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诗纬·含神雾》的几种清代辑本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诗纬·含神雾》的几种清代辑本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含神雾》作为“诗纬”之一,集中地体现了汉代诗学理论,特别是齐诗一派的思想,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但是书亡佚已久,直到清代,学者们在前人基础上大规模地从事《含神雾》辑佚活动,出现了众多辑本,其各有渊源和特点,为后世辑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谶纬;诗纬;含神雾;辑佚;古文献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1-0000-01

“谶纬文献”是流行于两汉时期的一种特殊的文献。汉武帝时期,崇信黄、老之术,天人感应思想的兴盛,充斥于整个社会,一些方士化的儒生和儒生化的方士们通过假托尧、舜、孔子等先圣,用阴阳五行、符命灾异等神学迷信观点来对《六经》加以解释,以期为政治统治服务。而“谶纬文献”就是儒生方士们解经的成果,其内容驳杂,荒诞不经。

七经原本都有“纬”,其中诗纬的名目,最早见于《后汉书・方术列传・樊英传》李贤注:“……诗纬:《推度灾》、《历枢》、《含神雾》也……”计三种。

《含神雾》的名义,清人赵在翰的《七纬叙目・诗纬》云:“天运人事,统诸神灵,以言其象,氛雾冥冥。”是说本篇载灾异祥瑞的徵验,用以明通神灵,以其神秘幽隐难测,蒙蒙如朝雾,故名《含神雾》。

《诗纬》,包括其它纬书,在东汉灭亡以后,遭到毁灭性的禁绝。《隋书・经籍志・谶纬序》说:“至宋大明中,始禁图谶,梁天监已后,又重其制。及高祖受禅,禁之逾切。炀帝即位,乃发使四出,搜天下书籍与谶纬相涉者,皆焚之,为吏所纠者至死。自是无复其学,秘府之内,亦多散亡。”到了宋代,仅有《易纬》存世,余皆亡佚。

清代各家《含神雾》的辑本,重要的有以下数种:

1、《集纬》,殷正元辑

该辑本是清代众多私家辑本中比较早的。殷正元共辑得《含神雾》佚文三十七条,大部分与《说郛》、《古微书》相同,而两家所无者七条。李梅训(2003)认为“殷元正在辑佚时参考了某种版本的《说郛》和《经义考》、《佩文韵府》等书,可能没有利用现成的谶纬辑佚书”。不过我们从表中明显可以看出殷氏有吸收《说郛》、《古微书》成果的痕迹,李说似有商榷的地方,只是《集纬》成书年代不详,底本已散失,个中情况无法详查。《集纬》现有数种抄本传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纬书集成》影印清观生我斋本等。

2、《七纬》,赵在翰辑

赵在翰,字鹿园,福建侯官人,嘉庆时诸生。该书三十八卷,篇目、顺序与《后汉书・樊英传》李贤注大体相同。书中除首列官定本《易纬》八种不加增删之外,其余六纬每篇末均附补遗,共增补纬书达三十二种。赵氏广泛吸收前人辑佚成果,加上参考了前人所不及见的《五行大义》、《开元占经》等新辑古书,又得到阮元、杨应阶等人的协助,故《七纬》在纬书辑佚上达到了相当完备的程度。同时,赵氏继承《古微书》的体例,作《叙录》、《叙目》,详明诸纬源流,篇目和微言大义,每条佚文后均注明出处,并加案语,考订文字异同。体例完备精善,在诸多辑佚著作中也是少见的。

但是赵氏过于分别“谶”、“纬”,扬纬抑谶,其在《七纬总叙》中说“七纬配七经而出也。帝王神圣之兴,浮沉交错之运……经阐其理,纬绎其象,经陈其常,纬究其变。所以抉天人,维王政……汉世诸儒并籍据其文以通经艺。……言占侯者或窥其旨以司天,谈术数者遂窜其说以惑世,真虽存矣,伪亦凭焉。建武以来,与谶并称,隋灭其书,咎由此致。”①在这种主观意识下,《七纬》摒除谶书。谶言多荒诞不经,但是自有价值,不可一概否定。

赵氏《七纬》本《含神雾》共辑佚文五十九条,较《集纬》本多出二十二条,这些多出自《五行大义》、《开元占经》等书,系赵氏从阮元处借得,为前人所未见,故弥足珍贵。赵氏辑本体例严谨,考订精审,具有很高的文献学价值。《七纬》现有清嘉庆十四年(1809)侯官小积石山房续刻本;齐鲁书社1997年标点本等。

