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近代来华西方人对中国国民性的评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近代来华西方人对中国国民性的评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论文关键词]西方视野;中国民族性格;中西国民性比较;国民劣根性

[论文摘要]近代来华西方人对中国民族性格发表了各种各样的看法,既赞扬扣肯定了中国人的一些优秀品德、特性.又剖析了中国国民劣根性,指出了中国民破性格的多面性、矛盾性,并升中西国民性进行了比较。“西方视野里的中国人形象”总体基调是不高的,但它是我们必须照察的历史镜子,可“措别人的眼光加深白知之明”。

近代来.曾经有不少外国观察家在试图说明中国民旗性格方面作过努力和尝试。他们对中国人有各种各样的看法,有人说中国人是低赡、野蛮、邪恶的人,是“”;有人认为“天朝”的人是世界最好的人;更多的人则采取了折衷立场.认为中国人的品性好坏参半。形成这种多样性认识的原因主要有:

1时代的差异。中国人在西方视野里的形象像“变色龙”一样,总在变化着。自16至l8世纪.西方人对中国人和中国文明倾慕有加.他们认为“中国是一个建立在与西方各民族完全不同的原则基础上的,并已存在丁若干世纪的文明的国度,它可能在许多方面都比西方文明更为优越。“19世纪初,欧洲对中国的态度出现丁明显的变化。上一个世纪对中国的热情被蔑视所取代”。殖民主义者将中国人说成低劣民族,天生要受他们统治.以达到奴役中华民族的野心。随着中西交流的深人,一些具有正义感的西方观察家开始比较客观地观察中国,比较公正地评论中国民族性格。

2观察者的角色差异早期耶稣会士由于自身的救士身份使其对中国的哲学、中国的伦理文化最感兴趣.由此使他们对中国的皇皇礼教、伦理文明十分倾倒,对中国文化及中国文化陶冶的中国人常加褒扬。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的腐败与中国文化的弱点得到了充分的暴露,传教上由于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有可能对作为民旗文化深层结构的国民性格作出较深人的剖析,如美国传教士明恩溥于1890年出版丁《中国人的特性》.成为第一个对中国国民性作出系统分析的外国观察家。商人的中国观与传教十的态度几近相反,他们“没有机会涉足中国文化。由于他们主要是和中国的贸易商及下层人七接触,所总是强调中国文明的令人讨厌的特征”。政客们为了把中国人说成只配受殖民统治、专制统治的,自然要封中国人进行丑化、“妖魔化”,对中国国民性常加贬斥。如“黄祸论”的鼓噪者即指责中华民族为“劣等种族”。旅行家对中国的观察要客观一些,但又有猎奇的色彩。

3观察对象的差异:中国人、中国国民是一个复合概念,有南北方之间、上流社会与下层社会之间、士农工商之间等种种差别传教士接触较多的是中国士大夫与文化人,他们视野里的中国人形象自然不错;商人们接触较多的是腐败的官吏及有“西崽相的买办,他们对中国人也就投有多少好感。但无论何人.当真正全面了解中国人民,了解中国的下层民众之后,他一定会钦敬中华民族的许多优秀道德品质和令人钦佩的性格特点。投效太平天国四年之久的“洋兄弟”吟咧在《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中指出:“清政府奴役下的任何一十中国人的面部都表现丁蠢笨、挎淡.没有表情,没有智慧,只有类似半狡猾半恐惧的奴隶态度:他们的活力被束缚.他们的希望和精神棱压抑毁”在太平天国解放了的地区的人们则相反,“由于在身.两方面都摆脱了奴隶地位的缘故”,所以,“他们的整小品格.无论在体质上道德上,都显出同样惊人的优越性,使人立刻觉得他们是聪敏的、朴实的、英武的.纵使面对死亡,也都表现出庄严不厢的风度¨。义和团的死敌八目联军统帅瓦德西认识到中国^民“含有无限莲勃生气”,与兵“好斗精神”很盛,“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

还当有别的因素,西方观察家对中国国民性的言就奠衷一是,众说纷纭。

来华西人写下了大量记述中国社会政治制度、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话、民旗性格等内容的著作。有的近年已被译成中文出版。通过梳理这些著作中涉及中国国民性的言论似可将他们对中国国民性的看法大致归纳如下:

1对中西国民性进行了广泛、深人的比较。

来华西人在记述和评析中国人的性格及中国人的政治、道德、精神、风俗等方面的情况时,是以西方民族性为参照的:他们对中西国民性所作的比较如:中西歧治观念。西方人对于政府的观念越来越趋同于以下理论:“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来自于人民。”中国人却执著地信奉:“一切权力来自于上天。”“在中国人的性格中,休绝不会只发现他们善于默默忍耐的一面,而缺少反抗压迫的另一面。”“但他们所真正反对的,都是政府体制中所存在的种种弊端而绝不是这一制度本身”。

