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粉彩梅花瓷板画品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具有高洁、坚强和谦虚的品格,鼓舞人们励精图治、奋发向上的梅花,为雪国第一红颜。她在严寒中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故历代文人墨客、艺术大家均以生花之笔,动情地咏梅、画梅。其中民国时期景德镇画梅第一人,“珠山八友”中以梅花为题材的独行侠田鹤仙,将梅花任雪压霜欺亦不攀附东风第一枝的阵阵寒香、寂寂冷艳,转化为精美绝伦的瓷板画,笔酣墨饱的赞美诗,好似“一缕梅魂画,万古清芬瓷”。人们在欣赏他的粉彩梅花瓷板画之余,还可以品读他作品中那不沾俗尘的处士心迹,寄兴云水的隐者襟怀,远离喧嚣的高人行止,谢绝浮躁的时代气息。
卓而不凡的画梅人生
田鹤仙(1894-1952年),原名田世青,后改名田青,字鹤仙,号“荒园老梅”、“梅华主人”,斋名“古石”。身为浙江绍兴人的他身材高大,双眸有神,为人谦和,气质文雅,数九寒天虽乌发稀疏却从不戴帽,颇有超然物外的梅花气韵。他自幼爱好绘画,少年时曾师从画家施雪江攻山水,笔意在董源、巨然之间。民国初期任职江西省瓷业公司夜校教员期间,他与景德镇瓷画艺术家、“珠山八友”中以画竹而闻名遐迩的徐仲南交好,从此弃职加入绘瓷行列,潜心专事粉彩梅花瓷画。
在上世纪30-50年代这短短的20年里,田鹤仙作为“珠山八友”之一的瓷画家,不仅传世之作数量众多,广受欢迎,而且还赢得了“半路出家”、“大器晚成”的口碑。所绘梅花一枝挺秀,枝干挺拔,疏密有致,独领。尤其深得“文人画”艺术精髓的粉彩梅花瓷板画,更是独步画坛、天下无双。“珠山八友”创建者王大凡赞誉其画梅“梅花作出更无双”,而后人则更是誉其为“华夏粉彩瓷上开画梅先河者”。
2011年1月22日,江西省景德镇市民间民俗文化协会、市民族民俗文化抢救与保护中心,通过上报江西省艺术工作委员会审核,并且听取了近百名中国陶瓷美术大师、教授和民众代表的广泛意见,最后一致同意追授田鹤仙为“中国陶瓷美术大师”。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美术全集・陶瓷卷》中,还高度评价其画梅“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扎实的绘画基本功”“对景德镇传统釉上彩装饰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中国著名工艺美术教育家、美术理论家、书画家、陶瓷艺术家邓白(1906―2003年),作为《中国陶瓷史》唯一的艺术顾问、中国陶瓷艺术理论研究的翘楚,在《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总论中亦高度赞誉其“技巧熟练,格调高雅,具有浓厚的民族艺术特色”。
天下无双的画梅技法
师法元代画家王冕的田鹤仙,深得王冕画梅的精髓。他画的梅树枝干舒展挺秀,梅花丽质沁人。其笔下之梅,粗、老、嫩枝于一个画面上组合,变化多端;或老干横斜,瘦傲天然;或以山水皴法画梅,别有旨趣。枝干、枝丫喜以若断若续的笔触描绘,扭曲处笔触似有若无,巧妙表现了枝干的盘结曲转。同时构图与造型节节相连,处处体现了王冕的绘画精神。