而后顾观光又编《七纬拾遗》,以补《七纬》之遗漏,但是未及《诗纬》,故此处从略。

3、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

马国翰(1794―1857),字词溪,号竹吾,山东历城人。是清中期著名的藏书家、学者、辑佚大家。马氏为学勤奋,颇好搜罗典籍,其所编《玉函山房辑佚书》是清代辑佚领域中的空前巨著。该书规模宏大,七百余卷,收书达五百九十四种。

《纬书集成・序言》说:“赵氏书(指赵在翰《七纬》)以精严称,马氏书则以博洽见长,赵氏专注于纬书,而马氏则谶纬并辑。”这很好地说明了马氏谶纬辑佚的特点,马氏谶、纬并辑,凡文献中所见谶纬篇目,均网罗无遗。《玉函山房辑佚书・经编纬书类》共辑书66种,包括《论语谶》8种。

马氏本《含神雾》共辑46条佚文,较赵氏书略少,因为马国翰没有看到《五行大义》,足见辑佚工作中罕见的孤本秘籍对辑佚结果影响之大。

《玉函山房辑佚书》有清光绪九年长沙郎宦馆补校本。

4、黄《汉学堂丛书》(《黄氏逸书考》)

黄(1809-1853),字右原,原名黄锡麟,江苏甘泉人。清代辑佚家,学者。师从江藩,笃信汉学。黄氏从事古书辑佚工作,达14年。黄氏将其所辑,分为四类,合编为《黄氏逸书考》,其中属于谶纬类,名《通纬》。

黄氏辑本《含神雾》共辑佚文66条,为各家辑本之冠,较《七纬》本多出7条之多,为他书所无,这都得益于黄氏所见清河郡本《纬书》。

在黄氏之前,清河郡本《纬书》就已出现,辑者不详,而且“非仅孙毂《古微书》所未见,即赵在翰、林春溥、乔松年诸氏,号为纬书专家,亦鲜称道”。

体例上,黄氏受赵氏《七纬》影响颇深,黄氏除了将《七纬》佚文悉数收入外,还将其从别本《开元占经》和清河郡本《纬书》中辑得佚文与赵氏所辑进行比勘,详加考校,从而成为比较好的辑本,今人董治安主编《两汉全书》,其中谶纬文献就多以黄氏辑本为底本,可见其文献价值之高。

5、乔松年《纬》

乔松年(1815―1875),字健侯,号鹤侪,山西水人,道光十五年进士。据强恕堂刊本统计,《纬》12卷共辑97种,在清代诸家中,乔氏所得种数最多。因乔书晚成,可以广泛吸收前贤的辑佚成果,其篇目次序与《集纬》基本一致,可见受殷氏影响颇深。乔本辑佚文45条,书晚出而条数反而少,很是奇怪,这可能与乔氏立“泛引”一目有关,乔氏一书体例完备,大体于每书之前,依次列篇目、名义,后解题,再列佚文,最后立“泛引”一目,凡佚文无可归属者入此目。古书征引文献时,往往省略篇名,只具书名,乔氏不依佚文内容,反而根据名称,简单地收集在一起,有失严谨,结果《含神雾》中有些佚文就被简单地收进“泛引”里去了。后来日本学者安居氏重编《纬书集成》时就依据内容定佚文篇目,就避免了很多失误。乔氏还用力纠正《古微书》的疏误,写了《古微书订误》和《古微书存考》两部书。《纬》今有光绪三年(1877)南昌强恕堂刊印《乔勤恪公全集》本。

以上大体是《含神雾》在清代的辑佚情况,到了黄氏这里,差不多已经近于完备了,清人辑佚的成绩的确是值得称赞和发扬的,当然清人也自有其局限性,特别是日、韩等域外的文献,他们自然看不到。像后来谶纬文献集大成之作的《纬书集成》,日人就充分利用日本的汉藉资源,补遗甚多,然而清人给我们打下的基础确是不可磨灭的。

参考文献

[1] 董治安主编.《两汉全书》[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年

[2] (日)安居香山、中村璋八编.《纬书集成》[M].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

[3] 上海古籍出版社编.《纬书集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注解

① 见赵在翰《七纬总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