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腹腔镜技术在脾脏囊肿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腹腔镜技术在脾脏囊肿治疗中的应用体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技术治疗脾脏囊肿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脾脏囊肿患者16例,均为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12例患者行腹腔镜下脾囊肿开窗引流术治疗,4例患者行腹腔镜下部分脾切除,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6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未见中转开腹手术患者,脾囊肿开窗引流术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70.76±6.41)min,平均出血量为(37.73±3.52)mL,患者平均住院(4.76±1.26)d,;脾部分切除术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25.53±8.97)min,平均出血量为(78.94±10.58)mL;患者平均住院(4.96±1.32)d,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随访12-36个月,对16例患者的脾脏行B超复查,其体积降至2.8cm×7.1cm,且血供良好,未见血栓形成,其中脾囊肿开窗引流术中有1例患者出现囊肿复发。结论:对于脾脏囊肿,腹腔镜下脾部分切除或开窗引流术治疗均具有一定效果,远期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脾脏囊肿;腹腔镜技术;治疗体会

脾囊肿为脾脏肿瘤病变,临床上比较罕见。小的脾脏囊肿早期临床症状及体征不明显,发现时囊肿增大已对周围器官产生刺激或压迫,患者常表现为腹部不适、脐周放射性疼痛、便秘、消化不良等[1]。以往,临床上多选择开腹脾切除术治疗,但创伤性大,患者接受度不高。近年来,腹腔镜技术的开展,为脾脏囊肿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向。本文对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16例脾脏囊肿患者行腹腔镜技术治疗,发现效果良好,现具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脾脏囊肿患者16例,均为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均为脾脏单纯囊肿,患者主要表现为左上腹胀痛、不适。病例入选标准为无麻醉禁忌症、心肺功能良好、无盆腔、腹腔严重病变、无上腹部术史。其中包括男性9例,女性7例,患者年龄在23-54岁,平均年龄为(40.54±4.61)岁;脾脏囊肿类型:4例间皮囊肿,6例皮样囊肿,4例上皮样囊肿,2例内皮囊肿;囊肿体积在3cm×3.5cm-18cm×23cm之间。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认证批准,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手术方法

气管插管全麻后,常规留置胃管和尿管。患者取头高脚低位,并将左侧腰背垫高30°。于脐下做一个10mm的切口,建立人工气腹,保持腹腔内压力在12-14mmHg之间,其后置入10mm trocar,使用腹腔镜对腹腔情况进行探查,并于左锁骨中线和肋缘的交叉处、左腋前线和脐水平线的交叉处穿刺,分别做5mmTrocar 操作孔。12例患者行脾囊肿开窗去顶引流术:观察腹腔内脾脏及其他脏器,未发现副脾,但在脾上级的外前方发现无粘连的白色囊壁,使用电钩将囊壁切开3mm,有淡黄、澄清的囊液流出,将囊液吸净并注入无水酒精,保护好周围组织,5min后吸净酒精,使用电钩切除囊壁,并在囊腔内安放负压引流管。切除的囊壁由10mm Trocar口取出,并送病理检查。4例患者行脾囊肿部分切除术:对于囊肿大者需行穿刺减压并送检,其后使用超声刀将脾脏与粘连分离。在胰腺上缘将脾动脉分离并夹闭,当脾脏体积变小后使用超声刀从脾下级开始切断脾结肠、脾肾、脾膈韧带。脾胃韧带显露后,使用生物夹夹闭胃短血管并用超声刀切断,当脾蒂显露后,使用7号丝线提起脾蒂,并用腔内闭合钉处理,切除的部分脾脏放入取物袋中,其后由10mm Trocar口取出,取出时可适当扩大切口并将脾脏剪碎,取出后送病理检查。

2结果

16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未见中转开腹手术患者,脾囊肿开窗引流术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70.76±6.41)min,平均出血量为(37.73±3.52)mL,患者平均住院(4.76±1.26)d,;脾部分切除术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25.53±8.97)min,平均出血量为(78.94±10.58)mL;患者平均住院(4.96±1.32)d,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随访12-36个月,对16例患者的脾脏行B超复查,其体积降至2.8cm×7.1cm,且血供良好,未见血栓形成,其中脾囊肿开窗引流术中有1例患者出现囊肿复发。

3讨论

脾脏囊肿发病率低,临床少见。本病临床表现与囊肿类型、部位、大小有关,但无特异性,大的脾脏囊肿会因压迫内脏而引起腹部疼痛、不适、消化不良等症状,严重时引起腹腔积血、积液或者休克等,危及患者生命[2]。

当前,脾脏囊肿的基本治疗原则为最大限度的保护脾脏功能,减少囊肿的复发。一般无症状的脾脏囊肿无需治疗,当有压迫症状或者自发破裂风险时多采用手术治疗。相比于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技术具有创伤小、定位准、视野清晰、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故受到临床的广泛欢迎[2]。

莫世发等研究显示,为了彻底根除囊肿,减少复发,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术可为首选方法[3]。部分脾切除术能去除病灶,保留脾脏功能,并能有效降低脾囊肿的复发,但存在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等缺点,需临床医师对腹腔镜技术熟练掌握。本文中4例患者行腹腔镜下脾脏切部分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125.53±8.97)min,平均出血量(78.94±10.58)mL,随访未见复发,患者恢复良好。

目前,较多研究证实,腹腔镜下脾囊肿开窗去顶引流术更加方便、安全。虽然也有研究显示本术式具有较高的复发率,但在囊壁和正常脾脏相交处0.5cm处行囊壁切除,可最大限度的减少囊肿组织残留,降低复发[4]。本文中12例患者行腹腔镜下脾脏开窗去顶引流术,平均手术时间为(70.76±6.41)min,平均出血量为(37.73±3.52)mL,随访患者恢复良好,有1例出现复发。

综上所述,对于脾脏囊肿,腹腔镜技术安全、可行,能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但临床上也应根据囊肿的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合理选择腹腔镜手术方式,避免术后并发症。

【参考文献】

[1]杨军凯,田伟,武飚,张章.腹腔镜治疗脾囊肿3例体会[J].临床医药实践,2012,21(06):469-471.

[2]张建松,郑路敏,侯森,等.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脾脏囊肿的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5,21(02):91.

[3]莫世发,韦杨年,黄海,等.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术治疗脾脏囊肿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3,15(02):28-30.

[4]尹文利,魏峰,刘洪弟,等.腹腔镜下脾囊肿去顶术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4,17(05):416-418.