尽管师法王冕,田鹤仙的粉彩梅花瓷板画却生动活泼、随性奔放,并不拘泥于王冕线条缺乏自由跌宕的画梅教条。他画梅时常常以自己积累的山水功夫绘线条,从而使得他的粉彩梅花瓷板画画面错落起伏,气势磅礴。而他少年时学习的山水功夫,则活学活用、厚积薄发地于画梅上不断延伸,长足发展。
田鹤仙画梅不画背景而只画花枝,上世纪40年代创立了粉彩瓷画上的“梅花弄影”和“虚实衬托”技法。简单地来说,即通过在瓷器上手绘梅花树枝后衬以绰约的梅花树影“弄影”;再用炽烈的梅蕊与冷峻的梅枝,以强烈的反差造成“虚实衬托”的艺术效果。另外田鹤仙画梅有个习惯,即通常以对角线将画分为两半,用画面的一半绘梅,而另一半画面则留空作题款落印。因其为文人出身,少时就有深厚的书法功底,同时他又擅长诗词,瓷画上不仅梅满、字多,而且诗词飘逸俊秀,加上他的朱文小篆方印,可谓诗、书、画、印“四绝”,故其粉彩梅花瓷板画能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极富诗画同映、满目留芳的美感。
深厚朴茂的画梅瓷板
田鹤仙的粉彩梅花瓷板画,用笔简练,墨色清淡,不仅美观大方,充分展示了“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瓷画审美意境,而且拥有瓷板的平整光洁之美,符合了中国人传统的审美习惯和审美趣味。其粉彩瓷板画梅深厚朴茂,生意盎然,富含华夏瓷器和中国书画的神韵和意味。
粉彩梅花图瓷板(图1)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作,景德镇陶瓷馆藏品。纵19.9厘米,横13厘米。
此粉彩梅花图瓷板著录于2010年5月江西省博物馆编辑、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出版的《瓷艺丹青・景德镇陶瓷馆藏珠山八友时期瓷器精品展》第92页,乃田鹤仙在其艺术鼎盛时期的画梅精品,为其上世纪40年代独创的“梅花弄影”技法代表之作。瓷板画上有款识“古梅愈老愈精神,霜自为餐雪自珍,寒到十分清到骨,始知明月是前身。仿煮石三农法。民国三十一年元月上浣为念军尊兄赐存,弟赖清敬赠。荒园老梅田鹤仙写。”带朱文小篆方印“田印”、“鹤仙”。
瓷板左画面的古梅迎寒而开,傲霜斗雪,坚韧不拔,美丽绝俗。梅树枝干虬曲,身姿苍古,似“临风寒劲挺傲然铁骨,遇冰雪更添飘然风仪”。而右画面的配诗更加耐人寻味,诗意深邃,既体现了画中之景,又增添了画外之意,将瓷画艺术提高至笔墨之外的高度。款识中所提“煮石农”即田鹤仙画梅师法的王冕,“上浣”为上旬之意。
粉彩梅花图瓷板(图2)
民国辛巳年(1941年)作,景德镇陶瓷馆藏品。纵20厘米,横12.8厘米。
这幅粉彩瓷板画著录于《瓷艺丹青・景德镇陶瓷馆藏珠山八友时期瓷器精品展》第93页,上有款识“江梅初破一阳天,小小园林意自怜。昨夜倚阑枝上看,照人冰骨是真仙。仿冰壹老人之大意,民国辛巳秋七月上浣为子湘仁兄先生旌鉴。荒原老梅田鹤仙写于珠山”。带朱文小篆“鹤仙”方印。
此件作品炽烈的梅蕊与冷峻的梅枝虚实相衬,反差强烈,为田鹤仙独创瓷画“虚实衬托”技法的经典之作。其梅蕊红彩点染,梅枝舒展挺秀,尽显瓷板画的清新靓丽,质感十足。而浓淡对比十分强烈的花朵、花蕊、梅枝,则更加体现了梅树的苍劲老辣,梅花的丽质沁人。
粉彩梅花图瓷板(图3)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作,纵25厘米,横17.5厘米。