中西思维方式。东方^的思维方式与西方人有着本质的区别:后者喜欢逻辑性、演绎推理,主张理性的推论。…东方人认为这种方法太乏味,而且映乏艺术性,因此不屑采用:他们十分喜欢作诗,喜欢在富于想象的太空中邀游,喜欢在巫士的魔杖指挥下产生美妙的幻觉。”“中国人所习惯的思维方式是与我们盎格鲁——撤克逊人完全不同的一我们更喜欢开门见山。”中国人则遮遮掩掩,“更倾向于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图。

中西情感方式。“中国人习惯于压制和约束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是很不正常的。在外国人看来,中国人作为整个民旗似乎感觉迟钝、麻木不仁.如同玲血动物一般。”两性之问奇匀交往形同汉界楚河,男们之间可以相互拜访,“但是他们那中国式的矫揉造作的繁文墀节令人不胜烦恼,疲于应付”。中国人不如西方人直率、开放、热情。中西行为方式:“东方人并不具有西方人的忙碌和竞争意识.他们总是显得严肃、持重,从不着急。时间观念淡漠。“就像‘效率’一词代表着西方社会中支配人们思想的基谰那样,中国人常|兑的。马马虎虎’一词也表明了他们对生活所持的态度”。还有其他方面的差异。“他们是和平主义者,而我们则崇尚武力;他们强调清静无为,而我们则提倡奋斗的生活;他们放任自流到无政府主义的边缘,而我们划认为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他们是理想主义者,而我们则快要沦为只注蓖物质享受的宴利主兑者;他们是不可知论者,而我们相比较而言则是较为虔诚地信仰宗教;他们崇尚文学才能.而我们则岽尚科学;如此等等差别,我们还可再继续列举下去”。中西民族性也有相近之处.来华西人也作了某些探讨。

2赞扬和肯定了中国人的一些优秀品德、特性:

来华西人所赞许、认可的中国民族特性如:勤俭。到达中国的外国人“都确信中国人具有那种夜继日、孜孜不倦的勤劳美德:与勉力勤劳相联系.“中国人完全可以说是节俭的楷模”。

坚韧:西方观察家多称道、赞赏中国人顽强的、坚韧不拔的精神。明恩溥在《中国人的特性》一书中称道中国人生命力顽强.富有耐性与毅力他称赞中华民族为不俑不挠、能克服任何困难的坚强民族。罗斯将这种性格归固于中国人所经历的“优胜劣沈的程度更严格”,艰苦的环境使只有20%的婴儿能生存下来,这就使幸存者“带有一种很强的生命力基因。

和平:中国文化推崇厚德载物”的宽容、和谐精神,倡导友爱宽容的感情去处理人际关系,以“天人台一”的精神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和平共处的思想处理民族与民旋、国与国的关系。中国人这种贵和、宽厚的特性也给西方观察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认为“和谐是支配中国人行为的基本的和主导的思想”,“西方人总是把中国看成是世界上最和平安宁的国家:

孝顺。来华西人对孝道在整个中国伦理道德中、在中国人的生活中的重要位置深有感触。麦高温指出:“如果要问中国人的生活以什么特征为标志,中国人无论高低贵贱都以什幺为最根本的责任,他们会毫不犹豫的回答是按子对父母的孝敬:”英国作家亨利·查尔斯-萨迪一向被人们视为帝国主义的辩护士尽管其在政治上对中国多有不公允的评价,但对中国人的“孝”却始终持赞赏的态度,认为中国人遵循古圣之训,不分贵贱贫富,普行孝遭。中国是世界上最善的国家…。适应性强。“中国人最值得称道的性格是他们的温和、善良、适应能力强。为了适应环境,他们会很快地学会一门谋生技术:”这种适应能力在海外华人移民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德庇时、马森、明思溥等人对中国人尤其是海外华人所体现出的能应付种种意外、能适应各种环境的极强的生存能力都有同感,并表示推崇、赞许。

3剖析了中国国民劣根性。

近代来华西人在观察和剖析中国国民劣根性时,对以下方面的看法较为集中:

保守。中国人敬祖、祟古法先王,重视传统,普遍信守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历史观念。“欧洲人和美国人普遍认为:1840年的中国人和孔子时代的中国人别无二致。称中国人的思想凝结在孔、盂等步数圣人的经典中。称中国人最喜欢所有的旧束西都是概有价值的.而所有的新东西都是毫无意义的”这句格言=并认为中国人这种求稳保守的思想观忠.造成了中国社会裹足不前的状态一明思溥还将中国人知足常乐的性格视为保守观念住中国凡行为方式上的具体体现。

