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木薯杆栽培秀珍菇不同麦麸添加量配方试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木薯杆栽培秀珍菇不同麦麸添加量配方试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以木薯杆屑为主要原料,改变麦麸、棉籽壳的添加量进行配方试验,分析不同麦麸添加量配方的出菇情况、子实体农艺性状、生物转化率及投入产出比,结果表明:木薯杆屑添加量为70%时,麦麸的添加量为10%~15%较理想。

关键词 秀珍菇;木薯杆;麦麸;子实体性状;转化率;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 S646.1+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1-0088-01

广西是全国最大的木薯产地,2011年种植面积达到24.34万hm2,面积、产量均占全国60%以上[1]。但是木薯种植和加工产生了大量未充分利用的副产品,除了木薯根块外,茎杆不处理就当柴火或者丢弃,既浪费资源又造成环境污染。为了充分利用木薯杆,近年来玉林市微生物研究所进行了大量木薯杆栽培食用菌的试验,经研究得出木薯杆最高添加量可达70%[2],本试验在木薯杆屑栽培秀珍菇的配方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不同麦麸添加配方试验研究,以期为木薯杆高产低成本栽培秀珍菇提供技术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菌株:玉秀1号,为玉林市微生物研究所实验室保存。供试原材料:木薯杆屑、棉籽壳、麦麸、石灰。木薯收获后,将木薯杆去叶,及时粉碎晒干备用,要求供试原料干燥、无霉变。

1.2 供试配方

试验共设计5个配方,各配方组成见表1。

1.3 试验方法

按配方称取培养料,每个配方统一干料100 kg,加水拌匀,水分含量调至65%,采用17 cm×33 cm×0.04 cm聚丙烯塑料袋,装袋机统一装袋后,计算每个配方平均每袋干料重量。常压灭菌,冷却接种后,放在同一培养室自然温度下培养,统计污染情况。菌丝长满菌包后,每个配方挑出150袋无污染、菌丝生长良好的菌包,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个重复50袋进行出菇,所有菌包放在同一菇棚内采用移动式打冷出菇[3],观察出菇的情况,共收7潮,统计产量并计算经济效益。采摘第3潮菇时,每个配方随机抽取50多袋鲜菇进行测量,用千分尺测量秀珍菇菌盖离边缘1 cm处测量子实体厚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麦麸添加量对出菇情况及子实体性状的影响

由表2可知,配方1、2打冷后出菇比较快、整齐,颜色较深,呈灰褐色。配方3、4、5打冷后出菇迟1~2 d,不整齐,菇体颜色逐渐偏白。配方2的出菇最厚,为4.245 mm,麦麸添加量超过20%时,随着麦麸添加比例提高,出菇厚度逐渐变薄。

2.2 不同麦麸添加量对秀珍菇转化率的影响

由表3可知,配方2生物转化率最高,为78.33%,其他配方转化率依次为配方1>配方4>配方3>配方5,配方1、2间有差异,但未达到极显著差异,与配方3、4、5间有极显著差异。当麦麸添加量达到或超过20%时,转化率明显降低。

2.3 经济效益分析

由表4可知,由于转化率差别较大,配方1、2的产值明显高于配方3、4、5。配方5的麦麸添加量最多,总成本最高,其余配方总成本差别不大。投入产出比以配方2最高,为1.00∶2.20;其次是配方1,为1.00∶2.18。每袋利润依次为配方2>配方1>配方4>配方3>配方5,配方2最高,为每袋2.02元。

3 结论与讨论

根据试验结果,从出菇情况、子实体经济性状、转化率来看,在各培养基配方中,配方1(木薯杆屑70%、棉籽壳18%、麦麸10%、石灰2%)、配方2(木薯杆屑70%、棉籽壳13%、麦麸15%、石灰2%)秀珍菇的商品性状较好,出菇快又整齐,且菇的厚度比较厚,菇盖厚度分别为4.166、4.245 mm;转化率分别为75.72%、78.33%,与其他3个配方差异极显著,投入产出比均超过1∶2。配方1、2有差异,但差别不大,配方2的子实体厚度、产量均比配方1高。分析其原因,木薯杆是一年生植物,木质较软,边材营养丰富,含氮量高,棉籽壳营养好且比较均衡;在培养基中,营养相对均衡的情况下,麦麸添加量增加即氮源稍增加,有利于秀珍菇的生长;但随着麦麸量的继续增加即麦麸添加量达到或超过20%时,棉籽壳的减少或没有,培养基中碳氮比开始失调,其转化率呈现下降趋势,子实体多但厚度薄,颜色偏白,商品性差[4-6]。

综上所述,木薯杆栽培秀珍菇,当木薯杆添加量达到70%时,配方的麦麸添加量以10%~15%为宜,同时要添加适当的棉籽壳。试验中木薯杆处理不当容易造成污染,木薯杆在使用前更好的处理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4 参考文献

[1] 赵承刚,刘斌,黄福常,等.利用木薯酒精渣及木薯杆屑栽培巨大口蘑初探[J].食用菌,2014(4):24-26.

[2] 陈雪凤,陈德荣,吴章荣,等.不同木薯杆添加量栽培秀珍菇试验[J].食用菌,2014(4):27-28.

[3] 黄磊.夏季栽培秀珍菇温差刺激技术的改良与出菇效益分析[J].食用菌,2013(1):37-39.

[4] 苏贵平.不同配方栽培秀珍菇试验[J].食用菌,2015(1):24-25.

[5] 周阿囡,陈生良,储莉慧.秀珍菇不同配方及出菇期试验[J].食用菌,2005(1):41-42.

[6] 劳有德,韦文添.秀珍菇营养配方的试验[J].中国食用菌,2004(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