粉彩瓷板画著录于2007年7月西泠印社出版的《片歇山房藏瓷》第38页,上有款识“从来花发占鲜芳,又向丛中独擅场。毕竟先开定先发,争如雪里又添香。仿煮石山农之大意。民国三十四年三月上浣古越鹤仙田青写”。带朱文小篆“田氏”、“鹤仙”方印。
此粉彩乃田氏鼎盛时期画梅之精品。满面技法绘红梅,梅枝伸展虬劲有力,梅花朵朵含苞待放,墨色以淡、枯、渴为宜,花型正、侧、仰、背朝向生动。出笔有飞白的效果,笔法在转折变化中虚实相连,枯湿相间。枝丫讲究穿插造型,扭曲处更是似有若无,梅朵姿态生动,映带有情。
粉彩梅花纹瓷板(图4)
民国三十二年作品,2012年无锡华西宝诚拍品。纵38厘米,横25厘米。
粉彩瓷板画上有题款“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来便成春。仿王元章法。民国三十有二年仲秋月,古越荒园老梅田鹤仙写于珠山”。带朱文小篆“田作”、“鹤仙”方印。
田鹤仙用其创立的“梅花弄影”、“虚实衬托”和以山水功夫画梅的技法,完美绘出此梅花。梅花枝干屈曲盘旋,苍劲有力,横斜逸出,勾勒出独特的构图。枝干用若断若虚的笔触描绘,枝丫扭曲处笔墨似有若无,巧妙表现了枝干的盘结曲转。
梅花粉彩瓷板(图5)
民国乙亥年(1935年)作,2012年中国嘉德拍品。纵38厘米,横24.5厘米。
粉彩瓷板画上有题款“横斜千万枝,寒色都在水。晓日上溪梁,冰澌开杖底。故人多远方,得似梅花迩,宁复畏春寒,草堂卧不起。仿元人王元章法,民国乙亥春三月清明后二日,古越梅花主人鹤仙田青写”。带朱文小篆方印“田印”、“鹤仙”。
此瓷板画配诗置于画面正中,似被周围的梅花和梅枝紧紧围住,恰如张开双臂拟人化的“拥抱”,使人产生热情、温暖、亲切、和谐之感。其构图独特,别具一格,为田鹤仙创作的精品,极具收藏价值。梅满,字多,画面正中的配诗飘逸,其下的朱文小篆方印俊秀,“诗、书、画、印”令人拍案叫绝。
粉彩“疏花正合逋仙格”瓷板(图6)
己卯年作,纵19厘米,横26厘米。
此粉彩瓷板画著录于2004年9月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珠山八友・下卷》第520、521页,上有题识“晓起临池冻已消,写梅恰好在春朝。疏花正合逋仙格,想到孤山路未遥。己卯仲春月仿煮石山农之大意,荒原老梅田鹤仙写于珠山古石垒”。带朱文小篆“鹤仙”方印。
画上一树红梅,构图从左而右,疏简有姿,一枝红梅向右斜出,老干新枝,昂然挺立,梅花盈闹枝头,开合呼应,映带有情,使无画处皆成妙境。作者以偏锋画梅干,枝柯旋衍,或直或弯,蘸墨浓淡,不需再填,墨色以淡、枯、渴为宜,求梅树苍劲老辣的质感和精神。整幅作品深厚朴茂,生意盎然,令人产生对梅的敬仰、对春的期盼。
粉彩梅花诗文瓷板(图7)
2011年北京保利拍品。纵25厘米,横38厘米。
粉彩瓷板画上有款识“罗浮仙子饮流霞,醉到孤山处士家。应是东风吹不醒,至今颜色似桃花。辛巳亥月,仿元人煮石山农大意。古越荒园老梅田鹤仙写于珠山”。带朱文小篆“田印”、“鹤仙”方印。
田鹤仙此作从整体画面来看,瓷画梅满字多,焰红似火,春意盎然,开合有情,毫无填塞之感。他以胎为纸,以瓷入画,瓷板上绘出粉彩梅花浓艳俏丽。瓷画还汲取了国画的营养,绘出的梅花光彩传神,栩栩如生。此梅花瓷板精细润净而画法纯熟老练,诗文文雅流畅且书法挺秀洒脱,朱文小篆方印个性十足,中国文人画的气质表露无遗。
梅花粉彩瓷板一组四件(图8)
丙子年(1936年)作,2012年中国嘉德拍品。四件尺寸同为纵20.5厘米,横13.5厘米。