封闭:近代来华西人一直强调自负和傲慢是中国人的民族特征.对中国人以“天朝上国”或“中央王国”自居,鄙视他帮为蛮夷之邦,不以为然批评中国人把他们的国家当作全世界的第一帝国,把他们的智者所传授的学说看成高于其他所有的哲学体系,所以长期以来,他们实行一种几乎完全闭关自守的政策.坚持认为外国的一切东西都是属于野蛮民族的,是不值得他们注意的”。封闭与保守是分不开的,其结果则是导致愚昧:“中国人认为若提出同‘中央王国’之外的西方学习.则无疑是诽谤祖先和圣人的智慧:他们宁可愚昧也不愿为知识而失自己的体面:”中国人在科技方面曾经领先于世界,但由于实行闭关锁国.变得几乎一点也不了解现代技术和科学。

迷信:迷信弥漫了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搜透整个民旗的思维结构和精神心志迷信的形式有祖宗崇拜、宗教迷信、风水迷信、鬼神迷信、日期时辰迷信等,“还有其他形彤超自然的神力威慑着人们,使人们战战兢兢,勉力相从。好在中国还具有玲静的头脑、善良的天性和务实的眼光,否则,“帝国之内天网恢恢、疏而不捕的迷信,也许早就把这个民族变成了神经错乱的疯子”。

矫饰外国观察家指出,“作为一个民族,中国人具有一种强烈的做戏的本能”。“面子”是理解有关中国人的一系列复杂问题的关键所在。”中国人“死要面子”,至于打肿脸充胖子的事情更是司空见惯:中国人很讲究礼节.但欧洲、“通常却对这种礼节的真诚性产生疑问”。

闲散:中国人井非不勤劳,但缺乏效率:中国人目光比较短浅,得过且过.相信这一切劳碌是出于天意的安排”西方人遇到熟人常问:“干得如何?”让人觉得时间就是金钱,秒钟也不可放过。中国人遇到熟人一般问:“吃过没有?中国人“吃”的时间长,对时间不珍惜。

4.指出了中国民族性格的多面性、矛盾性、复杂性。

中画人的性格多样而复杂,不能以偏概全。很多看似矛盾、极不协调的特点,却奇怪地混合在中国人身上。“炫耀的仁慈和天生的疑虑,仪式化的礼貌和现实的粗鲁,部分的发明和奴仆般的模仿,勤劳和浪费,溜颓拍马和自我依靠,这些阴暗和光明品质奇妙地混台在一起。“中国人的道德特性是一本用奇怪文字写成的书”。

西方观察者对中国民族性格的评价有褒有贬,并注意到了中国民族性格的复杂性,但总体基调足不高的。这自然与其欧洲中心主义心态、民族偏见与文化偏见不无关系他们不可避免地要以其所持有的文化价值标准与某些先人为上的偏见作为评判标准时此,某些西方观察者自身也有所认识。何天爵就说过:我们总是喜欢用自己建立的一套标准模式去判断要求他人,……而全然不顾我们的评判尺度和理想模式如何武断专横,如何浅薄狭隘。西方的政客们需要把中华民族贬低为只配受其征服、压迫的低劣民族”:传教士们则是怀抱拯救中国的使命来到中国传布福音的,自觉不自觉地会以“教师爷”的心态审视被认为需要由基督教文明疔治的中国人。其他观察者对中国文化与中国人也会有种种隔膜、误解。因此,西方观察者对中国国民性评价的低调就不足为怪了。

对西方观察者这种不无偏秧的“中国观”,正确的态度应该是鲁迅先生所说的“值得译给中国人一看(虽然错误亦多)”。谈到西方“旁观”者灰暗的中国观,鲁迅曾说:“我常常想,凡有来到中国的,倘能疾首蹙额而憎恶中国,我敢诚意地捧献我的感谢.因为他一定是不愿意吃中国人的肉的!外国人享用中国奉献于征服者的盛宴,自然欣然色喜,免不了要赞颂中国固有文明倘有具备赴宴”资格的“外国的谁”批评中国.表明他“是有良心的.真可佩服的人。对史密斯(明恩溥)的《中国人的特性》一书冷峻地批评中国民旗性格的缺陷,鲁迅就颇为赞赏,他一生中多次介绍并力主翻译该书。该书对鲁迅的改造国民性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鲁迅认为面子是理解中国国民性的关键,即与该书篇首对中国人“好面子”特性的剖析有着密切的关系。总之,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人形象不营如何灰暗、变形、扭曲,对于我们反省和重建民族性格,都是一面有益的历史的镜子,可“借别人的眼光加深自知之明:”只是当我们以“西方视野里的中国人形象这面西洋镜照察自己时,不能受其消极情绪的影响。倘有必要加以说明的是,“西方视野里的中国人形象”已不再那幺美妙,但许多观察者都对中华民旗充满由衷的好感和信心。这里,以何天爵在《真正的中国佬》一书前言里的一句话作为本文的结尾:“无论何人,当真正了解了中国人之后,他一定会确信:这十民族有着光辉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