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香港电影枯竭的表征与大陆电影的启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香港电影枯竭的表征与大陆电影的启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香港电影近些年无论产量、质量都大不如前,如果细化到各个方面,在票房收入、社会反响甚至学术领域都充分反映了这一“东方好莱坞”的日渐没落。有人将这归结为“后九七”现象之一,将其与社会政治的变动联系起来。也有人认为这是全球影业的普遍现象,只是香港作为一个电影重镇所受冲击更加明显罢了。然而在众多原因之中,题材枯竭恐怕是最为明显、最为直接,也是最为致命的一个原因。

现状

在当今香港电影制作与内地密切合作的背景下,有些影片很难界定到底属于香港电影还是内地电影,这里讨论的是主要创作人员具有香港背景,而且题材具有传统香港特色的影片,从此也可以看出香港电影与大陆的融合是一个大趋势。例如,马楚成与内地公司和演员合作的影片近三年有不少,但是大部分以内地演员为主,而且内容题材明显具有内地风格,所以并没把它们放入香港电影之列。“其实新世纪的‘香港电影’已经很难定义了,单纯香港的制作力量、只在香港放映的电影已经凤毛麟角,看看2009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五部最佳影片的提名中除了《天水围的日与夜》,其它四部全是与内地合作并且在内地票房成绩良好的佳片。”①

2007年到2009年在内地公映的51部香港电影中,以犯罪警匪为题材的有22部,占总量的43%,由此不难看出犯罪警匪电影在现今香港电影中所处的地位。事实上,从香港电影新浪潮开始,犯罪警匪题材影片就开始成为港产电影的主要品种之一,以《投奔怒海》为代表,而且具有浓厚的本土特色,曾为香港电影产业开辟出一片崭新的天地。但是,如今这类题材在全部港产片中竟然成为支柱,而且所占几乎近半,不能不引起格外关注。是警匪片成为香港电影的特长,还是香港就是适于生产此类影片的土壤?答案是否定的。从历史来看,警匪、犯罪或者类似题材并不天然是香港电影的强项,发展到如此地步,完全是历史沿革而成。

与警匪电影的一枝独秀形成对比的是,曾经无限风光的武侠片、喜剧片、爱情片等已经逐渐没落。随着像张彻、徐克等武侠片名导的逐渐退出江湖,昔日刀光剑影的港产武侠电影也风光不再。被称为应运而生的以搞笑为代表的香港喜剧也难以出现周星驰似的辉煌,近些年类似《家有喜事2009》的喜剧片虽屡有出现,但其内容明显缺乏鲜活的生命力,也无明显的自身特色,基本是一些笑话的拼贴,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周星驰、成龙的喜剧有较大差距。

原因

曾经风光的影片类型风光不再,与其存在的文化环境和社会土壤有关。回溯一下,曾红极一时的武侠片和喜剧片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状况下产生。当时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但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工作压力的增大和娱乐需求的增长,武侠和喜剧电影就成为人们在紧张工作之余缓释心情的最好减压良药。今日,以往受欢迎的类型片的衰落,也和审美疲劳相伴发生。在享受了盛宴之后,寻找新鲜感是所有观众的本能选择。人的创造力在一定时间内必定有限,而电影这种精神产品并不能像工业产品一样即产即有,它所需要的精神创造力不是有足够的物质基础就可以造就的。在某些类型的影片大量生产之后,必定面临一个题材枯竭的问题,而观众的胃口始终在增长。因此,供需之间产生较大落差,产生对电影生产的抱怨也就在所难免。

警匪题材电影的发展是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所致,虽然数量相对很多,但从导演等创作人员来看,基本上还是王晶、杜琪峰等少数导演倾力为之,并非百花齐放。由此可见,电影人才匮乏也是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不知道等这些电影“老江湖”都淡出之后,我们还能否看到精彩的“无间道”。而从警匪片自身来看,也几乎面临与武侠、喜剧一样的困境,因为警匪的题材路越走越窄,几乎都是围着黑帮转,与辉煌时期不可同日而语,或许武侠片和喜剧片的今天就是警匪片的明天。

