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对汉字繁难的再认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受王开扬先生《汉字现代化研究》的启发,对汉字繁难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无论是汉字的现状还是在具体领域的应用中,都不同程度地证明了汉字是繁难的文字体系。
关键词:汉字;繁难
中图分类号:H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9-0126-01
汉字繁难已经是一百多年历史的命题了,汉字究竟难不难学,是汉字研究的一块基石,是汉字要不要改革的起点性论争。近年来有众多驳斥“汉字难学”的说法,使得一直认为汉字难学的我开始迷惑了。所以为了全面认识汉字难繁难的问题,我认真拜读了王开扬先生的《汉字现代化研究》一书。
该书让我深受启发,对汉字的繁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首先,王先生的观点是世界上的文字有难学、易学的区别。世界上的语言没有学习的难易度,但并不意味着文字就没有学习的难易度,应该区分开语言的学习和文字的学习,如果偷换概念,把二者混为一谈,那么承认语言没有难学、易学的区别自然就承认了文字也没有难学、易学的区别。
在承认了汉字是难学文字的基础上,王先生从记录原则的制高点说明了汉字繁难的总根源。几千年来汉字一直在“表意”的路途上挣扎着前进,这就注定了汉字始终摆脱不掉“繁难”的阴影。古代汉字是试图通过书写符号来直接显示语言的词义信息,这就是图解词义的记录原则,这个原则是导致汉字繁难的总根源。采用图解词义的原则,自然导致了汉字的多符性、部分字形的相似性、造字法的多样性、因形示义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另外王先生还揭示了汉字繁难的延伸――技术应用难。汉字不记写音素,一个汉字与汉语的一个音节相对应;汉字记写词和语素,因而汉字不仅满足于与音节相对应,还要与汉语中的单音词或复合词的语素相对应。以现代汉语普通话而论,带声调音节有1 200多个,也就是说至少有1 200多个不重复的字体才能满足对普通话的记录。事实上,现代汉语的单音节词和单音节语素的总数近一万,记录它们的符号也是一万,在技术应用中要处理数以万计的一个个单字当然是困难的。更麻烦的是,汉字的内部构造是既有横向又有纵向的二维平面组合,这种构造用手写也许随心所欲,但到了机器上就行不通了。所以,汉字不同样的形体多和汉字内部结构的纵、横二维的平面组合这两个方面是汉字技术应用难的根源。
通过研究王先生的《汉字现代化研究》,使我从迷惑中清醒了,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汉字难学论是有理可依的。鲁迅先生曾说过:“我们中国的文字,对于大众,除了身份、经济这些限制之外,却还要加上一条门槛:难!”王力先生也曾毫不含糊地说:“难学,就是汉字的致命伤。”结合王开扬先生的理论指导和其它相关资料,我对汉字难学的认识是这样的:
第一,汉字难学的现状。汉字难学是我们开始学习汉字起就有的切身感受,不用做太多争议,问问一路学下来的人,他们大都会有相同的认识:难!现状一肯定是数目繁多。1716年版《康熙字典》收字47035个,1994年版《中华字海》收字85568个,.就是常用汉字,据国家标准局公布也有6763 个。仅仅这个常用汉字的数目就给学习带来了很大困难,更何况掌握那些不常用的字了。
现状二是形似字的数量较多。这些字只有仔细看才能看出其差别,稍不注意就容易写成错别字。由于上述汉字数量的繁多,而形体变化花样有限,就无法避免很多字形的相似。例如“田、由、甲、申、电”没人能说清其间的理据是什么。到底是多一撇还是少一撇,长一点还是短一点,上边出头还是下边出头,出头还是不出头,这无形中给形似字的记音、记形、辨义都增加了困难。
现状三是汉字的笔画较多,形体复杂。拼音文字无论由多长的字母组成,一律按照发音顺序从左到由呈线性排列,汉字却是上下左中右呈面性排列的。汉字有1000多个独体字,它们体貌各异,这些不同的单体必然造成学习汉字的记忆要素增多。至于合体字,按照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的划分也有24种结构方式,这是最少的划分了。如果就形似字来讨论更麻烦:末(短横)、未(长横),日(长一些)、曰(扁一些),这些细微的差别,只有死记硬背,根本无规律可循。
现状四是同音字的数量较多。我曾经在《现代教育报》上看到了北师大附中申震先生的统计,《现代汉语词典》的8549个汉字中,同音字就有 8310 个,占了 97.2%。恐怕以《康熙字典》和《中华字海》来统计的话,同音字就更多了。申震先生还举出了相关的例子:《现代汉语词典》中,和"西"同音的字有 76 个,和“义”同音的字有 85 个。可见,要想分清每个字的不同用法,确实不是很容易的。
现状五是多音字的数量较多。同一个字在不同地方会有不同读音。例如“和”就有五个读音:hē hèhuó huò hú。究竟在什么地方读哪个音,就连从事语言文字的工作者也不免会读错,更何况一般人了。据统计《现代汉语词典》中有930个多音字,常用的汉字中有800 多个多音字。
现状六是现代汉字存在着形音义的矛盾。首先,古汉字与词义的联系比较自然紧密,比起现代汉字容易认些。“|见形知义”对于现代汉字来说很难一概而论了。从形态看,所有的汉字都不能见形知义;从结构看,所有的独体字也不能见形知义。合体字中,会意字大都可以“会意”; 形声字的形符大部分能表义,但作用有限;非会意非形声的字一部分有义,一部分无义。其次,关于“见形知音”的问题:独体字与读音完全没有联系;会意字与读音只有间接联系;有80%的形声字读音与表读音的声符不完全相符合。
第二,在应用领域体现出来的汉字难学。文字的本质属性就是工具,汉字当然也是这种用来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然而汉字的繁难问题却影响了它的功用。
其一文字的书写速度比语言的表达速度和作者写文章时的思维速度慢的多,为了追赶后者,文字就要尽量省去多余的东西,尽快提高速度。然而,汉字的书写速度平均每分钟才30来个,讲话速度却是书写速度的5至6倍。
其二汉字在特殊语的应用中也体现出了诸多的不便。例如,由于汉字的笔画多,汉字与词或是语素相对应,不便把固有的语义内容剥离出来,使它作为抽象的符号,所以汉字不便作为型号代号。
其三汉字在工业技术领域中,由于自身的繁难问题,导致了电报、机械打字、铅字排版等方面的应用困难。就拿铅字排版为例吧,字母文字的铅字块儿,铸字机铸造的对象是几十个字母;汉字的铅字块儿,铸字机铸造的对象是成千上万个汉字。
其四计算机大部分是进行信息处理的,而信息的大部分内容又是由语言及文字来负载的,因此信息处理的第一步就是对计算机和语言文字进行整合。在这方面,中国人投入的时间、物力、财力、智力堪称“世界之最”。
其五汉字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无论是记录自己的文化历史传统还是与外国人进行文化交流,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汉字繁难的制约。外国人学习汉字时都不得不承认汉字实在是难学、难认、难记。
综上所述,汉字确实是难学难用的文字。随着社会的变化和汉字自身的发展,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需求,汉字绝对不能止步不前,必须进行不断地完善和改革。只有改革,才能弥补汉字繁难所导致的难学难用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开扬.汉字现代化研究[M].山东济南:齐鲁书社,2004.
[2]申震.汉字需要改革 汉字可以改革[N]. 现代教育报,2007.
[3]朱春敬. 把学术研究运用于应用研究的汉字学著作[N].语言文字周报,2005.
[4]田泉. 识字究竟难在哪里[N].光明日报,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