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积极情绪对薄弱学生引导的高二地理复习课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积极情绪对薄弱学生引导的高二地理复习课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通过地转偏向力这一关键点为媒介,构建复习思维模式,以实现知识的整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提高复习效果。

关键词:积极情绪;薄弱学生;复习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012-02

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绪学习的学生,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因此,如何在枯燥的复习教学中,用积极情绪引领薄弱生前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这部分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保持健康、乐观的情绪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是提高课堂复习效率的重要途径。笔者尝试采用“调动学生积极情绪”思路而设计的“必修一大气运动、、气候、洋流、自然带这几个关联考点的解决”复习课例对全校地理教师展示后,广受好评,被称为“不一样的复习课”。

一、视听导入: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教师是学生的导师和引路人,无论是传授知识或是培养道德都需要教师做出示范和表率。教师走进教室首先给学生情绪影响的是教师的衣装打扮,整洁大方而得体的着装能给学生亲近感,融洽师生关系。其次是教师的表情,情绪是最容易感染他人的;面带微笑、阳光般精神饱满的教师,会带给学生心情舒畅、轻松自如的感觉。再者是教师的“开场白”亲切的问候、由衷的表扬等,都能唤起学生的积极情绪,使学生能“自由地呼吸”,在兴奋、愉快的心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1] 为了创设情境和吸引注意,笔者通过筛选和剪接,合成了一则配有音乐和解说的视频,视频包括微风中水波汤漾、地球自转的意义、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形成、以及中国南北景观和东西方向景观的演变等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氛围中走进“必修一重要考点”的复习。

二、知识复习:

高尔基曾说过,赏心悦目的环境可以使人心旷神怡,奋发图强的气氛可以使人奋进。这说明良好的环境能带给人们轻松愉快的心情,在这样的情绪状态下进行的一切活动才会更加有激情、有效率。如何进行知识点复习是教师普遍感到困难的问题。把知识重复一遍,往往学生不爱听;跳过知识点直接进入习题训练,学生常常不能顺利解题。笔者采用“关键词发散联想”(动脑动口)和“构建概念图”(动手动脑)的方式进行知识复习,起到良好效果,深受学生欢迎。

1、关键词发散

在“大气运动、洋流、自然带”复习教学中,让学生以“大气运动”和“水由风动”分别作为关键词进行发散联想,每人发散出5-10句话,每句话都带要与关键词“大气运动”和“水由风动”。学生按座位顺序说出自己发散的知识点,一般要求第一个学生讲出5句,第二个学生讲出3句,第三个学生讲1句,其余学生依次补充,直至将本节知识点几乎全部覆盖。

例如,关于“大气运动”的发散训练,学生说出如下知识点: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根本原因――太阳辐射的各纬度分布不均;只考虑热量差异,大气运动形成――全球性单圈环流;考虑热量差异和地球的自转,大气运动形成――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考虑热量差异和地球的自转以及地球的公转,大气运动形成――气压带风带随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考虑热量差异、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和海陆分布,大气运动形成――季风环流等等。

关键词发散阶段不要求学生按一定逻辑关系排列知识结构,只求能回忆出相关知识点即可,此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快速思维,调动兴趣,通过发散思维学生会获得成就感。

2、构建概念图

学生发散的知识点往往是零散的,不构成知识体系,可通过构建概念图(网络图)将知识点按一定层次关系构成知识体系。概念图可由学生自主构建,也可由教师构建出主体框架,学生进行补充、完善。

在“大气运动”复习时,教师预先将相关简图画在在若干卡片,上课时展示在投影上,由学生补充、完善图。请四组学生上黑板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分别在黑板上板出“七个气压带风带图”、“洋流分布规律模式图”、“全球气候分布图”以及“全球自然带分布图”。其余学生在台下通过讨论、交流、思考其四者之间的关联。多数学生要理顺这几个重要的考点,就必须搞清概念之间的关系,这就求学生在概念水平上思考问题,是一种高级思维。因此,让学生构建概念关联过程,不仅是一个动手过程,更是进行高级思维的过程。

三、盲区清扫:

教师可通过学生对知识点的发散和对概念图的构建状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由此知晓学生存在的盲区。在必修一这几个难点的复习教学中,教师发现给学生提供的“季风环流”和“洋流的规律的理解”存在一定的盲区。

对于上述盲区,教师采用了“生画生改”、“生画师改”、“师画生解”三种方式,顺利解决了学生的所有疑问。首先让学生大胆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在黑板上画出来,当问题出现后,教师让能解决其中某个问题的学生举手示意,然后由分别这些学生到黑板上纠正。当所有学生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就由教师在板图上板出来,同时重新播放视频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并让学生来讲解。当所有学生都无问题时候,教师根据自身的经验,再向学生提问一些易被忽视的问题。

在本节复习中,师生共同解决了以下几个问题:

(1)气压带风带是如何形成的?

主要有二种:1、热力作用下形成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2、动力作用形成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

(2)季风环流是如何形成的?

东亚季风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形成的。南亚冬季风也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形成的。但是唯一不用的是南亚的夏季风是由于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季风,主要是因为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而形成。

(3)洋流的分布规律如何理解?

学生经常有这种疑问:洋流分布与气压带风带图有关系吗?教师需要向学生解释:水由风动,比如:微风吹拂下的湖面,引导其思考,从而真正的理解其两者之间的关系,并真正的把握其规律。

(4)气候和自然带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联?

学生在教师板出两幅图后,总会有着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这时候笔者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找不同,五分钟之后,看谁找的又多又好!学生在兴致盎然中,理解把握了这两个重要的知识点!

在盲区清扫环节,学生动脑思考、动口提问或讲解、动耳倾听,将盲区一扫而净,学习的喜悦感油然而生。

四、知识应用:

笔者对近5年江苏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卷中有关“必修一这几个重难点”的试题进行了分类、归纳,整理。笔者选择了几道典型题供学生训练。学生基本上能顺利解决,则说明其学习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这个环节,笔者让学生边做边讲、轮流讲解的方式进行,当学生做完一道(或一类)题时,教师只需点名第一位讲解人,当这位学生讲解完,由这位学生“选择”第二位讲解人,依此类推,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回答或讲解机会,将“点名选择权”交给学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也增强了课堂趣味性,同时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均得到锻炼。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教师负责解决,教师发挥点拨、指导作用。

这节复习课,通过多重刺激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复习效果,同时注重学生的参与度与愉悦感,突出了学生主体性,使课堂是焕发出了生命活力,为改进高二复习课教学提供了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 刘艳莉,调动积极情绪 提高教学效果[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8: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