四件梅花粉彩瓷板从左至右,第一件题识:“为探芳讯自携节,冷淡交情一笑逢。同梦可容高士伴,点妆知否美人慵。仿元人法。丙子(1936年)夏月鹤仙氏写于珠山古石斋。”第二件题识:“梦随鹦翅曳雕廊,洗尽铅华尚淡妆。金钏恍凝赠羊侃,绿衣原不拓庄姜。仿赵子固之大意。丙子(193年)夏月鹤仙田青写。”第三件题识:“那将庾岭春来早,怎把罗浮秀独钟。和靖当年曾有癖,作妻何事曲相从。仿煮石山农法。丙子(1936年)夏五月上浣鹤仙田青写于珠山。”第四件题识:“玉削烟癯别有神,天生傲骨觉嶙峋。愿将峭厉清其品,勿使痴肥俗了人。仿冰壶老人法。丙子(1936年)夏五月梅花主人鹤仙氏写于珠山旅邸。”四件瓷板分别带朱文小篆“田印”、“鹤仙”方印。
此四件粉彩梅花瓷板分别绘一树或红或白梅花,梅蕊盈闹枝头,傲然迎春。梅花姿态生动,清雅高洁,气满乾坤,沁人心腑。梅干满布鳞皴,苔点斑斑,连勾带皴,虬曲多结,尽显其粗壮苍劲,老健精神。梅树或俯或仰,或偏或侧,枝条丛生,屈曲穿插。瓷板整体组合画面完美地表现了梅花竟相绽放、争奇斗艳、形态百出、春意盎然之景象,美不胜收,叹为观止。
苍劲挺拔的画梅特征
综上所述,以上8幅田鹤仙成熟期的粉彩梅花瓷板画代表作品,用笔苍劲挺拔,用色淡雅绝俗,概括起来具有七个典型的笔墨特征:
第一个是画梅朵使用“圈梅法”,双勾着色,各个方位的朝向皆灵动鲜活。圈梅圆中有方,方中带圆,出笔随意,点染凝重。梅朵布局讲究,多不杂乱,少不寒碜,色墨清新,生动雅致。
第二个是画枝干使用双勾偏锋着笔,淡、枯、渴的墨色不死勾轮廓,出笔飞白,笔法在转折变化中枯湿相间,虚实相连。笔下老枝粗壮斑驳,收笔点苔藓用浓料,并以石青相破,使得梅树苍劲老辣的质感和精神尽显。老干新枝纵横交错,勃勃向上。枝丫讲究穿插造型,传统章法运用极妙,扭曲处更是似有若无,极富韵致。
第三个是画梅起笔一般以“三七法”于画面的左右下角,同时画面靠近起笔处的梅干虚淡,似近在咫尺又远在天边,极富画意无限的意趣。
第四个是画梅多不画背景只画梅枝,其“梅花弄影”和“虚实衬托”技法衬以绰约的梅花树影,使画面增添了无限的美感。
第五个是画梅以山水功夫作线条,采用山水跌宕适时穿插,从而令画面气势磅礴,错落起伏。
第六个是画梅的设色方面,多皴赭黄画梅干,斑驳转折处则笔重色浓;多以淡青绘梅枝,枝梢细嫩,冷暖相济。而以“圈梅法”勾勒花朵后,玻璃白色彩均依形填之,再作晕染少许,艳而不厚且薄而不淡,最后勾点花蕊艳黑色,争妍吐色。
第七个是画梅的配诗书法,筋骨丰润,摒弃虚华,个性十足。田鹤仙大多在题写完诗文后再落干支姓名款,而常见印款“鹤仙”中的“鹤”皆作“”字,“仙”字左右两旁则“人”顶天立地,“山”小而居下,似“人”在“山”中“一览众山小”,妙趣横生。
纵观田鹤仙的粉彩梅花瓷板画,由于其不仅需要他本人绘制,不可再生;加之瓷板易变形、窑裂,成功率极低,故其精品一件难求。另外田鹤仙以平整光洁美感的瓷板作为画梅载体,所作梅花瓷画不但构图、线条、色彩等均不会走样,而且更加彰显了梅花色彩的鲜明靓丽、画面的审美意境,以及瓷板独特高雅的细腻感。再者瓷板画不怕受潮发霉,不易变质,远比纸、绢等更具有稳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能。作品完成后画面色彩经久不褪,常年如新。因此田鹤仙的粉彩梅花瓷板画如今在收藏界和艺术市场风生水起,备受追捧。(责编:雨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