为何其他题材枯竭而警匪独大,这与社会现实也是密切相连。相对而言,其他类型的题材需要更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需要创作人员具备足够丰富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充足的想象力,外加一定的灵感,才可以“凭空”创作出各种故事,如恐怖片、喜剧片、武侠片等。相对而言,犯罪片的需求少得多,因为警匪基本是现实题材,与现代社会现实密切相联,所以其思路也是源源不断。而像武侠片这种类型,却需要创作者付出成倍努力才可达成,其产量减少也是顺理成章。可以预言,只要现代社会能持续发展,围绕社会犯罪的警匪片就会成为一个永恒的类型。

启示

香港电影并不只是武侠、喜剧和警匪,虽然这曾经是香港电影的招牌,但并不意味着就要一路走到底。开发新的题材资源未尝不是一条出路,而与内地合作或许可以相对解决题材枯竭的问题。

香港弹丸之地,地域相对有限,在文化视角上也难免受限,虽有中西合璧的优势,资源也终有用光的一日。“九七”之后与内地的融合,为香港电影的发展提供了足够广阔丰厚的土壤,只是香港电影界还没有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如能放眼全国,香港电影再写辉煌并非梦想。

大陆电影发展为香港电影提供了启示。应该说大陆电影的发展一直没有进入应有的商业正轨,计划体制离我们渐渐远去,也预示着内地电影的起飞。虽然内地的电影进入商业轨道为时尚短,但是其中体现出的多样性已经预示着它要比香港电影具有更加广阔的视野和天地。比如,内地既可以制作香港式的武侠、警匪、动作等类型的影片,虽然水平短时间难以企及香港,但是其成长却有目共睹,而且内地还有独特的主旋律影片和反映中国独特国情的西部电影和历史电影。内地既有制作商业大片的导演,也不乏众多小众型的所谓艺术片导演,内地导演在眼光和文化视角上比香港导演具有天生的优势。这对于香港电影来说既是一种挑战,更是一次机遇,香港电影大可以放宽眼界。香港与内地之间的特殊历史关系,使得中国广阔的领土可以为电影发展提供无限可能性。“内地巨大的市场、充满特色的外景地、众多的电影工作者无疑成为香港电影继续发展的强有力的保障。”②中国的历史、民族风情、社会建设、广大群众的丰富生活,都是香港电影取之不尽的思想源泉,假以香港在技术、制作方面的优势,再造一个新浪潮也未尝不可能。

现在的创作实际也充分表明香港电影业正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更多的创作来源。以王家卫2007年的作品《蓝莓之夜》为例,王家卫大部分作品都是以城市市民的生活及爱情为创作素材,虽然《蓝莓之夜》在大方向上依然是王家卫的风格,但是在故事内容上显然发生了比较明显的转变,将自己擅长的中国人的爱情换成了外国人的爱情,而且在语言上也由汉语换成了英语。这一方面说明王家卫的创作视角已经有了更加广阔的选择,而另一方面则是原有创作源泉的枯竭。香港影业与内地之间的合作,二者在文化融合上几乎是水到渠成,而在技术及市场需求等方面的互补性也充分表现了进行合作的迫切客观需要。仍以马楚成导演为例,他近几年创作的作品,几乎都是与内地合作的结果,在题材上都显示出飞速发展的中国所具有的一些相匹配的精神风貌和阶段特点。最新的作品《花木兰》,出品者为大陆的几家影视公司,题材是中国古代历史,而演员阵容既有大陆本土的赵薇、陈坤,也有香港的房祖名,还有俄罗斯的Vitas客串,更有韩裔美籍但在台湾发展的李玖哲,可以说这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国际合作的电影。从更大的角度来看,现在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非常迅猛,世界各国都瞄准了中国这个市场,如何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香港电影与大陆电影之间可以相互吸收借鉴和利用的方面还有很多,而已经实现的合作只是一个开头。“内地香港合作的意义已经从扩展地域变成了某种程度的救市性质,没有内地和香港的合作,香港电影的落脚点就会产生问题,香港电影和内地电影唇齿相依的关系则日渐明显。”③对于香港电影而言,如何在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基础上恢复自身元气,进而重塑王牌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课题。面对大陆这片充满机会和资源的沃土,香港电影又具有很多得天独厚的优势,“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这句话对香港电影人来讲极具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栏目责编:曾鸣

注释:

①图宾根木匠:《香港电影的世纪迷局》,《社会观察》,2009(6)。

②类成云,孙文龙:《润物细无声――新时期以来香港电影对内地电影的影响》,《电影》,2008(7)。

③周星,赵静:《论香港电影与内地电影的共荣共生》,《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