校,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教育管理
拓展了对于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规格和培养目标的认识与了解,并且探讨、分析了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所需的各种条件,比如课程、师资、教材、教法等。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鉴于现有外语教学管理模式是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经历了若干次改革和调整而建立起来的,有较可靠的系统性、合理性和可行性,本文的主要目的不是另起炉灶,提出全新的教学管理体系,而是比照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目标所提出的新要求,思考探索现有管理模式需要改进的地方,使之更加适应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
1民办高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大部分民办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途径方面,尚处于探索之中,存在诸多的不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在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的认识不足。大多数民办高校在应用性人才培养方面,往往停留在抽象的概念化上,缺乏清晰的人才培养定位和配套的实践体系,甚至在教学和课程体系设置上都存在较大的差距。
1.2在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机制的建立还很不完善。比如:实现院系两级管理问题;与应用型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机制、评价考核机制未能真正建立,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时有发生。
1.3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不合理,队伍建设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要求。在师资队伍建设中不但要注重学历、职称等形式方面的配套,更要对改善提高教学质量极为重要的课程进修、实践进修加强重视,加大投入。
1.4教学方法不当,不适合培养应用型人才。从众多民办高校教学实际来看,绝大多数还是沿袭旧的传统教学方法和模式,忽略了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目标制定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时缺乏对教师的引导、激励机制。
1.5教材体系配套不完善,缺乏培养应用型人的教材。由于应用型人才属于较高的人才培养层次,所以在教材编写中应该注意理论与技能相结合,培养目标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力求做到规范、实用。
2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教学管理模式探索
2.1更新人才理念。对于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的认识将促发教学管理层实施教学管理改革,因此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更新观念。首先,教学管理人员要有一种危机意识,要意识到培养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教学管理人员要认真领会改革开放以来的新形势对外语人才培养的要求,深刻了解我国人才资源和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意识到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对于我国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转变经济结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推动作用。
2.2调整课程设置。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在外语、专业、创新、国际等 4 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做出科学调整,增加有利于培养国际化视野和创新能力的课程。在外语课程方面,我们以前比较注重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这主要是基于语言本体角度来考虑教学。今后应更多从文化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角度出发,把阅读能力发展为获取信息的能力,把说和写的能力发展为表达思想、提出诉求、协调关系的能力。因此要在传统的语言课程的基础上,增加或者融合一些跨学科、着重提高综合能力的课程,适当削减或者改造语法学、语音学等偏重语言知识的课程。
在专业课程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增加新闻、外交、经济、贸易等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改变复合型学生专业知识掌握偏弱的现状。尤其要注重利用学生外语能力较强的特点,直接使用外语原版教材,提高学习效率,缩短和其他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差距。要开设科学技术史、逻辑学、批判思维等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可以尝试成立创新小组,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创新设计比赛、辩论赛、课题研究等,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国际化方面可以开设西方思想史、国别文化、跨文化交流案例等课程,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国际交往的知识和经验。
2.3改进教学过程。在专业课程教学方面,教师要尽量利用学生较强的外语能力,尝试以内容为基础的教学法,以求外语和专业互相补充、齐头并进的教学效果。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思维习惯,比如了解基本的逻辑推论和悖论,养成客观、实际、科学的学习态度,熟悉简单的离散数学、数理逻辑、统计学、模糊理论等思维工具。二是要让学生学习辩证法,培养批判精神,学会从审视对立的角度发现真理。多组织专题讨论课、辩论赛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是要发现学生的兴趣所在,以兴趣为引导,为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2.4建设实践基地。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更加注重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发展,而这种能力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能力。为了塑造创新能力,除了在教室训练以外,学生还应该到社会上去经受磨炼,因而实践基地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外语人才的实践基地和理工科人才有所不同。理工科学生可能会长期在实验室工作,外语人才走出校门后就融入了社会,社会中的各行各业成了他们施展才能的场所。因此,外语人才的实验室就是各类组织、单位和企业等。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培养目标,组建各种实践基地,让学生的创新能力从一开始就根植在社会各行各业中。在实践基地中培养创新能力不是闭门造车,而是真正培养社会所需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明秋.国际化与本土化融合: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5)
[2]欧贞秀.我国外语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及可持续发展[J]. 文学教育(中). 2013(03)
[3]梁洁,黄子娟.构建创新应用型特色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 中国校外教育. 20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