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小学数学低年级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小学数学低年级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本文中从几个教学案例来谈谈低年级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计算教学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08-091-01

计算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等都依赖于计算活动的参与。新课程标准赋予了计算教学新的内涵,使计算教学充满了生活气息,提倡算用结合、算法多样化。笔者现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几个教学案例来谈谈低年级计算学的有效策略

一、“情景创设”不是计算教学华丽的外衣

新课程要求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与感悟。具体情境有助于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让学生体验到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案例1:义务教育课程标注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一课的导入。

师:小丽和小朋友们一起去春游,我们一起去看看小丽都去超市买了些什么物品?(配合教师的谈话,课件播放参观小丽去超市买物品的情景用时4分钟)

师: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物品,它们的价格各是多少?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生提出问题有:1.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一位数加减一位数,由学生直接解答2.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减法存入问题银行。3.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教师板书。最后引入今天要解决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问题。

从以上的教学片断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小丽去春游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由学生提出问题引出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但值得探讨的是:有没有必要让学生参观小丽去超市买物品的情景,对本节课的学习有多大价值?还有让学生提出各种问题,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减法还要存入问题银行。新课的引入过于繁琐,偏离了本节课的主旨。

二、让学生有效操作,理解算理

学生真正理解算理,才会灵活计算,促进思维发展,形成数感;才能展开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迁移能力。

案例2:义务教育课程标注实验教科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

师:观察27+5与27+2有什么不同?(突出各位相加满十),像27+5这样的题怎么计算呢?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我们还可以用小棒来帮助我们计算。

生:自己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算一算,探究27+5的计算方法,然后小组内交流操作过程。

学生代表上台操作。

生1:先算7+5=12,再算20+12=32.(先把7根小棒和5根合起来是12根,够10根捆一捆,一捆零2根,再与2捆合起来是三捆零2根,是32根)。

生2:先把27凑成30,从5根小棒里拿来了3根,与27根合起来又够10根捆一捆,现在是三捆零2根,是32根。

生3:见5根小棒想到与5根凑成10根,从27里拿出5根,与5合起来是10根捆一捆,再与二捆零2根合起来是三捆零2根,是32根。

生4:从27根小棒里拿出25根,5根与另5根合起来是10根捆一捆。现在是3捆,再与2根合起来是三捆零2根,是32根。

上述案例学生的摆法虽然不同,但都有满10根捆一捆的过程,从而悟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把握进位加法的算理是本节课的难点。难点的突破,如果仅仅进行语言的描述与分析还不足以实现对进位加法中满十进一的理解与把握这一目的,有必要把抽象的语言转化为直观的形象,因而,通过捆小棒描述满十进一就成为问题解决的关键,这也成为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这一课的突破口。让学生通过学具的直观操作揭示了满十进一的形象化理解。

三、既要体现算法多样化,更要提倡算法优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种理念下,算法多样化成为了计算教学的一大亮点。

案例3:义务教育课程标注实验教科一年级下册“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教学。出示例题13-6=?

师:请大家口算13-6,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6+7=13,所以13-6=7.

生2:13可以分成10和3,10-6=4,4+3=7.

生3:还可以把6分成3和3,13-6=13-3-3=7.

生4:6-3=3,10-3=7.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沉默。

师:再想想,仔细地想。(教师边说边掰手指)

生5:我知道了还可以一个一个地减12,11……

师:这个方法不错,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6:摆小棒,先摆13根,再拿走6根,然后数一数,还剩下7根。

师:你真爱动脑筋。

生7:我可以摆三角,摆圆圈……

从以上的教学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罗列了7种算法,看似算法多样化,其实学生完全是为了迎合教师“还有其它的算法吗?”而绞尽脑汁,多种算法虽然终于在教师“千呼万唤”中始出来,但是有思维价值的算法又有多少呢?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算法多样化不等用于一题多解,更不是算法越多越好。教师不应该忽视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思维水平,一味地强调算法多样化,更不能为了实现算法多样化而用手势、眼神去诱导学生说出他们脑子里已经又花掉的思维层次较低的算法。因此算法多样化并不是算法越多越好,既要保量,更要保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